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国有企业管理必须以人为本

2009-03-15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23期
关键词:现代化管理以人为本

郑 萍

摘要:“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是西方先进企业成功的重要管理经验,也是我们发展国有企业的必然选择。“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模式应由“三大系统”、“九个要素”组成,为此要着力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以人为本;现代化管理;国有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35-0024-02

毋庸置疑,搞活大中型国有企业除了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外,还必须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但是,在现实当中存在一种现象,一些企业谈到管理,往往只注重“见物不见人的硬管理”,单纯采用严格的规章制度、严明的纪律约束、严厉的惩罚措施等等,视“管理”为“管人”,其结果常常是适得其反。而科学的管理方法必须以人为中心,重视发挥人的优势,挖掘人的潜力,唤起职工主人翁意识,从根本上调动人的积极性。探索建立和实施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模式,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协调人的行为,激发人的活力,和谐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的团体氛围,这是发挥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职工行为效率,获得企业管理整体功效的最有效途径。

一、企业管理必须以人为本

(一)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本质上就是“以人为本”的历史观和发展观。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进步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过程,“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未来理想社会“以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指出,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革命、最活跃的、起主导作用的要素等等。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本质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由此不难看出,“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要求,自然也应是国有企业开展管理工作的根本指南。

(二)以人为本是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

在原始社会,人是自然的奴隶;在封建社会,人是封建主和土地的附庸;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成了机器的奴隶。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到了社会主义社会,人成了社会的主人,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生产力。历史已经证明,把企业管理的着眼点仅仅放在设备、产品、工艺上,管理的效果都不会理想;而把管理的重点放在“人”上,注重提高人的素质,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去组合生产经营其他要素,使人、财、物与产、供、销有机结合,才能取得管理的最佳效果。

(三)以人为本是西方先进企业成功的管理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些阶段:初期,管理职能由资本家执行,工人只不过是会说话的机器;中期,只注重技术装备等硬件,即见物不见人;直到20世纪下半叶,“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才确立,其核心是注重培养企业的共同价值目标体系,树立以企业目标为中心、全体职工认同的价值目标和理想信念,从而使职工以企业为家,心甘情愿积极劳动,努力奉献。剖析西方企业管理的历史和现状就会发现,具有生机活力的企业,其管理方法大都以人为本,突出人,尊重人,注意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把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从西方先进国家企业管理方法的演变得到启示,只有重视人的潜能的开发,以“人”去推动“物”的合理运转,才能在经济竞争中赢得优势。西方发达国家,在其先进技术越来越快部分代替人的功能,人的作用相对来说显得次要一些的时候,他们尚且以人为本,而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人的态度、情感对生产的作用和影响相对重要,特别是作为“主人”的国有企业职工,其自身利益与企业、国家利益是根本一致的,就更应当“以人为本”,做好“主人”这篇文章。

(四)以人为本是解决国有企业现实矛盾的必然选择

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矛盾除市场、资金、运输、原材料等经营性矛盾外,还有企业领导体制、企业机制等方面的矛盾,尤其是人际关系的矛盾更为尖锐。尽管影响职工劳动积极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企业内部因素而言,主要是职工感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在下降,职代会作用发挥不够,企业过分强调金钱、物资刺激以及规章制度、纪律的约束,相当多的企业甚至一切靠金钱和制度运转支撑,动不动以停发工资、扣发奖金,甚至开除职工来惩罚职工。这种以“硬管理”为主的“见物不见人”的管理方式导致企业管理者与工人的关系紧张,职工难以将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企业,企业自然缺乏生机和活力。

二、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思想模式

企业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应相互协调,社会主义企业应当成为职工发展与进步的阶梯和园地。按照这一思想,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的建立必须围绕这样一种宗旨:在具备一定的设备技术物资的基础上,重视职工潜在价值的发挥,在管理中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为了人,依靠人,培育人,真正确立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致力于人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相统一,企业精神风貌与职工精神面貌相一致,真正形成人、财、物合理协调运作,达到人尽其才、财尽其效、物尽其用的目的。管理模式应由三大系统组成。

(一)职工素质开发系统

这个系统主要包括文化、教育、修养三个要素,其目的是开发人的自觉性,提高职工自我认定能力,培养高素质的群体。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的实质不在管控人,而在培育人,使职工具有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为此,必须抓好文化、教育、修养三个要素的提升。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首要的是提高职工的全面素质。企业必须把教育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部分,建立一套多方面、多层次、完备的教育培训体系。对职工进行全员教育、全面教育和终身教育,使职工熟练掌握和及时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素质。

