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甫夔州诗与三峡文化关系论说

2014-03-29

关键词:夔州三峡杜甫

曾 超

(长江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重庆涪陵 408100)

唐代大历年间,我国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寓居夔州(今重庆奉节),写下了数量众多的咏赞三峡特别是夔州的诗歌,是为夔州诗。杜甫夔州诗作为杜甫诗歌创作的第三个高潮和整个杜诗创作的高峰,受到了历代文人学士、杜诗研究者、三峡文化研究者的高度关注。虽然学界研究涉及杜甫在夔州的方方面面和杜甫夔州诗的丰富内容,但对杜甫夔州诗与三峡文化之间关系的考察仍感薄弱,故陋陈己见,以期就教于方家。

一、夔州诗:诗性描述三峡文化

三峡文化是一个总概念、类概念,杜甫及其夔州诗是属概念,两者是种属关系。就此而言,杜甫及其夔州诗总体包容于三峡文化的“大范畴”之中。不仅如此,虽然杜甫夔州诗涉及到三峡文化的方方面面,但杜甫是作为“诗人”名世的,因此杜甫及其夔州诗更应归属于三峡文学文化的范畴。

杜甫一生诗歌创作“有三个高潮:安史之乱前后为第一个高潮,漂泊秦州、成都时期为第二个高潮,寓居夔州时期为第三个高潮。在最后一个高潮中创作的诗篇,无论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艺术手法之巧妙,思想性之强,都超过了前两个高潮。”[1]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春末杜甫来到夔州,大历三年(768年)正月出峡,寓居夔州一年零十个月,留诗430多首,成为杜甫诗的巅峰之作。杜甫夔州诗,就其文化属性而言是三峡文学文化,但就诗歌所描述的内容来说,则涉及到三峡文化的各个方面。政治、军事、民族、民俗、民生等均有所涉及。不仅如此,杜甫更是用诗性的语言,结合实地感受,利用五古、七律、绝句、俳谐体等,充分地记录、描述、咏赞三峡文化。这里充分利用学界的研究统计成果加以说明。

(一)记录杜甫夔州生活

大历元年(766年)暮春杜甫一家从云阳来到夔州,大历三年(768年)正月离夔东下,前后跨三个年头,实际寓居夔州一年零十个月。“况乃主客间,古来逼侧同”(《赠苏四徯》)杜甫在夔州先后搬家五次:初到住客堂,迁草阁(江边阁),再迁西阁,再迁赤甲,再迁瀼西,最后迁东屯。[2]对此,杜甫在《客堂》、《草阁》、《江边阁》、《入宅》、《赤甲》、《赠苏四徯》、《峡口二首》、《览镜呈柏中丞》、《西阁雨望》、《西阁三度期大昌严明府同宿不到》、《西阁二首》、《月》、《卜居》、《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堂五首》、《园官送菜》、《暇日小园散病,江种秋菜,督勒耕牛兼书触目》……等诗中进行了记述。

杜甫到夔州后,积极经营生活,树鸡栅,课伐木,管理果园,管理公田,览胜访古,课儿勉学,带病延年,拼命作诗。对此,杜甫有《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堂五首》、《自瀼西移居东屯四首》、《引水》、《示獠奴阿段》、《夜归》、《太岁日》、《小园》、《赠南卿兄弟瀼西果园四十亩》、《行官张望补稻〔田圭〕水归》、《茅堂检校收稻二首》、《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等诗加以说明、记述和描述。

杜甫到夔州后,积极交流沟通,建立人际关系网络,谋求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据胡焕章统计,杜甫在夔州生活中的“亲朋往来”有韦有夏(《寄韦有夏郎中》)、崔公辅(《赠崔十三评事》)、李文嶷(《奉寄李十五秘书文嶷二首》、《赠李十五丈别》)、崔十六(《毒热寄简崔评事石流弟》)、柳少府(《贻华阳柳少府》)、元二十一(《西阁口号,呈元二十一》、《夜宿西阁,晓呈元二十一曹长》)、李瑀(《奉汉中王手札》、《奉汉中王手札报韦侍御萧尊师亡》)、杨某(《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李八(《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送李八秘书赴杜相公幕》)、十五弟(《送十五弟侍御使蜀》)、杜丰(《第五弟独在江左》)、韩注(《奇韩谏议注》)、苏徯(《君不见简苏徯》、《赠苏四徯》、《别苏徯》)、李潮(《李潮八分小篆歌》)……等等。[3]

