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中的“教书”与“育人”
2009-03-16王莎莎
王莎莎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们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心灵得以净化、情操得到陶冶、智慧得以启迪,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音乐本身的艺术性和人文性价值就必然决定了音乐课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教师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关键是培育对社会有益的人才。怎么才能把“书”教好呢?我想作为音乐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本质要求是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一条基本道德要求,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师的自身形象对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和道德观念的形成具有强大的教育作用。我们的教育对象身心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是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的青年学生,诚实、谦虚、公正、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爱岗敬业和乐于奉献的品质对我们教师来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三个“热爱”,即热爱你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热爱你所从事的专业,热爱你所教授的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热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每个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不难想象,不热心教育事业、不爱本职工作,不关心学生成长进步的教师是不可能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有用之人的。这种热爱是教师一种积极的思想情感,它能够感染和激励学生,使他们奋发进取,不断吸收知识养料,而且,能与教师教学协调配合,去实现个人教育的知识积累和世界观的形成。
二、音乐教师要有良好的理论修养。“理论修养”在此指政治理论修养和业务理论修养,就是说我们音乐教师必须做到“既红又专”。“红”是意识形态上的要求,它解决的是教师作为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问题,是一个人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思想保证。在今天的中国,我们教师正肩负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每一位教师都是这一神圣事业的实践者。我们对自己必须有一个非常清楚的定位。我们是人民教师,我们从事的是党的教育事业,我们要为人民服务,要为人民、为党的事业培养接班人。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用先进的理论知识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与时俱进。
“专”是对教师业务水平的要求。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业务理论修养。俗话说:“要教给学生一滴水的知识,教师至少得要有一桶水的知识”。首先,教师对自己本专业的理论要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把握,要研究教学法理论。其次,教师要跟踪本学科发展的前沿。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的更新和量的积累呈加速发展的态势,“一桶水”的量可能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师必须紧紧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追踪本学科领域的前沿,不断充实自己,让最先进的理论,最新知识走进课堂。再者,教师必须要“走出去”,通过业务培训、进修和参加学术会议,一方面扩大对外交流,另一方面给自己补充“能量”。最后,教师还需要加大对其它相关学科的了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今学科的分类越来越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叉也越来越多,联系越来越紧密,而且这也是未来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三,音乐教师要有良好的创新素质。未来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要求今天的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创新素质,而且科技的发展最大程度上实现了人与机器的结合,使得我们“打破旧框框”,改变传统的,创造出更先进更科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现理论的创新成为可能。音乐课中,理论课的教学模式更多的依然是“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唱歌课依然是“教师范唱,学生学唱,一唱众和”的老路子。在歌唱中,传统的理论认为气息与声音的方向是相反的,而新的理论认为气息与声音的方向是一致的,是气息托着声音走。教师要善于吸收新的理论,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并结合传统理论和方法的长处,创造出新的教学模式。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借助先进技术的优势,开发教学课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教学手段的改革和教学理念的革新。
新的教学模式必然能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带来教学质量的提高。改革创新的一条基本途径就是:学习别人的,总结自己的,最后形成自己的。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努力做到的一点。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之所以有如此美誉是因为教师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育人”,就是在塑造一个人的“灵魂”,教授学生如何做人。 广义上说,“育人”就是培养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之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育人”既是手段又是目的。
第一,在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欲望和参与的积极性。音乐教师要设法创造出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实际,并为学生所喜爱的教学形式。比如,通过完整而充分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音乐在许多情况下表现为集体性的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或比赛等。这些集体活动的开展需要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和有效合作,因而有助于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
第二,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爱国主义情怀。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人类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浓缩和艺术再现。每一部作品都从不同的侧面表达出人类共同的思想情感,闪烁着人类的智慧。贝多芬和阿炳虽然一个是德国人,一个是中国人,却各自以《第五交响乐》和《二泉映月》奏出与命运抗争,不向命运低头的强音,表现出他们各自坚强不屈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歌曲《保卫黄河》更是表达出了我们华夏民族、炎黄子孙不甘屈辱,誓死保卫祖国,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革命斗志和坚定决心。每个音符里都表现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这些歌曲本身就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学生在聆听这些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将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自己的灵魂得以净化,情操得以陶冶。
第三,“以情育人”,用爱构筑教师与学生心灵之间的桥梁。情感是育人的基础。情感是师生之间心与心交融的纽带,是桥梁。在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教师良好的形象对学生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教师的每一个笑容,每一句推心置腹的话,每一束真诚的目光,每一次耐心的教导,都表达着信任和鼓励的信息,都会给学生以温暖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因势利导,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和沟通会极大地促进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成长和进步。具体地说,它有两种作用:一是培养和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和彼此的理解。学生一旦把老师看作是值得信赖的人,教师所做的各种要求包括批评和劝告就容易被他们接受并转换成一种自觉的行动。二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他们求知的渴望。教师的热爱会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真挚的感情,是他们产生一种愉快的心情并内化成学习的动力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教书”和“育人”既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同时又是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关系,音乐教育工作就是在“教书”中“育人”,在“育人”中“教书”,把这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育人”的目的。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