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声唱出来的人文关怀

2009-03-15薛东慧

飞天 2009年22期
关键词:关怀声乐人文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一句话,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1]。虽然我国这个不断发育的市场经济已经形成,但在市场经济下人文关怀的缺失却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人文关怀的缺失,表现在音乐和音乐教育方面:唱出来的离生活越来越远,糜烂的、颓废的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含有暴力和色情。小学生只知道超女超男,张嘴闭嘴就是情和爱,情和爱原本是好的,可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形成的小学生来说,这个好的应该是亲情、民族情,而不应是失恋后的绝望情。民族的越来越不受关注,每年高考报考民乐和西乐的比例之悬殊大得吓人。年轻人趋之若鹜的听不懂唱的是中文还是英文,郎朗的掌声永远没有周杰伦的热烈。美丽的校园歌谣只停留在80年代,关心民生疾苦的都是爷爷辈传唱的,每次正式演出,唱的总是我们80年代新一辈,90后的纳闷了,唱错了吧。总之,脍炙人口的越来越少,绕口的越来越多。

寻其原因,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是巨大的,经济的高速发展,短短的几年时间就走过了西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程。在市场经济追求物质,追求利润最大化,以利润最大化的方式进行运作和操作人生的情况下,我们的精神家园开始荒芜,表现在影视和音乐方面的更加显著,90年代后的中国音乐出现了断层,很多人都徘徊在迷茫的十字路口,有种强烈的民族自卑感,找不到自己的归宿,不断地抛弃民族的,视西方的为圣经,努力的想从西方的那里找点科学根据,再依次科学根据创造些不伦不类的夹生饭。这不是说西方的不好,而是没有找到中西方恰到好处的结合点,这样的唯一后果就是,离中国的国情越来越远,离中国的群众越来越远,只注重形式而丢掉了灵魂。

音乐原本是人文的,它作为艺术形式中最为坚贞的那一种,是灵魂之舞,是独特的那一种,是梦靥在烈火中燃烧的那一种,是立足于一个坚固的基础上,这基础的背后是沉沉的人文关怀。音乐的人文关怀不应当是形式主义,它是从精神家园带回的种子,生长在这片大地上,是让我们直视这个世界的方向。一直以来音乐的理念中间不可或缺那些沉沉的人文关怀。它会从每一个角落渗透出来,直到铺陈了那种光华的底色。人文体现在声乐上更是如此,声乐离不开人的情感,情感是声乐演唱的灵魂,声乐演唱的艺术不是单纯追求声音技巧的艺术,它是重视情感表达的艺术,是重视声乐感染力的艺术。声乐演唱的过程是有个情感宣泄的过程,情感是声乐艺术的生命线,是歌唱的灵魂,是声乐演唱达到高境界的重要评判标准。可见,声乐本来应是人文的,是人情感的流露与表达。

寻觅歌曲中的人文关怀,还是林林总总,不胜枚举的。先从代表劳动人民心声和意志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说起,它是电影《风云儿女》中的主题歌,由著名诗人、剧作家田汉1935年在上海监狱中挥笔疾书而成,人民音乐家聂耳饱醮激情谱曲。它唤醒了无数中国儿女,表达了中华民族的心声,包含着最强有力的人文精神,每当唱起这首歌,就铭记国家、民族创来的艰辛,就想起芦沟桥、平型关、延河水、沂蒙山。还有歌唱祖国、歌唱家乡的《谁不说俺家乡好》、《南泥湾》、《我爱祖国的蓝天》、《翻身农奴把歌唱》等,它们都是当时历史实践的产物,也是当时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这些歌曲代表了人们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国人民从受奴役受压迫的旧社会,踏进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那份心中的喜悦,每当听到,心中总能泛起强烈的爱国情,向我们的父辈致敬、向伟大的祖国致敬、向伟大的中华民族致敬!