(二)感知夔州气候和自然生态

奉节县属中亚热带暖湿东南季风气候,在海拨600米以下的长江河谷两岸及其阶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雾日少,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属高温中湿多日照气候类型。但奉节受重庆、武汉两大“火炉”和高山谷地的影响,夏季毒热,冬季寒冷。杜甫移居夔州后,虽只在夔州住了一年十个月,仍感受到夔州气候一年四季的变化。诸如毒热奇寒、风雷雨雪、阴晴燥湿、四季转换等无不入诗,形容备至,可以说是一部夔州气象日记。单从篇名来看,就有《雷》、《热三篇》、《毒热寄简崔评事》、《雨》(11首)、《雨晴》、《雨不绝》、《晨雨》、《雨夜》、《云》等。[4]有人统计,杜甫寓居夔州所作 430 多首诗,其中就有31首专写晴雨天气。

受气候影响,夔州亚热带常绿果树和温带常绿果树混交,四季鲜花不断,水果殊多。茂密的森林,丰厚的植被,是野生动物栖息活动的场所。杜甫诗大量描述夔州森林植被、疏果花草、飞禽走兽的诗篇,是当时夔州自然生态的真实写照。[5]杜甫有许多韵赞夔州水果的诗篇,如《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寒雨朝行视园树》、《树间》、《园》等。还有不少反映夔州飞禽走兽的诗作,而最引人注目的关于虎豹的记述,如《课伐木》、《夜归》、《晴二首》、《晚晴》等。

(三)记录夔州物产

夔州土地肥沃,水源便利,物产丰饶。据明正德《夔州府志》卷之三《土产》,奉节物产谷类有黍、稷、稻、粱、麦、豆、菽、粟、荞、芝麻;货类有盐、棕毛、黄蜡、花椒、鹿皮、麂皮、茶;菜类有梅、枣、栗、菱、银杏、橙、橘、桃、李、梨、柿、柑、枇杷、木瓜;疏类有青、芹、笋、韭、油、芥、木耳、瓜、茄、葱、蒜、扁豆、蕨、胡萝卜;药类有黄连、茱萸、芍药、大黄、香附、五倍子、麝香、厚朴、枫香、麦门冬;木类有楠、松、麻柳、青冈、槠、楸、白蜡树;竹类有筋竹、水竹、斑竹、慈竹;畜类有牛、马、猪、羊、鸡、鹅、鸭;鸟类有杜宇、山鸡、白鹇、竹鸡、斑鸠、画眉、黄雀;兽类有麂、熊、鹿、野猪、刺猪、狐狸、猿猴;虫类有白蜡虫。[6]据统计,杜甫夔州诗记载了上百种夔州物产,其中,动物50种,植物19种,农产品29种,手工业产品9种,大多为原生态产品。诗中的动物,野生的有猿、狼、虎、豹、熊、罴、鹿、糜、麝、兔、雉、鱼、蛇、山鸡等,圈养的有牛、羊、猪、鸡等。描述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诗约有70余首,主要涉及畲田、水田、粮食作物以及水果、蔬菜等。记述手工业产品的诗有80余首,主要涉及盐、船、酒、衣等。如盐,杜甫夔州诗约有7首述及,包括外地产品。主要诗作有《客居》、《柴门》、《夔州十绝句》、《秋日咏怀奉寄郑监审李宾客之芳一百韵》、《负荆行》、《滟预》等。船,大约有48首诗述及各类船只。杜甫夔州诗述及的船有商船、官船、渔船、龙船以及铁船等。主要诗作有《最能行》、《秋风二首》、《白盐山》、《夔州十绝句》、《柴门》等。酒,杜甫夔州诗反映了当时夔州酒业兴盛,其中看到的夔州酒,有春米酒、巫峡酒、竹叶、柏叶、崖蜜等。主要诗作有《拨闷》、《送十五弟侍御使蜀》、《九月五日》、《人日二首》、《闻惠二过东溪特一送》、《客堂》、《柴门》等。[7]

丰饶的物产不仅在杜甫夔州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唐代夔州对各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其水平,体现了唐代夔州的社会生产、生活和富庶。

