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中的情感教育原则
2009-03-13夏文丽
夏文丽
[摘 要] 学生对教育信息的筛选,通常是通过两类过滤系统进行的:一类是理智性过滤系统,用来分析信息的科学程度。另一类是情感性的过滤系统,主要用以分析发出教育信息的人是否值得尊重和信赖,是否与自己在情感上易于沟通。
[关键词] 德育;情感教育;原则
人类生活表明,人的任何认识和动机都是在一定的情感推动下完成的。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思想品德教育的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爱憎的人,德育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就离不开情感教育。任何人在接受信息时,都是有所选择的,教育信息也不例外。学生对教育信息的筛选,通常是通过两类过滤系统进行的:一类是理智性过滤系统,用来分析信息的科学程度。如果经过理智性过滤系统,教育信息被认为是和学的符合逻辑的,人们常常会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而加以接纳、同化;否则,就会排斥。另一类是情感性的过滤系统,主要用以分析发出教育信息的人是否值得尊重和信赖,是否与自己在情感上易于沟通。受教育者如果认为教育者是值得信赖和尊重的师长朋辈,便容易接受其中的教育信息;反之,则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即教育信息为过滤系统所拦截而导致教育的减效或失效。
一、寓理于情的原则
简单灌输、说教为主的教育,实践证明,效果并不理想。但是,单纯的情感教育,或者把情感教育强调到高于一切的程度,放弃说理教育,也是错误的。艺术家黄家灿认为:“理是可以治病的良药,情是药外带着香甜味糖皮。无情,理难以下咽;无理,情就失去了存在意义。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增强教育效果。”要贯彻寓理于情的原则,要做到:要坚持向青少年进行正面教育。通过正面的理论灌输,使学生正确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人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要进行榜样教育,榜样对青少年有很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它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动力。再次,要坚持表扬为主,批评为辅。恰当的表扬,可以强化学生良好的行为,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其进步,有利于克服缺点;对学生的错误、缺点应给与恰当的批评,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激发学生的内动力,使学生信服,诚心接受教育,产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习惯。
二、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
尊重人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前提。尊重人,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尊重学生,学生也会尊重教师,双方都会产生心理上的满足,这样就能便于思想交流。其次,尊重学生的意见,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述说。理解人,是心理相容的一种表现。人人都希望被人理解,教育者如果能理解被教育者的心情,就等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关心人,是为了帮助人。关心人,就是针对人的合理需要,通过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来激发、鼓励人的积极进取精神,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关心,有些学生因不能适应社会往往会产生各种心理障碍,这就需要教师去关心、疏导。以免他们走进误区。尊重、理解、关心能促进学生产生积极地情感体验,转化为接受教育的内动力,有利于形成热爱集体、尊重他人,对人生充满信心的良好个性,加深对社会制度的认识和深厚感情。尊重、理解、关心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是相辅相成的。尊重、理解、关心学生,必须要对他们提出严格要求,而严格要求又必须以尊重、理解、关心学生为前提,严要出于爱、出于真诚的理解和关心。所以严格要求与尊重、理解、关心是缺一不可的。
三、营造情景氛围的原则
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主要是在集体中进行的。学生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集体的影响下度过的。集体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集体经常对学生个人关心、尊重、要求和评价,能促进学生个人的自我教育和良好思想品质的培养。集体还为个人的智慧、才能、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发展,提供多方面有力条件。
如何营造集体教育的情景氛围呢?一方面,要尽力培养学生对集体的感情,利用集体的心理约束力和集体舆论的评价,对学生的品质形成巨大的影响力。对于出现不良倾向的学生,不能孤立,要用集体的温暖、集体的关心,帮助他们克服缺点,树立信心。开展各种集体活动,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校和班级成为一个积极向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温暖大家庭。另一方面,利用集体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境育情。如:结合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加强校园建设,创建文明教室、优化学习环境等。“如果没有这个极其重要的环境因素,那么我们的道德教诲——要爱护生物和美好事物,要做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人等等,都会变成空洞无用的词语。”(苏霍姆林斯基)我们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培养优良品质、优良个性的修身养性的良好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情境氛围。
德育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教师都应是德育工作者,要依据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优势,这是切实有效地做好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
作者简介:夏文莉(1970—),女,海州区平安小学校长,小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