罗大佑、张雨生等一大批音乐人和他们的《童年》《光阴的故事》《再回首》《我的未来不是梦》等歌曲,都折射出耀人的人文关怀。《童年》中写道“什么时候才能像高年级的同学有张成熟与长大的脸……”,仿佛我们的心事被统统知晓,似乎这世界上并不是只有自己才会迷惘,而是有着知音和伙伴,从来不曾孤单。作为成人的罗大佑用“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来写少年的思绪,真的是用了心,同时也折射出了他作为一个有良知的音乐人对社会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不仅仅只有罗大佑,还包括后来的黄舒骏、崔健等等,创作的作品题材或大或小,都无一例外地饱含人文关怀,所以,他们的音乐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新时期富含人文的歌曲,显得少之甚少,总归还是有的,但就是没有生命力。崔恕的首张个人专辑《公冶长》,其中主打《生活的颜色》在短短数周内登上各大著名网络排行榜,内容基本以关注社会底层人民为主。人文音乐教父郑智化撰文道:“我喜欢崔恕创作的平民化风格,却担心他的音乐在这个光怪陆离的时代被噪音淹没,如果我们愿意付出多一点的专注,就能聆听到崔恕内心世界的丰盛。他的歌就像一个还没有被城市污染的孩子,试图用他最真诚的内涵和声音,打动我们早已在现实生活中磨练得既麻木又冷漠的心灵。”并称崔恕是梦想家,是现代的唐吉诃德。

虽然是昙花,但事实表明,我们还是渴望用歌声唱出人文关怀的。21世纪春晚的一首《常回家看看》,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几天时间家喻户晓,除了它通俗易懂,简单明快外,真正打动人心的还是其中对亲情和孝心的呼唤,很多人都闻歌落泪,人们用歌声表达思乡、表达亲情。汶川地震后涌现出许多富有人文关怀的歌曲,《承诺》《手牵手》、《生死不离》《我们中国人》《爱与希望》等等,唱出了国民的爱国情,激励着国人携手度过了艰难的2008年那段最黑暗的日子。但关键在于,人文关怀要时刻体现在社会日常生活中,而不只是体现在特定的“境遇”中。即使这些歌曲限于特定的时期、特定的环境,也并没有迸发出多少生命力,有很多人都根本没听过几首,对它们根本不了解。

反思之反思,音乐中的人文关怀,一方面离不开音乐人的努力,这当然既包括那些作词作曲的,更重要的是那些演唱的。我们音乐人必须坚守一种理想的信念,坚守一种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就是离不开青少年的人文音乐教育。流行音乐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尤其对广大青少年具有强列的吸引力和号召力,流行音乐充满了动感活力和时尚元素,这种氛围和气质与高雅音乐带来的安宁祥和同样是一个健康社会所需要的。运用和发挥流行音乐积极的社会功能增进社会和谐是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这方面成功运用的可以例举中央电视台的“同一首歌”大型演唱会,所到之处盛况空前,万众汇聚成欢乐的海洋,《同一首歌》的旋律在每一个人胸中荡漾,这样的无疑是人文的,人与环境无疑是和谐的,社会热效应是明显的,与此相仿的还有《激情广场》《神州大舞台》等栏目。一个好的活动如此,一首好的流行歌曲其社会效应同样是巨大的,就像前面提到的《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它在社会上唤起的亲情是难能可贵的,它的广泛传唱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是显然的。因此,我们要从满足大众的需求出发,精心策划开展人文的、有意义的音乐演艺活动,努力创作更多健康的,爱国亲民的流行歌曲并让它们得到传唱。

【参考文献】

[1]人文关怀[J].应用写作,2002,(7).

[2]谢永新.市场经济的人文关怀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改革与战略,2008,(11).

[3]吴苏宁.论当代中国音乐文学现状——兼评庄捃华《音乐文学概论》[J].中国音乐,2008,(4).

[4]梁岷冬.高等师范民族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和思考[J].艺术评论,2008,(6).

(作者简介:薛东慧,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关怀声乐人文
声乐技巧与声乐表演的相关性分析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古今一脉相承,兼顾现实关怀
关怀理论视角下教师关怀关系的构建
浅析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亲切关怀 殷切希望
何为“纯粹的知识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