(四)描述夔州山水

夔州山水天生雄奇险峻,尤以瞿塘峡以及滟预堆、白帝城等最为奇特。杜甫为这些著名景点写下了不少雄奇绝妙的诗篇。在诗中起兴或夹写夔州山水者,据朱树群粗略统计竟有350多首,约占全部诗篇的70%。其中专写瞿塘峡及滟预堆的有10首,写白帝城有9首,写西阁、草阁、江边阁的有12首,写先主庙、孔明庙、八阵图的有5首。其中最为有名的如《长江二首》、《峡口二首》、《白帝城楼》、《白帝》、《白帝城最高楼》、《夔州歌十绝句》、《咏怀古迹五首》等。[8]

(五)韵赞夔州三国文化

夔州是三国文化的重要遗迹,这里有白帝城、永安宫、八阵图、观星亭、抚军桥、先主庙、武侯祠、关公庙、张飞庙等,是三国故事“刘备托孤”的发生地,自然成为杜甫夔州诗的一个主要内容。杜甫写有夔州三国文化的诗作约30篇,仅有关白帝城的就有《上白帝城》、《上白帝城二首》、《陪诸公上白帝城宴越公堂之作》、《白帝城最高楼》、《白帝》、《白帝楼》、《白帝城楼》等。这些诗有极其丰富的内容。据刘厚政研究,杜甫在《夔州歌十绝句》、《诸葛庙》、《咏怀古迹五首》、《古柏行》、《夔府书怀四十韵》、《谒先主庙》、《武侯庙》、《八阵图》、《阁夜》、《上白帝城》、《上白帝城二首》、《季夏送乡弟韶陪黄门从叔朝谒》、《上卿翁请修武侯庙遗像缺落时崔卿权夔州》、《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等诗中凭吊祭祀三国英雄豪杰,赞颂贤君忠臣之间的融洽关系,对刘备任用贤臣给予赞扬,赞颂诸葛亮的忠诚,赞颂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对诸葛亮不能实现大志表示遗憾,对有才之士不能征用表示感叹,登临白帝城表现出忧患意识,对国家战乱表示不满,对人民苦难表示同情,对天下永安寄予期盼,用诸葛亮的品行勉励亲朋,记录夔人对诸葛亮的祭祀情况等。[9]

杜甫夔州诗体现的三峡文化并不仅限于上述内容,其他如《示獠奴阿段》、《负薪行》、《最能行》、《戏作俳谐体解闷二首》、《十月一日》、《火》等对夔州异俗的描述,在《咏怀古迹五首》、《诸葛庙》、《谒先主庙》中对三峡历史文化名人如公孙述、庾信、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的咏叹,因篇幅关系,就不一一罗列了。

二、夔州诗:影响三峡文化的生成

杜甫夔州诗不仅以诗性化的语言描述了三峡文化的方方面面,而且极大地影响着三峡文化的生成与发展。

(一)杜甫诗整理

杜甫在夔州留下了诸多不朽诗篇,如何将其诗歌文献加以承传,使之不朽,受到了后世诗家和夔州政要的高度关注。最早推出并属意杜甫夔州诗的是黄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载:他“谪居夔州,欲属一奇士而有力者,尽刻杜子美东西川及夔州诗,使大雅之音久湮没而复盈三巴之耳”。丹棱杨素翁“尽书杜子美两川夔峡诸诗”,并由工匠杨鸠工刻石并建“大雅堂”以藏之。治平年间(1064—1067年),夔州知州贾昌言刻杜诗十二石于北园。建中靖国元年夔州转运判官王遽刻杜诗碑于漕司。[10]

