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全唐诗》看西南地区的经济

2009-03-13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夔州全唐诗西南地区

宋 健

[摘 要] 保留自今的唐诗已超过五万首,从上世纪30年代起,不少史学工作者便注意“以诗证史”的方法,运用唐诗广泛地对唐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民俗、军事、外交等若干领域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从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仅公开发表的论文就有70多篇,另有不少的史学著者和论文也大量运用唐代的诗歌。其中研究东西两都、长江下游地区的成果较多,而运用唐诗来探研西南地区的经济相对薄弱。

[关键词] 《全唐诗》;西南地区

一、西南地区农业的发展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面,农村集市是农民与市场联系的一种途径和方式,交换的主要是日需商品,而粮食是首当其冲的商品了,而西南地区水稻的推广,为集市商品交换提供了可能。入唐以后,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有学者统计,剑南道在唐前,后期又水利工程34项,山南道又16项。水稻种植范围就逐渐由成都平原向北扩大到地处涪江冲积平原的绵州,向南扩大到位于岷江冲积平原的眉州。除此之外,在沱江、嘉陵江、乌江流域的冲积平原上,也有水稻种植。在唐人的诗文里面就有不少描述这一地区的水稻生成的情况,羊士鄂写资州一带“稻畦残水如秋池。”何扶“十亩稻香新绿野”,岑参“水种新插秧,山田正少畲”。元稹“忠州刺史以下,悉以畲田粟给禄食。

麦、粟、黍等旱地作物食西南地区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因为西南地区多广阔的丘陵山区。陈子昂称其祖父陈嗣在梓州射洪县的山田食:“黍稷漠漠,汶阳之稼如云矣。”而在川东的群山之中“土石不分之处,皆种燕麦,春夏之交,黄片山谷,士民赖以充食。”杜甫《为农》诗“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园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由此可见旱地的作物不仅在西南地区的丘陵山东区普及,成都平原也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以水旱轮作为基础的一年两熟制得到普及。水稻、旱地作物的推广,使粮食生产大大提高,为剩余的粮食转化成商品提供了可能。

二、茶叶、水果等经济作物的推广

隋唐时期,工、商得到蓬勃发展,整个社会经济呈现出一种上升的趋势,其中早茶叶方面的表现之一就是饮茶习俗在南北的普及,茶叶生产有了空前的发展,据《茶经》卷下《八处之》记载:“绵、汉、彭、蜀、邛、雅、眉”7州地处四川西部,形成一条产茶地带。《华阳国志》说:“涪陵郡出茶。”在唐代,“夷、费、思、播及黔州等五州,悉是涪陵故也。”其中,夷、费、思、播均产茶。在西南西部的长江沿线,泸、渝、忠、夔都盛产茶叶。范镇《东聊记事》卷4中说:“蜀之产茶凡八处,雅州之蒙顶,蜀州之味江,邛州之火井,嘉州之山峰,彭州之堋口,汉州之杨村,绵州之兽目,利州之罗村。”我们在唐人的诗文中可以找到相应的描述,如嘉州是“园畦半种茶。”卷200开州也产茶叶,“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涪州则是“三盘茶:最上宾化,制于早春;其次白马,最下涪陵,收茶四月,嫩则宜人,粗则损人。”利州“宜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忠州有茶园。绵州则“辍田植科亩。游 歌芳丛。”彭州茶有“仙崖,石花”可见西南地区茶叶产茶范围之广。

饮茶习俗在全国的普及,使茶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可少的消费品,“茶为食物。无异于米盐,人之所资,远近同俗,既蠲渴泛,难舍斯须,至于田闾,嗜好尤切。”这使茶叶的消费量急剧上升,从而刺激了茶叶的商品性生产,涪州宾化县的民户则“不务蚕桑,以茶蜡供输。”这表明,唐代西南地区的茶叶已经基本上和粮食生产分开了,成为一个单独的产业部门。

水果:水果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西南地区果树区域种植很多专著已经提到,如卢华语《川渝经济探研》(重庆出版社,2002年)一书中指出唐代夔州之柑、橘,开州之橙均为贡品。葛声波《四川历史农业地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提出四川盆地产荔枝。成都府:“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夔州:“犹带春酲相送,樱桃花下隔帘看。”“翠瓜碧李沈玉甃,赤梨葡萄寒露成。”嘉州:“叠果盘餐丹橘地,若花床席早梅风。”益州:“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泸州:“断肠渝泸霜霰薄,不叫叶似灞陵红。”忠州:“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忠荔枝。

三、西南地区手工业的繁荣:以纺织业为代表

西南地区的纺织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唐代,四川始终是全国的高级丝织品的生产中心之一。《唐六典》记载:“益、彭、蜀、梓、汉、剑、遂、简、棉之绢,并六等。资、眉、邛、雅、嘉、普、壁、集、龙、果、渠之绢,并七等。通、巴、蓬、开、合、利之绢,并八等。共计28州产绢,约占当时全国87个产绢的30%,可见西南地区是唐代非常重要的绢帛产区。唐代蜀锦的纹饰精美,以禽兽、鸟纹为主的蜀锦纹饰见于唐人的诗文中,郑谷称其为”春水濯来云雁活。刘禹锡则说,“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除了遐迩闻名的蜀锦之外,还有一种“巴锦”,杜牧说“樯似邓林江柏天,越香巴锦万千千。”罗是用纹轻纱的方法织品,见唐诗中的描述,李商隐称“万里云罗一雁飞”“醉与龙沙栋蜀罗。”“锦江水凅贡转多,宫中尽著单丝罗。”从需求的侧面描述了益州纺织业的发达。“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周行如风。”说明蜀地麻纺业发达。“风烟渺吴蜀,舟楫通盐麻。”“云雾含单景,桑麻覆细田。”表明剑南道种植棉麻之广。如夔州的酿酒业发达,刘禹锡刺夔州,曾有《竹枝词九首》,诗云:“两岸花开似雪开,加价春酒满银杯。”;“问道云安麴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夔州自古以来就是产盐区,“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说明夔州盐业生产交易发达。

从《全唐诗》中看到商品流通的产品的丰富极大,的推动了西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了城乡商业市镇的兴起与繁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刺激了农村集市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宁可.中国经济通史(隋唐五代卷)[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

[2]李敬洵.唐代四川经济[M],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3]羊士鄂.《群中即事》《全唐诗》中华书局标点本

[4]何扶.《.送阆川妓女归老》

[5]岑参.《与鲜于庶字自梓州成都少自褒城同行自利州道中作》

[6]陈子昂.陈子昂集[M]卷6.梓州射洪县武东山故居士陈君碑

[7]《太平寰宇记》卷120《江南西道·涪州》

[8]《茶经》卷下,《八处之》

[9]张籍.《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

[10]毛文锡.茶谱[A].广群芳谱卷18[M]

[11]李商隐.为京兆公乞留泸州刺史洗宗礼状[A].全唐文卷722[M]

[12]杜牧.《中丞业深韬略志在功名再奉长句一篇兼有咨劝》

作者简介:宋健,重庆市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07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夔州全唐诗西南地区
基于MCI指数的西南地区近60年夏季干旱特征
夔州精神与杜诗本色
西南地区干湿演变特征及其对ENSO事件的响应
山西队戏向西南地区的传播
唐五代时期夔州军事初探
《全唐诗》里的中秋节俗(节选)
Завершено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о крупнейшего комплекс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узла на юго
--западе Китая
杜甫夔州诗与三峡文化关系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