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镜
2009-03-14沈超
青苹果·教育研究版 2009年2期
沈 超
不论从远古时的水镜,古代的铜镜,还是到现在的玻璃镜,它们虽然成分不同,价值不同,但制造它们的目的是一致的——让人类看清自己,认识自己。
我认为,镜子是对一个人最客观的评价,最形象的诠释,最正确的表达。它不会因为你的位高权重、富甲一方而阿谀奉承,也不会因为你身份低微、穷困潦倒而妄加菲薄,镜子是永远都不会骗你的,除非你自欺欺人。所以镜子有真实、公正、客观的性质。
但镜子所反射的始终还是外表。我认为凡是表面的都很肤浅,而能够反映我们真实的内心世界的又是什么呢?可能不少人会认为自己最了解自己,可你真的完全、正确认识自己吗?经过了社会上人情世故的浸染,我们已经不全是自己了,我们只是一段时期中时代的混合物罢了,所以我们并不是“镜子”。
有人会说科学是面镜子,可以用科学来衡量一个人的是是非非。不过,我不这么认为。如果以现代的科学来评价一个人,会显得太生硬,并且只能代表一段时期的是非观。所以,科学也不是“镜子”。
唐代的唐太宗,他有个著名的谏臣叫魏征,唐太宗将他视为自己的镜子。我觉得一个人的视线与思维是有局限性的,单凭一个魏征不可能总结、归纳唐太宗的功过,他的意见也只能作为一方面的参考,也不可称之为“镜子”。
那究竟什么是“镜子”呢?我认为,事实就是“镜子”,事实具有与镜子同样的性质,它是不会为权贵而改变的,即使暂时改变,也仅仅改变了它的形式,并不是事实本身。也许今天你能指鹿为马,但鹿终归还是鹿。短暂的逃避,掩饰不了内心的恐惧与空虚,不敢面对这面“镜子”的人生活是无意义的,因为他连面对自己的勇气都没有,即使活了一百年、一千年,又有什么用呢?
作为一个人,如果想生存,首先就要学会怎样去面对自己。
(安徽省蚌埠一中高三〈25〉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