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格尔哲学批判纲要

2009-03-13

学理论·下 2009年1期
关键词:存在辩证法本质

马 跃

摘要:在存在与本质的问题上,黑格尔站在唯实论的立场上;在经验和理性的问题上,他站在理性主义的立场上;在思维和存在的问题上,他站在唯心主义的立场上。黑格尔满足于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把世界解释成一个必然的合理的系统。在他那里,古典哲学获得了完成和终结。

关键词:存在;本质;经验;理性;辩证法

中图分类号:B811.0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2—56—02

一、存在和本质

一般唯实论的错误在于不满足于存在的现象真理,认为在存在之后、在现象之底还有某种本质性的东西,认识的任务不在于把握现象,而在于探究本质,并以此给予现象以更深刻的说明。黑格尔的错误是一般唯实论的错误,他在一般和个别、现象和本质、存在和本质等问题上把一般的、本质的当作真理性的东西,而把个别的现象的当作表现、幻象和不真实的东西。

这一错误源于哲学的本性,因为哲学就在于从个别中抽出一般,从现象中把握本质。本质是哲学的基础,是哲学的真理。事实上,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哪个是统一的,哪个是多样的?

一般唯实论首先在柏拉图那里得到表述;在中世纪被奉为正统理论;现代,它却衰落了。现代哲学彻底批判了传统哲学的本质论,指出了撇开现象去寻求本质(或者透过现象去找本质)的根本性错误,传统哲学不过是形而上学的幻想。

二、经验和理性

理性主义认为:通过理性可以直接把握实在;理性所清楚明白表达的都是真实的,是实在所固有的本质。

黑格尔认为:概念的本质就是实在的本质,理性的东西就是实在的东西,他的辩证理性主义不过是复杂化了的更高级、更精致的理性主义。实在是现实的整体,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而把握了概念也就是把握了本质。通过概念的演绎,达到本质的把握,从而把握了整个对象世界。然而理性与实在之间的中介、桥梁一并被抹杀了。

黑格尔贬低直观体验的意义,抹杀了理性反映实在中的经验环节,包括反映的间隔、虚幻、不真实等,他和耶可比、谢林一样,把直观体验当作直接性,但从反映过程来看,直观体验并非直接的,而是理性与实在之间的桥梁和中介。通过直观体验,对象世界抽象化为符号世界,然后符号世界又内在化为对象世界。没有直观体验,就没有理性认识。人们对世界本质的把握不过是对理性符号而产生的本质直观。同时,符号活动本身又是一种体验过程,它把直观体验的材料转化为概念符号,用它来指谓和解释世界。

在理性主义那里,现象变成被抽剩了的材料,理性没有能力直接把握它,而只能解释它。现象是经验的王国,是经验直观系统。

理性主义不理解经验的直观意义,如同所有经验主义者不能恰如其分地评价理性的认识意义一样。

三、思维和存在

黑格尔把概念和存在的本质等同起来,是唯心主义的错误。他同时知道,概念是人别于动物的基本特征,但他说:作为人所特有的概念是自为的,而作为存在本质的概念则是自在的、尚未言说出来的。哲学和认识不过是把先在于对象中的本质的东西说出来而已。

唯心主义的思有统一论不理解概念的创造性及思维与存在的异质性。概念作为存在的反映,是创造性的东西。概念的本质未必是存在的本质。概念是存在的发展,是更高形的存在,是二重化了的存在。

唯心主义的思有同一论混淆了先验符号系统和绝对符号系统的区别,每个哲学家的任务都是把先验符号系统转换为他的绝对符号系统,黑格尔也是这样。构筑或转换是一个经验过程。从事物到符号须经过抽象和创造的经验。抽象化也即虚幻化。创造一个虚幻的世界正是为了把握实在的世界。这些虚幻的符号显然不是事物的本质。对一个事物可以创造出新的符号来指谓它,对先验符号系统可以创造和改变。也不是只有自己的符号系统才是真理。任何体系都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四、认识和实践

马克思看到了群众实践的社会历史和认识意义。在他之前,旧的认识只是用自己的理论来说明世界,而不是变理论为实践的力量去改造世界,去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他们的理论以有意的避开群众为荣。一旦解释了世界的必然性,也就达到了世界的合理性。而世界万物莫不具有必然性一面,通过理论演绎,便组成了一个必然的概念系统,一个推论的严密的逻辑体系,因此世界万物也莫不具有合理性。实践和自由便被抹杀了。

实践起源于对世界的不满,认为现实或某一方面是贫乏的、荒诞的、不合理的,因此才有实践和创造的必要。旧认识论蔑视群众实践,为了自己的清高而不愿投入到外在的实践中。他们认为那是微不足道的,是不值一提的。他们不知道,理论的意义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证明。他们认为,世界是这样,是因为世界应当是这样。这种“应当”不过是一种理性的必然性。相反,从实践观点看:世界不应当是这样,应当是那样,这样的世界应当改变。

黑格尔说,概念不能软弱得仅仅认识应当如此,还必须宣告世界必然如此。

然而,概念不能软弱得只在于解释世界必然如此,还必须宣告一个应当实现的理想世界。理性不能害怕世界,逃避世界,应当勇敢地走向世界,干预世界的进程,理性的价值和意义不在自身,而在于超越自身,在外在的物质的实践活动中。只有投入实践中,才能产生一种现实的力量。这是一个证实的过程,把自己降为历史的环节和工具的过程。实践是历史的主体,理性是历史的工具,是实践的工具,而不是相反。

