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博会涌动外贸“暖流”
2009-03-12罗书宏
罗书宏
10月21-25日,第十五届中国义乌博览会(简称义博会)召开,11万参展商和近2万名全球采购商会聚在中国小商品城浙江义乌,在这“小商品的海洋,购物者的天堂”里徜徉。
根据义博会组委会发布的数字,本届义博会五天展期实现展览成交额115.43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外贸成交额10.17亿美元,占总成交额的61.7%。来自韩国、印度、美国、巴基斯坦、澳大利亚等国共17,484名客商参加了此次博览会。
而在一年前,正是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义乌市场的时刻,义博会甚至还出现了成交额下滑的“尴尬”场面。一年后,义乌通过各项有力的市场改革和拓展措施,很快走出了困局,再次发挥展会转口贸易的优势,彰显了义博会“风向标”威力。
采购商感受到了春天
“比起去年,我觉得今年情况好很多,局面基本上都回来了。”在展馆休息大厅,美国义乌商会会长王希萌愉快地接受了记者采访。他上周刚订走几个集装箱,这次借参加义乌首届华商大会和义博会的机会再次来到这里,又采购了几个集装箱的货物。王希萌老家在义乌,赴美已有15年,现在在加州州立大学担任有机合成学教授,十年前他在浙江创立了自己的贸易公司,从事休闲文化用品进出口,年贸易额达到4000万人民币。
而在一年前金融危机刚刚爆发的时候,王希萌从中国出口的百货及服装等商品,减少了40%左右,每天从义乌发出的集装箱从1000多只减少到700多只。他说,去年美国经济不景气,购买力下降,货品走得很慢,不但美国这边许多经销公司做不下去,就连中国许多工厂也关门了。“但是从最近几个月情况看,都在好转。现在不断有客户向我们订货。”这次他以美国义乌商会会长的身份带了5个公司老总组成的采购团来义乌采购货物,大家都收获颇丰。
和很多采购商和参展商一样,王希萌也是刚从广交会赶回,他表示义博会15年来发展得很快,商品的档次也上去了,货品分类更科学,新会场的服务能力也提高了,可以和广交会媲美。他完全同意经济复苏的判断,“美国消费需求也提高了,这个经济复苏也是全球性的。”
采集自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义乌指数从今年3月开始持续上扬,最近3个月每个月都以环比11%的增幅上涨。还有更多乐观数字:今年1-9月,进入义乌的境外客商人数比去年增长了四分之一,通过市场周边51家银行涌入市场的资金高达2000亿,市场新增商家近5000家。
“我们试图通过义博会这一渠道打开中国市场,这在我们看来是难得的展示机会。”拥有欧洲市场最大份额的棕榈芯制造商Gruma公司全球销售经理汗·吉辛克说。
美国议员友好访华团一行十余人也恰好在这几天访问了义乌,他们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花在了义博会上。访华团成员之一的纽约州第51选区州众议员奥迪兹对时尚和新颖的中国饰品爱不释手。
“虽然世界经济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一度出现萎靡,但是中国以独特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经济的向前发展。”虽然才到中国十多天,但奥迪兹表示,在中国,访华团成员处处感受到了“经济春天”的暖意。
参展商放下了心里的石头
广东揭阳海兴塑胶公司总经理的董晶已经连续4年参展义博会。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效益有一定程度下滑。对此次参展不敢抱太大希望的她在参展第一天就放下了心里的石头。董晶看到,今年义博会的主展馆设在了面积更大、设施更先进的义乌国际博览中心,不仅规模逆势上扬、展位数创下新高,从报名情况看,参展客商人数也将超过上届。
武汉美忆包装有限公司是第一次参展,公司总经理邱福清说,没想到马上就会有客户与他们签单,而且许多客户要求做他们的代理商。明年,他一定还要来参加义博会。
浪莎控股集团是义乌一家本地企业,已经连续参加了15届义博会,虽然每年的参展效果都不错,但总裁翁荣弟感到今年的效果特别显著。他说,“我们目前接到的最大订单是德国的,1000多万美金,一直可以做到明年6月份。”
除了浪莎集团这样的铁杆参展商,一些首次参加义博会的新型企业也凭借自身产品新、奇、特等优势,吸引了众多采购商的眼球,5天来,收获十分明显。
“去年参加义博会时就接触了大量高端采购商,也结识了不少南美洲客商,参展完毕后公司邮箱都被塞得满满的。”从事制帽行业的青岛广境制帽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参加义博会以来,不仅仅是意向性的成交金额连年攀升,更重要的是,与国内外采购商建立了联系,继而达成相关合作,从而争取到大客户、大订单,对推动企业的外向度和全球化进程产生了极强的助推作用。
而因为动作慢了一步没有抢到展位的江西婺源甲路工艺品伞公司被挡在了博览会的门外,当天开幕式的舞台还没撤下,他们索性将带来的展品——一把把漂亮的工艺伞打开放在地上“摆地摊”。这些精致的工艺伞吸引了很多人驻足欣赏。该公司销售主管姬晓庆表示,“这样摆也是没办法,但是总比放在家里好……还是有达成意向的公司的。”
记者在展会期间观察到,义博会展馆内商品亮点纷呈,参展商使出浑身解数,用新产品来打好这一仗。中国会展研究中心一项调查显示,超过92%的参会客商对义博会专业性和实效性表示满意,义博会境外贸易机会指数已上升到广交会的三分之二。
义博会再显风向标威力
作为全国第三大展会(规模仅次于广交会和华交会),义博会已逐渐成为全球小商品回暖的最佳观察口。顶着经济危机余波未尽的压力,义博会实现到会专业观众和展览成交额双增长,彰显了风向标的威力。
而今年义博会的国际馆扩大了规模,设立108个展位,聚集了美国、英国、西班牙、韩国、日本等27个国家及地区的78家企业参展,展位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0%。
其中,义博会支持单位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组织了57家韩国本土企业,拿走了72个展位,占国际馆展位数的67%左右。“每年有70%的‘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小商品在这里展示和成交。我们组织企业参加义博会,主要想让韩国的产品通过义乌卖到全球各地。”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上海代表处负责人洪彰杓说。
西班牙巴塞罗那市和雷嘎纳斯市在义博会期间也分别与义乌市人民政府签下了友好交流意向书。对于一个此前与义乌交往并不特别密切的欧洲国家来说,这是非常可贵的。
“因为重视此次义博会,我们选择了由政府出面组团参展的形式。”哥斯达黎加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胡安·卡洛斯·马尔蒂内斯对记者表示。“我们试图通过义博会这一渠道打开中国市场,这在我们看来是难得的展示机会。”
和马尔蒂内斯一样,澳洲阿拉腊特市政府国际事务协调员亨利·甘斯顿也是首次参加义博会,他说这次看到很多,感受也很多,“我的工作就是介绍公司企业与中国合作,我这次回去将把我看到的告诉国内的企业。”
目前,义博会买家群体超40万人,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境外买家质量越来越高,进口贸易商比例52.7%。据一些参展商透露,感觉上,跟上一届相比,本届义博会的境外采购商明显增多,其中增多的部分以欧美为主。
如今义博会已戴上了国际化的“头衔”,外贸经济在义博会上拿出了漂亮的成绩单,成交额占六成。毋庸置疑,义博会已成为了观察制造业复苏的一个窗口,客商和成交额的双增长,正是外贸出口形势企稳回升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