(二)杜甫咏赞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现实性、思想性、艺术性极高,因此,无论是杜甫本人还是杜甫的诗歌,都备受历代诗家和研究者的推崇。这些人也以诗歌的形式论赞杜甫,从而影响着三峡文化的生成与发展。如:唐朝诗人元稹《酬孝甫见赠十首》之二云:“杜甫天材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怜渠直道当时语,不著心源傍古人。”韩愈《调张籍》诗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北宋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五首》之三云:天下几人学杜甫,谁得其皮与其骨?南宋王十朋《夔路十贤·少陵先生》云:子美稷契志,空怀竟无用。夔州三百篇,高配风雅颂。并另有《诗史堂》、《杜工部祠二首》咏杜。南宋著名抗元将领文天祥《山中呈聂心远诸客》云:“黄叶婆娑上钓舟,唤回旧梦到江流。多情政自怜樯燕,两鬓终当付野鸥。未说离怀向南浦,须知诗意在夔州。朔风昨夜吹沙急,早觉寒声战玉楼。”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禛有《杜工部祠》七律五首,李调元有《谒杜少陵祠》。夔州知府江权有《杜工部祠落成》七律一首:拾遗垂老客江乡,处塞秦关入望长。鸟道千盘过陇蜀,鲸波一棹隔荆襄。孤忠展转惟忧国,白发栖迟只自伤。瀼水东西歌啸地,定知陟降在斯堂。前任知府李复发、莲峰书院主讲张凤翥、奉节县令李作梅等十二人竞相奉和,共得同韵诗十三首,为夔州诗坛一段佳话。

(三)杜甫景观

杜甫寓居夔州,先后五次迁徙,茅屋故居颇多。杜甫虽只在夔州居留一年十个月,但后世治理夔州者均高度关注其文化景观之建设,还产生不少新的三峡文学作品。北宋庆历年间(1042-1048年),瀼西建岁寒堂。治平年间(1064-1067年),夔州知州贾昌言刻杜诗十二石于北园。建中靖国元年夔州转运判官王遽刻杜诗碑于漕司。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夔州通判陆游作《东屯高斋记》。嘉定初年夔州知州费士戣有《漕司高斋记》。庆元三年(1197年),夔州通判于栗作《东屯少陵故居记》。嘉定元年(1208年),夔州知州费士戣重建漕司高斋,作《漕司高斋记》。明万历初年,夔州知府郭棐令奉节知县罗绣藻在关庙沱重修瀼西草堂,四川按察使陈文烛撰有《重修瀼西祠堂记》。万历二十九年夔州通判何宇度在关庙沱坎上路北立有《唐杜工部游寓处》碑。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夔州知府江权在鱼复就原晋阶书院旧址新建杜工部祠,江权有《杜工部祠碑记》,有诗《杜工部祠落成》七律一首。嘉庆二十年(1815年)夔州知府杨世英重修杜工部祠。同治九年(1870年)奉节知县吕辉改东郊杜公祠为少陵书院,并于其旁新建武侯祠。光绪二十二年(1906年),奉节知县侯昌(桐初)镇捐俸在东屯浣花溪畔重建瀼西杜甫草堂,塑杜甫肖像,以草堂部分厢房设学馆,延师教育后生。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安徽巡抚冯煦撰有《重建杜工部瀼西草堂记》。20世纪80年代,白帝城博物馆建西阁,黄瓦红墙,飞檐斗拱,阁中贴杜甫巨幅瓷像,庭中塑杜甫大型石像。[10]

(五)杜甫祭祀

杜甫是伟大的诗人,人民性极强,忠君爱民,备受尊崇,夔州人民也不例外,人们总是以各种方式祭祀、凭吊杜甫。北宋庆历年间(1042-1048年),瀼西建岁寒堂,祀前贤屈原、诸葛亮、严挺之、杜甫、陆贽、韦昭范、白居易、柳镇、寇准、唐介十人,各画像堂中,外栽修竹。后更名为忠孝堂、十贤堂。明万历初年,夔州知府郭棐令奉节知县罗绣藻在关庙沱重修瀼西草堂,四川按察使陈文烛撰有《重修瀼西祠堂记》,文末有《迎神送神曲》,词曰:“昔飘零兮流寓,叹迁次兮朝暮,侧身来兮参差其归路。三年饱兮烟雾,千载惊兮香柱,尚转蓬兮山灵其呵护!”清乾隆二十一年(1755年)李调元经水路赴浙江过夔州,到东屯草堂遗址凭吊杜甫,有《谒杜少陵祠》,诗云:“漂泊谁为浩荡游,当年老杜此淹留。一朝诗史为唐作,万丈文光向蜀留。风雨茅祠仍见拨,云烟瀼宅尚含愁。艰难我亦栖迟久,试问秋怀得似不?。”同治九年(1870年)奉节知县吕辉改东郊杜公祠为少陵书院,并于其旁新建武侯祠。在白帝庙明良殿两边建三楹,其右祀杜甫、李白、范成大、陆游诸诗人。[10]

