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场》的高度
2009-03-16颜榴
颜 榴
作家出于对话剧创作的诚意,把着眼点集中在代表知识分子的主人公的痛苦,而不在讲故事上。可是,整场让一位“教授”忧心如焚的仅仅是些男女之事,不无知识分子揽镜自照的自恋味道
作为龙马社的首部作品,这个由剧作家主导的创作,能否真正抵达自身对文本艺术性所设的标杆?这也是《操场》被瞩目之处。
《操场》的演出很成功,邹静之坦言,导演和演员为他的戏增了色。确实《操场》所呈现的,是其对导演及演员选择的成功。
曾在荒诞剧《动物园的故事》中展露才华的青年导演徐昂,比所有主创者都年轻,从对操场空间的灵动安排,到使叙述人和扮演者默契配合,都显出调度的从容;他还在戏中加入某种梦幻意味,这也得益于剧作者在结构设置上给舞台表现提供了施展空间。
老迟的回忆(今日、昨日、往日)与操场上发生之事体并行,记忆、思考与叙述交错。饰演者韩童生从始至终一边在舞台上进行痛苦的思考与“挣扎”,一边还要与或虚或实的人物作精神交流,直至剧终,他眼中噙着泪水而不落下,这些如果没有扎实的舞台心理技术作支撑,这一位知识分子就易于陷入矫情和做作。
西装革履的西口洪讲述他资助女大学生故事的当儿,民工模样过去的他在后场演示着情节,二人一起将老迟和观众引入受骗的历程,掀起了剧中第一个高潮。第二个高潮来自面如“死”灰的男人走出来揭开老迟回忆的缝隙:当“死”男人(李建义饰)向妓女(陈小艺饰)倾诉其被误诊为癌症的苦楚时,他的绝望迅速弥散到剧场的空间,李建义噙着痛苦、沉着而略带沙哑的嗓音与陈小艺那无所顾忌、专事夸张的叫唤声相得益彰,赢得极佳的剧场效果。
可以理解,作家出于对话剧创作的诚意,在结构上颇费了一番心思,用一个回忆带出另一个回忆,即一个又一个故事,但编剧的着眼点不在故事而在主人公的痛苦,遗憾的是观众走出剧场后记忆更多是故事,并非精神层面的创痛。
问题出在老迟痛苦的根源,即故事的原动力,因为这直接关系到“痛苦的质量”。让老迟在操场上逗留三天,并爬到高高的铁架子上去苦苦思考的是什么?他被妻子藐视并拒绝温存,与女研究生之间存在着暧昧而遭人诟议,这些发生在如今的中年男人身上可谓司空见惯,然而老迟本着较强的道德自律感,他除了躲在衣柜里喃喃自语并承受妻子的冷言冷语外,对女研究生的“进攻”也采取躲避的不作为而再遭嘲笑。这么一位行动能力差的男人因与女人的相处产生某种焦虑,却不足以带来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
换言之,一位“教授”忧心如焚的仅仅是这些男女之事,有如揽镜自照,不无自恋的味道。其实剧中映射的社会危机恰恰来自于女性,由陈小艺分饰三角的女研究生、冯冬女和野妓不无象征意义,分明是沉沦中女人的三种角色:穷困的冯冬女因为饥饿捡拾垃圾箱中的吃食、接受民工的资助并以身体作报答;遭受谣言攻击的女研究生为了通过论文答辩愿意献身导师;心怀坦然的职业妓女以为可以用爱温暖患绝症的人却被嫌弃其脏。从贫困乡村到现代都市的巨大跨越中,女性付出的代价就是或隐或显地出卖自己的青春和肉体。难道这些社会转型中新生的“潜规则”不该进入教授思考的视野吗?
《操场》的文本也提醒我们,一个有良心的中年男人的反省,与一个具有现实批判精神的知识分子的反省之间,还存在着怎样的距离。
(作者为中国国家话剧院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