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处州深山里的廊桥

2009-03-16魏晓明

中国文化遗产 2009年1期
关键词:桥身拱廊拱架

魏晓明

处州为丽水古称,隋开阜九年(589年)置县,地处浙江西南,素有“九山半水半分出”之称。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域环境使这里大量珍贵的廊桥保存下来。据不完全统计,丽水境内现存占廊桥134座,尚有不少廊桥未统计在册,其中木拱廊桥40余座,约占我国本拱廊桥总数的二分之一。

丽水的木拱廊桥不但数量多,而且拥有数个“全国之最”:建于1625年的如龙桥,横卧于举溪之上,是我国有确切纪年,现存寿命最长的木拱廊桥;全长48.5米。单孔跨度36.8米的兰溪桥,是全国现存单孔跨度最大的木拱廊桥;总长54.3米、共有21间廊屋的黄水长桥是全国现存廊屋最长的单孔木拱廊桥。另据《吴氏宗潜》载:“朱时吴觳、吴毂兄弟联登,立双门于桥侧,故而得名”的双门侨,是目前全国有史料记载时间较早的木拱廊桥。

久居深山的廊桥,和着千年古松,拥着悠悠古韵,与当地居民相伴相惜。廊桥在大山之中,不但沟通了沟壑溪涧两侧的居民,又可防风避雨。当地老百姓也经常在廊桥上的廊屋中设专门的神龛(一般设在廊屋中间的一间,称当心间),供奉神灵,以求保佑。在普查中发现的小际头龙凤桥、塘窟村水尾桥都在廊屋当心间设有神龛。小际头龙风桥位于庆元县松源镇小际头村村尾,横跨小际头溪,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现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重建,桥长17.8米、宽4米、拱跨3.9米、矢高4.5米。岭头乡塘窟村水尾桥,建于清代,桥长18米、宽3.39米、矢高2.8米、净跨4.20米。两桥均在廊屋内两侧设置坐板,供行人休憩,当心间设置神龛,祭祀观音,桥身外壁鳞叠两层风雨板。

因为来往于廊桥上的人多了,所以也有当地居民在廊桥上做些小生意的,廊桥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变迁也在不断地扩展。在庆元县的普查中,就发现了廊桥作为会堂的使用功能。该桥位于庆元县岭头乡后仓坑村溪湾路上,建于1963年,东南至西北横跨在后仓坑溪上,为木平梁廊桥。桥长18.3米、宽13.3米、净跨4米、高5米,有廊屋12间,该廊桥作为桥使用的同时也作为该村的会堂使用。

廊桥在结构上可分为木拱廊桥、石拱廊桥、木伸臂梁廊桥、木平梁廊桥等。其中以木拱廊桥最为别致,其造桥工艺独特,施工先进,十分符合力学原理,造型精美,是我国木构建筑技术与艺术的集大成者,在我国桥梁史上极具研究价值。桥身一般由上下两层结构组成。下层由3根长长的圆木纵向组成“八”字形拱架,俗称“三节苗”,一般为9组;上层用5根稍短的圆木纵向连成五折边形拱架,俗称“五节苗”,与下层“三节苗”相互穿插。在拱架的转弯处有一横贯全桥的枋木,俗称“牛头”。拱木的端部与“牛头”相扣,成为一个整体。上下两层之间加置一交叉撑木,俗称“剪刀苗”,用以消除横向推力,可以避免桥体发生侧移。拱架两端有的固定在岩石上。有的固定在石墙上,既能承受向下的荷载力又能避免木构架直接接触水而受到的侵蚀。

廊桥一般成弓形,有如彩虹的形状。精巧的桥身设计解决了桥面向下的荷载,而桥面加盖的廊屋,增加了壳体自身的重量,平衡了桥身弓形向上的反力,同时保护了木拱桥桥身免受风雨的侵蚀。为了阻挡风雨的侵袭,廊桥周身都有严密的防护。拱架两端石质的桥墩可防水流侵蚀、廊屋可防风雨对桥面的侵蚀,在廊屋外还钉有防风雨的木板,当地俗称“风雨板”。

廊桥的魅力还在于注重实用性的同时,兼具美观的外形。且不论那高高翘起的廊庑,就一般廊桥的风雨板而言,都留有造型各异的小窗,如宝瓶形、扇面形、梅花形、圆形等。这些精美的小窗除了使廊屋内空气流通、保持干燥外,还可供人欣赏窗外的山水风景。

公起桥就是在普查中发现的一处保存较好的木拱廊桥。它位于莲都区大港头镇河边树外,横跨大龄台溪,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桥全长22.8米、桥面宽33米、净跨12.7米、矢高4.7米,共设廊屋5间,两侧设木凳,檐口下设挡雨板,拱桥由14根大粗木并列7组支撑,上设枕木,枕木上设7组14根粗木,支撑桥面,桥面铺设木板,上设廊屋,南桥头岩壁处立一桥头碑,记载了公起桥的历史渊源。

公起桥的拱券部分是用大木构成的,还有一些廊桥的拱券部分则是采用石质材料组成,这样的廊桥我们一般称为石拱廊桥,如半山桥、小际头龙凤桥、塘窟村水尾桥、举水谷杆桥等等。半山桥位于龙溪乡大毛坪村,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呈东西走向,由石拱券和廊屋组成。石拱券,用扇形块石垒砌而成,拱跨7.60米、矢高5.20米。廊屋5间,内设长凳供行人小憩,当心间设神龛,桥身两侧鳞叠两层风雨挡板,屋面施枋椽、小青瓦合铺。举水谷杆桥位于举水村水尾,建于清末,桥长6.87米、宽2.92米、矢高1.85米、净跨2.82米,廊屋明间为通道,桥身外壁鳞叠两层风雨板。

在建筑构造上,门林后闷桥很是独特。当地人管屋子叫“闷”,廊桥是桥上建屋,就有了这么特别的名字,又称门林后水尾桥。该桥位于庚元县松源镇举水门林后老村,东南至西北向横跨村中小溪上,为木平梁廊桥,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桥长14米、宽4.72米、矢高3.4米、净跨1.7米,上下双层结构,桥下层作为行人通道,上层则为房屋,曾经用作村小学的教室。这种楼式廊桥是廊桥中较为罕见的类型,它的发现为廊桥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可惜,门林后村的大多数居民已移到下游新村,古村落只剩寥寥几户人家。由于年久失修,桥楼已破败,西南侧的桥屋已经倒塌,桥下18根木平梁其中有8根腐朽,桥面块石下陷了一个大洞,整座桥已是破败不堪。

目前已发现的廊桥中,保存完好的只占少数,多数廊桥都亟待保护,许多廊桥像门林后水尾桥一样隐藏在大山当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古廊桥的作用逐渐被替代,当大山深处的居民走出深山后,就没有人再使用那些尚未为外界所知的古廊桥了。

猜你喜欢

桥身拱廊拱架
木拱廊桥三维有限元建模与抗震性能分析
椭圆管单管拱架日光温室结构性能分析
U型钢柔性拱架承载能力及稳定性的试验研究*
木拱廊桥传承乡土文化
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型钢拱架协同支护研究
搭建拱桥
寿宁获评“中国木拱廊桥文化之乡”
隧道拱架壁后空洞对拱架承载力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航拍316米广东最长玻璃桥
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