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师》:闪耀于泡沫破裂时
2009-03-16朱沿华
朱沿华
《入殓师》获奥斯卡外语片奖之后,在日本与影片沾边的一切皆被点石成金。而日本电影业内却认为《入殓师》的获奖不会改变什么
事实证明,中国人还不是对奥斯卡小金人最渴望的人,一切唯“米国”马首是瞻的日本人才是。2月23日下午,《入殓师》和《积木屋》分获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外语片奖和最佳动画短片奖的消息传来,日本举国欢腾。一向以民族情绪高扬著称的《产经新闻》甚至喊出了“大和电影席卷好莱坞”的口号。《入殓师》更在获奖后的48小时里斩获近一亿日元的票房……
相比之下,日本电影业内人士显得要平静许多。在他们看来,获奖不会改变什么,被“入殓师”收起来的也许仅仅是日本电影虚热过后必然破裂的美丽泡沫。
由写“死”而学会“生”
大提琴手小林大悟因为乐队的解散而失业,无奈中只得携新婚妻子从东京回到老家山形的乡下。某天,报纸上一则寻求“旅行助理”的招人广告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由此成为一名“纳棺师”。所谓纳棺师,就是为遗体净身、更衣、化妆再装殓入棺的专业人员。在大悟新的职业生涯中,因性别错位而自杀的少年、因堕胎而身亡的少女、在破屋子中孤独死后两周才被发现的老妇人……各种死亡形态接踵而来,大悟在逐渐战胜恐惧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爱上了这个帮助他人美丽、体面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的职业。在每个人终将面对的死亡面前,生变得更加真实、充盈而豁然……
《入殓师》的拍摄源于主演本木雅弘萦绕在心的一个夙愿。十多年前,他在前往印度旅行的过程中邂逅当地的丧葬仪式,由此对入殓师这个行业产生浓厚兴趣。他的游说令TBS心动而决定与松竹公司联手打造这个成本不高却看起来也没什么市场前景的影片,或许得益于TBS在前一年因日版《流星花园》热播而赚得钵满盘满。尽管在日本文化中,“死亡”以及对生死观的探寻主题出现频率极高,但完全以丧葬为内容的作品仍然是电影工作者不敢轻易触碰的区域。毕竟,观众走进影院寻求的是娱乐与放松。
为了演好入殓师,本木雅弘不仅苦练大提琴,更虚心地接受专业入殓师的指导,拿自己的经纪人和助理当道具反复练习,直至可以在一个长镜头中优雅从容地完成入殓师一次作业的全过程。
导演泷田洋二郎、编剧小山薰堂和音乐大师久石让、实力派演员山崎努、偶像明星广末凉子等的加盟,更使该片如虎添翼。
即便这样,大家也不敢对影片期待过高,电影推出后的效果则让所有人喜出望外。在享誉好莱坞之前,《入殓师》已拿下了日本国内所有可以拿到的奖项。在其国内最权威的电影奖学院奖十三个竞赛项目中,该片甚至囊括了十项大奖。同时,该片还获得32亿日元的票房,跻身日本年度最卖座影片之列。
日本著名影评家佐藤忠男认为,《入殓师》的成功关键在于能够在超越宗教的前提下以一种温暖、柔和、美丽而不失幽默的方式,启发人们对“死”进行重新的思考和认识。“这不仅仅是一部单纯的好电影,而是将现实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
“赶紧忘掉获奖的事”
《入殓师》与《积木屋》携手捧得奥斯卡小金人的消息传来,受金融危机重创而百业萧条的日本可称得上举国欢腾,其兴奋程度不亚于几个月前三名日本科学家同时荣膺诺贝尔物理学奖。尤其是前者,更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24小时之内,该片发行公司松竹的股票暴涨90多日元,创下本年度的新高;48小时里,早过了首轮上映的《入殓师》狂收近一亿日元的票房,观众如潮水般涌向电影院;该片女主角广末凉子的身价乘势跃居日本女星之首,广告费升至5000万日元,电视剧一集的演出费也由原来的200万涨至300万日元;与影片沾边的一切皆被点石成金:拍摄地成观光胜地、小说脱销,从来都无人问津的入殓师竟成为热门,许多人打电话询问如何才能成为纳棺师……
不必诧异奥斯卡效应在日本的巨大能量。毕竟,最佳外语片大奖,日本已经等了整整54年。虽然早在1951年,大名鼎鼎的黑泽明就凭借一部声名显赫的《罗生门》拿下奥斯卡名誉奖(最佳外语片奖的前身)。此后,衣笠贞之助的《地狱门》和稻垣浩的《宫本武藏》分别于1954年和1955年荣获同一殊荣,但在奥斯卡将该奖项改为提名制竞赛单元并正式命名为外语片奖后的53年里,日本以每年一部的频率源源不断地将影片送到大洋彼岸却始终一无所获。尽管这些送选影片中不乏像小津安二郎的《秋日和》、黑泽明的《八月狂想曲》等日本电影史上的不朽名作。