(六)杜甫研究

杜甫诗歌对后世影响极大。宋代孙仅具体地分析了杜诗艺术对中晚唐诗人的影响:“公之诗支而为六家:孟郊得其气焰,张籍得其筒丽,姚合得其清雅,贾岛得其奇僻,杜牧、薛能得其豪健,陆龟蒙得其赡博。皆出公之奇偏尔,尚轩轩然自号一家,爀世烜俗。后人师拟不暇,蚓合之乎?”[11](2238)人们对杜甫极为推崇,对杜甫研究投入了极高的热情,产生了诸多的杜甫诗歌研究成果。试看:

著名诗人刘禹锡论说:“杜工部诗如爽鹘摩霄,骏马绝地。”[12]刘禹锡的七绝就颇类杜诗风调,尤其是他的《竹枝词》,“比之杜子美《夔州歌》,所谓同工而异曲也。”[13]

著名散文家、思想家韩愈极为推崇杜甫。清代赵翼指出:“韩昌黎生平,所心摹力追者,惟李、杜二公。……至昌黎时,李、杜已在前,纵极力变化,终不能再辟一径。惟少陵奇险处,尚有可推扩,故一眼觑定,欲从此辟山开道,自成一家。此昌黎注意所在也。”[14]

著名诗人黄庭坚云:“观子美到夔州后诗,韩退之自潮州还朝后文章,皆不烦绳屑而自合矣。”[15]

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论杜甫诗歌内容与风格,说:“悲欢穷泰,发敛抑扬,疾徐纵横,无施不可。故其诗有平淡简易者,有绮丽精确者,有严重威武若三军之帅者,有奋迅驰骤若泛舟之马者,有淡泊闲静若山谷隐士者,有风流蕴藉若贵介公子者,盖其诗绪密而深,观者苟不能臻其阃奥,未易识其妙处。”[16]

诗人刘克庄特别推崇杜甫的《壮游》:“《壮游》诗押五十六韵,在五言古风中,尤多悲壮语……”还说:“杜《八哀诗》,崔德符谓可以表里雅颂,中古作者莫及。韩子苍谓其笔力变化,当与太史公诸赞方驾。……余谓崔、韩比此诗于太史公纪传,固不易之语。”[17]

刘熙载《艺概·诗概》说:“杜诗高、大、深,俱不可及。吐弃到人所不能吐弃,为高。菡茹到人所不能菡茹,为大。曲折到人所不能曲折,为深。”[18]

胡应麟《诗薮》评《登高》诗:“此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移,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此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真旷代之作也。”赞《阁夜》“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自是千秋鼻祖。”[19]

佚名《杜诗言志》评《秋兴八首》云:“唐人七律,以老杜为最,而老杜七律,又以此八首为最者,以其生平之所郁结,与其遭际,暨其伤感,一时荟萃,形为慷慨悲歌,遂为千古之绝调。”[20]

施润章《李朗仙江淮草序》云:“司马相如、王褒、扬雄诸人,皆生于蜀者也。杜甫诗入夔州以后,盖久客于蜀者也。说者皆谓得山川之助也。”[21]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评《秋兴八首》云:“怀乡恋阙,吊古伤今,杜老生平俱于见此。其才气之大,笔才之高,天凤海涛,金钟大镛,莫能拟其所到。”[22]

今人萧涤非谓《登高》有九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离家万里,二可悲;常年漂泊,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重阳佳节,无赏心乐事,只是登台,五可悲;亲朋凋谢,独登无侣,六可悲;扶病强登,七可悲;而且多病,八可悲;百年倏忽,自感年迈无成,九可悲。”[23]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裴斐认为:“杜甫的夔州诗集杜诗之大成。”[24]

