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课堂合作学习研究
2009-03-15辛红艳徐志
辛红艳 徐 志
摘要:合作学习就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展开学习,以小组整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文章对农村小学课堂合作学习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合作学习;教学动态;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4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35-0232-01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与人、群体与群体、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依存性越来越大,社会的变革与科技的创新也日益依赖于团结协作,同舟共济。合作已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参与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合作学习便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自然,农村也不例外。
我依据合作学习的内涵“合作学习就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展开学习,以小组整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对我所教的学生进行了教学尝试,俗话说:“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本以为“合作学习”就是一个可口的梨,拿来即可食用。可真拿来吃的时候,却变了味儿。一次教学语文课时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各小组合作解决指定的问题,可浪费了半节课,哪一组也没弄清那个指定的问题,合作学习以失败而告终。难道农村的课堂不能应用合作学习吗?难道我摘错了果子吗?不是的,要想把这一教学形式很好地运用于农村的课堂上,还需要一定的条件。
首先,合作学习要建立在自主的基础上。而这种自主表现在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有好的效果。这就要求:
1.所合作的学习内容或讨论的问题必须是小组同学共同质疑产生的。小组同学共同质疑而得的问题,更能唤起他们的思考。因为问题是自己提出的,所以乐于去研究它,没有老师强加问题时的那种被迫感,学习没有太大压力。而且,问题解决时的那种成功的快感,更会油然而生。学习便成了快乐的事情了。
2.合作学习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农村小学的学生掌握的知识面相对窄小,尤其语言表达能力低。所以,在进行合作学习的学习形式时,不能无视农村学生的实际水平。首先,要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说通顺,完整的话。其次,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要适合合作学习,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以有的知识水平,内容不能太过浅显,这样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合作毫无意义;合作的内容也不能过深,过难,给学生太大的压力,这样会让学生产生畏难的情绪,不利于以后的学习。
3.要有评价体系的激励,让小组合作学习有成功的渴望。合作学习要顺利地进行,必须建立评价体系,让各学习小组间有强烈的竞争意识。组间的竞争意识增强了,组内的合作也就会自然而然地紧密了,就会形成合力。同时,集体责任感也会加强,学生会时刻为集体的荣誉而努力。
其次,合作学习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合作学习并不是让人看着好看的形式;不是把学生分成几组让他们去学,就是合作。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1.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在人员的分配上要合理。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差异比较大,所以,在进行分组时要考虑各组的人员分配,使每一组都有不同水平的学生,让组与组之间的能力、水平达到相对平衡。
2.组内的分工要明确。组内的每个成员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掌握分配的任务,有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有了明确的分工,合作学习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3.组内成员要积极地相互依赖。积极地相互依赖指学生们不仅知道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还要使学生关心组内其他成员的学习,彼此地关心,有“荣辱与共”感。
4.要重视农村学生的社交技能。社交技能是小组合作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如果学生缺乏社会交往技能,即使把他们放在一起,被迫合作,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的。为了协调各种努力,达到共同的目标,学生必须做到:彼此认可和信任;彼此进行准确的交流;彼此接纳和支持;建设性地解决问题。只有这样,组员之间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学会共同活动,建立并维持组员间的相互信任,以有效解决组内冲突等,教师必须教学生一些社交技能,以帮助他们进行高效合作。
最后,合作学习应与其他学习方式有机地结合。有利于形成探究学习的情境,能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的进程。但并非合作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必须倡导的学习方式,已形成了共识,它学习就是最优的学习方式。事实上,其他学习方式如接受式学习、发现式学习、个别学习等方式各有其优势。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学习的内容、学习者自身的学习习惯,教师的特长、教学资源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既要把合作学习作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又要把合作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有机结合,使各种学习方式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培养适应新时代的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