作为日本著书最多的资深影评家、日本映画学校校长佐藤忠男,比媒体和民众看淡《入殓师》的获奖意义:“日本电影这些年在世界各大电影节上收获了不少,可没有多少人感到兴奋。很多人认为只有在美国获奖才算是真正的成功。可我不这么认为,无论拿不拿奥斯卡奖,都不会改变日本电影拥有世界一流水准的事实。”
78岁的佐藤先生有理由如此自信。日本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在完全市场竞争前提下,本土电影依然能够战胜以好莱坞为首的外国影片的国家。以2008年为例,在全年影院公映的806部影片中日本本土影片为418部,多出外国影片30部;而日本本土影片的票房收入累计为1158亿4千9百万日元,远远高出外国影片的789亿7千7百万日元票房。
日本人口仅为1亿3千万,但一年中走进影院的人口却高达1亿6千万,而通过强大的影碟租赁业在家中欣赏影片的人数则是影院观众的4~6倍,达到6亿~8亿日元。强大的消费需求催生了日本电影成熟的产业链条和多样化的电影文化。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日本不仅涌现了黑泽明、小津安二郎、宫崎骏这样的艺术大师,也为全球观众贡献了各种形态的优秀商业影片。日本同时还拥有世界一流的摄制组、表演阵容、编剧队伍和专业的企划、宣传、营销人员。对电影制作具有重大影响的流行时尚文化同样是日本的强项。
“《入殓师》的获奖不会给日本电影带来任何的改变。我倒希望大家能快点儿忘记这件事,因为不忘记过去就意味着无法新的开始。”78岁的佐藤忠男说道。
日本电影泡沫时代的拐点
日本キネマ旬报映画综合研究所所长尾良夫与佐藤忠男一样,不认为《入殓师》在奥斯卡上的大放异彩会成为日本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或分水岭意义的事件,但他认为《入殓师》的出现多少能影响日本电影向两个极端发展的倾向。
在日语中被称为“邦画”的日本产电影长久以来就分为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一方是东宝、松竹和东映三大电影公司打造的主流大片,另一方则是三大以外的独立制作影片。前者投资大、观赏性强、以商业利润为第一要务;后者投资小、创作者的个人色彩浓厚、坚持对艺术理想的追求,因此往往得不到观众的青睐。
以2007年日本进入影院公映的412部国产影片为例,三大电影公司出品的70部影片收获了946亿4500万日元,占国产影片总票房的85%;而余下的三百多部小制作则以80%的数量分割15%的市场份额。
“这些年,日本的大片越来越呈现迎合观众的倾向,而独立制作影片则日益陷入自说自话的歧途。”常年研究日本电影产业的尾良夫认为,《入殓师》巧妙地将一个十分严肃的主题用广大观众都能接受并喜爱的娱乐形式表现出来,令影片的观赏性与艺术性取得了良好的平衡。当然,尾先生也不认为它将带来整个产业的突变。“很多年后,人们再回顾《入殓师》的时候仅仅会认为它赶巧出现在日本电影泡沫破裂之时,而不会再做更多的联想。”
由尾良夫所在的キネマ旬报映画综合研究所出版发行的《映画商务数据全书2008》所提供的数据显示,1998年日本全年公映的影片为555部,电影银幕为1993块。这两个数字直至2004年都以缓慢的速度增加,在2005年却后猛然增加。2007年底日本全年上映的影片达到810部,银幕数量则飞跃至3221块。与此同时,日本全年的票房总数与进入影院的观众总数却依然维持于1998年的1千9百余亿日元和1亿6千多万人次。
究其原因,是随着日本经济在小泉执政时代的快速发展,移动通讯、IT产业和广告行业等新兴产业的热钱大量流入,导致了电影产业“虚热”。而事实证明,日本电影市场的票房产出和观众人数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不会因为更多的资金流入而有所改变。随着全球经济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日益突出,电影产业的泡沫必然会破灭。
“《入殓师》不过是恰巧出现在这个拐点之上,而成为这个时期的一个标志,仅此而已。”尾良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