坚持科学管理 真情服务民众
2009-03-16王伟张本贵张如冰
王 伟 张本贵 张如冰
目前,河南省淅川县有64万多名参合农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为该县广大农民建起了一个有力的医疗保障体系,为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减轻农民负担,保障农民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日前,记者慕名来到位于豫鄂陕三省交界处的河南省淅川县,专程采访了该县卫生局主管领导。
重点扶持 加强服务
河南省淅川县卫生局局长肖国明告诉记者:“保证‘新农合基金得到有效使用,使农民真正感受到参加‘新农合的实惠,是我们卫生主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省、市补偿方案调整指导意见,该县先后两次对“新农合”补偿方案进行调整,使补助的标准逐步提高,同时进一步拓展“新农合”
补助范围。如把门诊慢性病纳入补助报销范围,凡在乡镇卫生院门诊就诊的参合病人,在家庭账户资金用完后,可享受25%的医疗费用补助。目前,全县已累计补助门诊慢性病人达44.52万人次,补助资金达650.19万元,为不需住院但需要长期治疗用药的慢性病人解决了看病就医的难题。
为改善和提高农村医疗水平,淅川县两年多来,先后向县、乡定点医疗机构投入1200余万元,购进直线加速器、核磁共振、电子胃镜、彩超、生化分析仪等先进医疗设备230余台(件),新改和扩建门诊、病房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如厚坡镇卫生院迁入新址,全新的病区,崭新的门诊、病房大楼,先进的医疗手段,吸引了大批周围农村患者前去就诊、住院,成为全市乡镇卫生院中的“亮点”。该县还按照达标村卫生室建设标准,着力建设达标村卫生室,加快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进程。目前该县已有71家村级卫生室经市验收达标,76家基本达标。通过以上多方努力,实现了农民“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病症才到大医院”的目标。
勤于创新 严格管理
“新农合”服务打“便民”牌,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为了便于参合农民的就诊、报销,该县从2007年6月开始实行全市“一证通”,取消了农村患者到市级医疗定点机构住院的转诊手续。一年多来,已有500余名患者在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享受到“一证通”的便利。另外,到市外住院和在外打工住院的农民出院回县后,都可直接到县合管办服务大厅办理报销手续,领取补助资金。到市、县、乡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出院后直接在医院“新农合”服务窗口就可办理报销手续、领取补助资金。上述措施,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的就诊、报销过程。
同时,该县在全县卫生系统深入开展“三优(优化服务、优化环境、优良秩序)一树(树行业形象)一满意(群众满意)”活动,在“便民、利民、为民”上下工夫。县、乡定点医疗机构组织医护人员深入乡村、社区、学校,开展“上门服务”,并开展健康教育。在各医疗机构内设立党员示范岗等,实行首问负责制、首诊负责制和专家查房会诊制,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强化监管 严于防范
淅川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主任杨建洪告诉记者:“一方面我们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把‘新农合的好事办好,赢得农民群众的信任,另一方面我们严格落实监管制度,保证有序发展。”
“新农合”制定了一整套基金管理、财务管理、资金补助等制度,并强化对资金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省“六条禁令”,加强对经办人员的监管,杜绝经办人员违规操作。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管,严格控制医疗服务费用。每两个月组织人员深入各定点医疗机构督导检查一次,并形成书面督导记录,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整改意见,限期进行整改。
该县认真执行国家药品加价办法和“新农合”《基本用药目录》规定,要求目录外用药不得超过10%,严禁开大处方、滥检查。对医疗服务费用高的进行通报批评,着力减轻病人医疗费用负担。同时,他们认真执行公示制度,县“新农合”管理办每季度对全县补助情况,各定点医疗机构每月对本村及本单位的补助情况,以及意外伤害、补助金额达到6000元以上的在乡村两级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并加大稽查力度,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对冒名顶替住院、村医透支家庭账户资金、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弄虚作假等可能出现的问题,建立相应规章制度,发现问题立即查处,确保“新农合”健康发展。
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卫生局局长肖国明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我们将一如既往继续遵照执行上级要求,锐意进取,真正做到‘心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扎扎实实开展好我县‘新农合工作,把这项惠及于民的民心工程办好、办实,为切实保障全县广大农民身体健康和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而奋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