把自身封闭起来不受实践的干扰,这是一种保守的坏的反思方式,它不能把力量实在化和外在化。

五、理性和歷史

哲学家认为,只有哲学事业才是最高尚的唯一有价值的事业。历史算什么东西,只是外在的表现,是现象描述的东西,在历史中具有永恒价值的是历史的实体———绝对精神。历史是绝对精神的展开,外在事件和人物是它的工具。

哲学家站在天上,不理解自己的作用以及他们对于大地的意义,他们不知道,对于大地来说,“天”才是工具,是人们观察和利用的对象。支配历史的不是理性,而是非理性,是掠夺、战争、欺诈、屠杀、饥饿、瘟疫等。只有站在大地上,我们才能看到理性是非理性的工具和手段。

客观主义所说的历史实际是不存在的,黑格尔所追寻的历史背后的绝对精神是没有的。历史是每一时代的历史,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永恒的精神不是哲学家的理性,而是历史变化本身。

六、合理性的标准

黑格尔说,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他的意思是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凡是存在的都有一个历史过程,都有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他在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不敢得罪普鲁士王室。现实的就是真实存在的,包括那些肮脏的丑陋的东西。合理性的标准是什么?他的标准是世界精神,是隐藏在世界历史背后的逻各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的铁的规律。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一切存在的现象,包括恶,都是历史发展的工具,那么一切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问题是这个标准本身。为什么世界精神具有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利去判断一切事物的合理性?在世界精神看来没有不合理的东西,既然这样,世界精神就没有任何价值立场,没有任何爱恨情仇,它成为完全中性的东西,历史上的那些罪恶、愚昧、野蛮都是合理的吗?这是一种冷冰冰的非道德的立场,排除了一切感性的情感的审美的因素,是一种所谓纯粹理性的立场,没有善恶之分,没有好坏之别。世界精神最后消除了人性,那么人的选择包括对社会制度的选择还有什么用呢?一切主观性都被排除了,个人成为了工具。用世界精神来解释历史,给人一种宏观的图象,对宏观的历史来说,个人和民族的灾难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于这个人或者这个民族来说,这个灾难是最大的事件。黑格尔的这种评价立场需要一种铁石心肠。

七、哲学和时代

理性是重新表述了的现实,哲学是该时代的产物,是对他那个时代的现实的合理解释,是使一切存在合理化的事业。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哲学和时代是并行不悖的。传统理性主义不懂得理性和现实、哲学和时代的不一致以及对抗。他们不知道,正是这一永恒的矛盾才促使哲学发展,才使历史向哲学预言了的目标前进。

哲学不仅仅美化现实,解释现实。在那美丽的现实之后,哲学应当发现不太美丽的东西。艺术家重新显现现实的美和圆满,哲学家则揭示出现实的不合理性。美使人满足和颓废,那种不合理性的意识才使人产生创造的力量。

哲学的使命是改造人类,参与历史。他在关健时刻规定历史,拯救历史,帮助人们选择历史的方向。哲学不应当站在今天的立场上看今天的现实,它不是现实的附属品。哲学以超脱的姿态对待现实,发现现实的缺陷,使人们有意识地克服缺陷,奔向明天。哲学不能仅仅是黄昏才起飞的猫头鹰,更应当是划破黑暗、呼唤朝日的报晓雄鸡。

规定未来是哲学的天职。未来在哲学中显出雏形。哲学的意义不在今天而在明天。哲学家是为了未来生活和写作的人物。哲学不属于他的时代。哲学是跨越时代、超越历史、摆脱现实的虚构飘渺的东西。正是这样,它才是独立的实在的學问。

八、辩证法

古典哲学并非都是理性主义,正如现代哲学并非都是非理性主义。古典理性主义的原则,认为不经过经验,思维可以把握实在,其方法是概念分析,其逻辑形式是形式逻辑。非理性主义的根本原则,认为理性没有这一作用,要把握实在只有体验实在。

黑格尔哲学是理性主义发展的最高形式,同时他又是非理性主义的集大成者。他把理性主义推向高山之巅,同时又送进地狱之门。他用理性克服了非理性,同时又用非理性克服了理性。他以非理性的形式表述了理性主义的根本原则,同时又赋予非理性主义以合理的价值。

理性主义和辩证法虽然都承认思辩的意义,但根本上又水火不容。理性主义是非矛盾思维,辩证法是矛盾思维。矛盾是理性主义的灾难,又是理性主义陷入矛盾时力图摆脱矛盾的救星。

黑格尔是古典哲学的终结和叛逆,他和现代哲学家一样都反对传统理性主义,但黑格尔采取的对抗形式既不是驾驭理性和世界的权力意志,也不是混沌莫开作为本质和根底的原始经验。他从古典哲学的肯定走向否定,从理性走向非理性。他的非理性主义同时又是一种思辩哲学,他打碎了古典哲学同时又重建了古典哲学。他以辩证法的旋风把古典哲学连根拨起,同时又把它带到一片沙漠空地上重建起来。他使古典哲学走上顶峰,飘入云端,从而再也不能继续发展。

(责任编辑/张一宁)

猜你喜欢

存在辩证法本质
“辩证法”到中国: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概念史研究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怀疑与存在:米兰?昆德拉《庆祝无意义》
浅析笛卡尔之“上帝”观
放缩
微信圈子的“存在”之痒
现代形而上学的特征
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