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琼林教授治疗胃下垂经验(二)
2009-03-14本刊资料库
家庭医药 2009年2期
张琼林 全国首批名老中医,中国中医学会第二、三届理事,安徽省中医学会副理事长,主任中医师。
张老善治内科疑难杂病,尤其是脾胃疾病。他提倡“医可有派,医不守派;治必有方,治不泥方”。所以行医数十年来,他一直坚持学习中西医技,不据门派之见。治疗疾病常多法兼用,无论针灸、薄贴、外熨、丸散,只要有效,他都运用。
胃下垂是胃病中的顽疾,主要由于胃壁失去弹性,弛而不张,形成低张胃、丁字胃终至下垂。临床表现为消瘦、食少、腹胀等,严重的可以并发其它脏器下垂等一系列气虚下陷之症。
血少气虚,清阳下陷
主证:食纳渐少、形体日瘦、心慌气短、昏昏欲脱,或失眠多汗、心烦抑郁、心(胃)下动怵。面色萎黄或苍淡,舌偏小、苔薄或正常,脉多沉细微而带数(100次以内/分)。血压常低(80/60~100/60毫米汞柱)。治疗应以补中益气、养荣提陷为主。方用加味补中益气汤:
炙黄芪、葛根各30克,白术15克,当归12克,大红参、陈皮各10克,炙甘草5克,升麻、柴胡各8克,炙黄精20克。
加减:多汗加煅牡蛎30克(先下),山萸肉15克;失眠加茯神30克,柏子仁15克。
胃下垂乃顽固性疾病,患者切忌急于求成,否则中气会越陷越虚,越虚越陷,终成顽绵难起之证。方中加黄精、葛根为佐,旨在加强补益胃气、升发脾阳之效。
胃纳已复,脾运不健
主证:食欲良好,食后不适或作胀;消化迟滞,或嗳、或嘈、或泄;舌脉基本正常。治疗以调理脾胃,复元举陷为主。方用六君升陷散:
生麦芽、党参、苍白术、茯苓各100克,枳壳、砂仁各50克,甘草、升麻各30克,共研成粗末,每日取25克,水煎分2次服。
本病恢复期,以调补脾肾为主。肾为胃之关,火为脾之元。温补命门之火,从而有助脾胃恢复。
(本刊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