(二)职工行为调控系统

此系统主要包括组织、制度、激励等要素。其目的是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性地、强制性地驱动和控制,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有机结合,从而使人的行为与组织目标具有协调性、有效性,最大限度发挥综合效能。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没有规章制度约束,企业必然是一盘散沙,自然难以立足。但规章制度应着眼于激励人而不是管制人。人是需要激励的,只有通过激励才能使行为人获得内在的推动力,并保持在一个进取、愉快的状态之中。为此,必须采取多种多样的激励方法,如思想政治工作、行政命令、法纪约束、经济杠杆及物资精神奖励等,各种激励手段要综合应用。

(三)职工物资保障系统

企业不仅要关心自己的生产和业务发展,更要关心职工的生活、物资需要和精神需求。企业应承认职工的各种正当要求,切实办好职工生活福利事业。一方面,作为一个好的职工,只有为企业和社会做出贡献后,他的价值才能为大家所承认;另一方面,只有当个人的需要在企业这个“大家庭”中不断得到满足后,职工的智慧、创造性、积极性才会得以充分发挥。

三、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途径

为了实现上述模式,要着力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企业民主管理建设

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开展企业的各项活动中,职工群众的民主管理只能加强,不能有任何削弱,越是涉及企业改革、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越要通过职工大会等形式,认真做到群策群力,共同把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效益搞上去。”不论管理体制如何改变,职工是企业主人的原则是不能改变的。企业要培养职工参与管理,参与决策,当家作主意识,使职工头脑里真正形成自己与企业共命运的观念,自觉参与企业管理。要把职代会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基本方针的重要举措之一,确实保证职代会的地位和作用,坚持召开职代会,广泛收集职工意见和建议,坚持把企业的重要改革方案、主要发展目标,重要规章制度、用工制度、分配制度以及涉及职工生活福利的重大事项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建立职工参政议政的程序,使民主管理内容规范化、组织网络化、工作制度化、民主程序化、活动经常化。

(二)职工素质教育建设

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首要的是提高职工的全面素质。对于企业而言,维护职工的学习权、发展权,正是维护了职工的根本利益与长远利益。应将职工接受培训教育的时间、经费、内容等作为重要内容,落实到位;教育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结合实际,因材施教,使每个职工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同时,要注意广泛征求职工群众的意见,将企业的策略、需求和职工个人兴趣、爱好统一协调起来,使得规划尊重职工个人的选择和意愿。企业要为每一位职工量身定做不同类型、不同目标、不同进度地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的计划,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职工素质。要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职工职业培训工作,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拜师学艺等活动,大力提倡和鼓励自学成才。如,建立激励机制,改革评先办法,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科学用人机制,激发职工崇尚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情感建设

职工既是有组织、有纪律的群体,更是有血有肉、情感世界丰富多彩的个体,企业管理应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注重在管理中加强感情的建设。一是有形的情感建设,即办好职工福利事业和改善企业环境,以此满足职工的物资文化需要。二是无形的情感建设,即管理者利用情感意识来关心职工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生老病残等等。增进与职工的沟通和交流,使情感交流起到“家庭效应”的作用,强化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四)精神娱乐建设

主要是满足职工精神生活需要,培养职工精神生活情趣,充分发挥职工的特长和爱好,使职工产生一种“有盼头”、“有奔头”的感觉,实现企业与人的发展的一致性。

(五)心理环境建设

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培养职工团结、和谐、文明的心理环境,把职工培育成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守纪律的新人,让职工互尊、互爱、互信、互协。在推进心理环境建设中,应特别注重培养企业精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用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道德规范等去团结、鼓舞职工为企业的共同目标而奋斗。

总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我们的国有企业在新形势下,决不能把职工看成纯粹的生产者,实行“见物不见人”的管理,而应该把职工真正当成具有远大理想、执著追求和丰富情感的企业主人翁,通过启动人的活力来推动企业全方面发展,这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邓小平同志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谈话要点.

[2]访美学者佘凯成教授谈美国优秀企业管理方法.

作者简介:郑萍(1971- ),女,湖北襄樊人,供职于襄樊供电公司。

猜你喜欢

现代化管理以人为本
信息管理在医疗保险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化管理在泵站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