杜甫夔州诗是杜甫留给夔州人民的宝贵财富,因之,对杜甫夔州诗的研究,夔州着力甚多。[25]奉节专门成立了夔州杜甫研究会,其宗旨是“立足夔州,研究杜甫。承传忧患意识,弘扬诗城文化”。夔州杜甫研究会和白帝城博物馆联办了学术性刊物《秋兴》,出版了杜甫夔州诗的研究成果。仅李君鉴主编的《杜甫夔州诗研究文集》就收录有不少本地学者研究杜甫及其夔州诗的文章,如魏靖宇的《不识赤甲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大唐田夫人墓记〉发现的意义》、李君鉴的《唐代赤甲山究竟在哪里》、李江的《夔州杜公祠的兴废》、谭光武的《读杜甫詠诸葛孔明诗札记两篇》、王大椿的《杜甫〈夔州歌十绝句〉试解》、易衍澄的《邻里见真情——杜甫与邻里孟氏兄弟交往诗浅析》、谢雪华与易衍澄的《试说“白帝夔州各异城”》、姚克强的《杜甫〈旅夜书怀〉诗时地质疑》、刘书东的《杜甫夔州柑桔诗的文化解读》、何定轩的《杜甫诗中的愁及其文化精神》、周祚政的《夏旱秋涝袭夔州——读杜甫诗探夔州夏秋气候特点》、刘厚政的《杜甫弘扬了夔州三国文化》、胡焕章的《杜甫夔州生活概况》、朱树群的《简谈杜甫寓夔时期创作丰硕的原因》、龙占明的《杜诗儒家思想略探》、冯仲祥的《浅谈杜甫夔州诗的人民性》、李学清与舒欣的《借古迹咏怀寄意深远——〈咏怀古迹五首〉浅释》、彭炳夔的《浅谈杜甫〈八阵图〉的“遗恨”》、刘德武的《也说“遗恨失吞吴”》、廖太素的《读杜甫〈夔州十绝句〉揣想奉节当年风貌》、余敬之的《关于“日出清江望”之我见》……

总之,杜甫及其夔州诗内涵丰富,影响巨大,这是一笔珍贵的财富,值得我们深入挖掘、整理和传承。

[1] 冯仲祥.浅谈杜甫夔州诗的人民性[A].杜甫夔州诗研究文集[C].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2] 谭光武.读杜诗札记两篇[A].杜甫夔州诗研究文集[C].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3] 胡焕章.杜甫夔州生活概况[A].杜甫夔州诗研究文集[C].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4] 刘书东.杜甫与陆游客居夔州诗歌创作之比较[A].杜甫夔州诗研究文集[C].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5] 李江.夔州自然生态古今谈——读杜甫夔州诗一得[A].杜甫夔州诗研究文集[C].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6] [明]吴潜修,傅汝舟纂.土产[A].正德夔州府志(卷之三)[Z].上海古籍书店,1961.

[7] 何定轩.杜甫诗中的夔州物产[A].杜甫夔州诗研究文集[C].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8] 朱树群.简谈杜甫寓夔时期创作丰硕的原因[A].杜甫夔州诗研究文集[C].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9] 刘厚政.杜甫弘扬了夔州三国文化[A].杜甫夔州诗研究文集[C].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10] 李江.夔州杜公祠的兴废[A].杜甫夔州诗研究文集[C].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11] [宋]孙仅.读杜工部诗集序[A].仇兆鳌.杜诗详注(附编)[C].中华书局,1979.

[12] [唐]韦绚.刘宾客嘉话录[Z].电子本.

[13] [宋]黄庭坚.跋刘梦得竹枝歌[A].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六)[C].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刻本.

[14] [清]赵翼撰.霍松林,胡主佑点校.瓯北诗话(卷三)[M].文学出版社,1963.

[15] [宋]黄庭坚.与王观复书[A].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九)[C].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刻本.

[16] [宋]何 汶.竹庄诗话(卷五)[M].《四库全书》本.

[17] [宋]刘克庄.诗话后集[A].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六)[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18] [清]刘熙载.艺概·诗概[EB/OL].http://www.xfjw.net/html/wy/rs/13951.html.

[19] [明]胡应麟.诗薮[M].中华书局,1962.

[20] [清]佚名.杜诗言志[M].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

[21] [清]施润章.李朗仙江淮草序[A].学餘堂文集(卷六)[C].台湾商务印书馆,1972.

[22]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M].岳麓书社,1998.

[23] 萧涤非.杜甫研究[M].齐鲁书社,1980.

[24] 裴斐.杜诗八期论[J].文学遗产,1992,(4).

[25] 罗超华.孙应时蜀中诗论[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4).

[26] 李卉.新时期以来三峡本土文学综论[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6).

猜你喜欢

夔州三峡杜甫
夔州精神与杜诗本色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杜甫咏诸葛亮诗略论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杜甫改诗
杜甫夔州诗中所反映出的生活悲剧
唐五代时期夔州军事初探
杜甫与五柳鱼
春到三峡
杜甫的维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