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院应加强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009-03-14蓝少鸥
蓝少鸥
[摘 要]社会的发展使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责无旁贷,高职学院如何加强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者分析了现状和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培养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人才的数量相结构,更取决于人才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能否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事关我国未来社会的兴旺发达,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保持。《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作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知识不扎实,在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自我约束能力上较差,学生的个性普遍较为张扬。如何把高职学院大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具有一定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值得我们思索和探索。
一、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涵义
(一)创新思维的涵义 创新思维泛指个人创造新事物、新概念、新产品的能力,是人类创造性的操作化、具体化和物质化。创新思维本质上是由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组成的。创新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智力结构的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核心 ,它可以使学生顺利解决新的问题,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新知识 ,并能将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
(二)创新能力的涵义
创新能力是指个人提出新理论、新概念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创新能力的表现形式就是发明和发现 ,是人类创造性的外化。创新能力包含着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两个方面。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突破两个障碍即思维标准化和知识无活力化。思维标准化泛指思维方向、方法和技能的规范化和模型化。
二、高职学院大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现状调查
(一)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但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大多数学生虽然都有强烈的创新精神,也有创新的行动,但缺少系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二)缺乏创新的兴趣。调查显示,在兴趣的广度方面,认为自己“兴趣广泛”的学生只有17%;在兴趣的深度方面,63%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兴趣的关注程度不够”;在兴趣的稳定性上,47.3% 的学生回答“自己的兴趣是随着时间、环境、心情经常变化的”;在兴趣的效能上,37% 的学生“很少采取具体行动”。
(三)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总体评价为“较差”,表现在:缺乏深层次思考、另辟蹊径的自我总结和学习能力。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常常较为单一,没有新意和突破。最明显地表现在发言、作业、答卷和论文等缺乏新意。
(四)缺乏创新的毅力。调查中发现,虽然大学生都能意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 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虎头蛇尾,见异思迁,缺乏恒心和毅力。
(五)缺乏创新所需的观察力。调查的结果显示,在观察的速度和广度、观察的整体性和概括性、观察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大学生普遍存在不足。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关键在于实施创新教育。具体而言,实施创新教育应从
三、高职学院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提高对新形势下创新思维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是全面推进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保证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才能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高等院校作为培养知识经济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 必须从战略和长远的角度出发, 从思想上认识到加强大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构建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激励机制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应结合大学生的学习、 生活、 实践等活动, 采取有效激励机制。舆论激励机制, 就是强调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要通过各种舆论工具在学校中广泛宣传大学生培养创新思维的重大意义; 活动激励机制, 就是统一组织大学生开展和参与科技发明赛、 科技论文写作比赛、 科技素质全能赛等活动, 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活动氛围和创新思维锻炼环境; 榜样激励机制, 就是通过各种途径挖掘大学生中的创新拔尖人才, 大力宣传, 并将其树为典型; 兴趣激励机制, 就是通过理想教育和科学教育, 激起学生的兴趣, 将其引导为学生长期的、 稳定的兴趣并使之内化。
(三)从理论层面认识, 大力推行创新思维训练
大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是提高其创造能力最快捷的方式, 也是实践活动中运用最多的方法, 主要有发散性思维训练、直觉思维训练、形象思维训练等方法。发散性思维要求大学生尽量增加头脑中的思维角度, 学会从多个角度观察同一问题, 并经过思维角度和层面的变换, 运用类别变动法, 达到思维层面的不断变通;创新思维常以直觉思维的形式表现出来,直觉思维鼓励大学生大胆猜测, 大胆假设, 展开想象, 训练其抓住偶然出现新异念头的方法, 尽量多获得一些感性知识和经验; 形象思维在创新思维中占有重要地位, 形象思维鼓励大学生接触大自然中的各种各样的事物, 提高对事物的敏感性,从而促进形象思维能力的产生和创造力的培养。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为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提供有力保障
大学生创新教育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 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育者,也是全面推进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有力保障。要培养出创新型的大学毕业生, 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作为坚强后盾, 必须时刻做好教师的师德建设和现代教育理论培训工作,努力使教育从老师讲授为重点的观念,转变为学习知识前提下以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为重点的观念,唤醒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辅导员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其思维的多向性、批判性以及人格独立性,更好地发挥其创新思维个性。
(五)注重实践锻炼,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工作的生命在于贴近实际,不断实践。充分利用课堂优势, 采取实践教学、高校交流、理论学习等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同时开辟实践性强的“第二课堂”,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其创新意识。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等, 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 提高其创新能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 创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 增强大学生发挥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在创新实践和探索, 提高自身学习和锻炼能力, 更好地将大量先进知识运用自如而更好地为自身服务。
参考文献
[1]周振浪 郭俊位 卢丽丽,浅议高校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 《消息导刊》2008,1
[2]薛连海,通过加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开展创业教育(吉林医药学院) 16732 2995 (2008) 032 01772 03
[3]贺岩玲,浅析大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教学园地)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