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中的热点
2009-03-12崔书文
崔书文
前不久召开的“2008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高峰会上”,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断言,近年来,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发展迅速,已成为“热点中的热点”。他评价说,2008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定义为“股权投资基金年”。
近一年来,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股票市场“跌跌不休”,上证指数从2007年最高点6124点跌至最低的1802点,下跌幅度高达70%;房地产市场全线下行,房企资金链告急的哀鸣不绝于耳,恐慌弥漫整个房地产业。与此同时,私募股权基金却“暗流涌动”,个中缘由发人深思。
资本市场的功能在于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将资金转化为资本,因为只有资本才能带来财富和价值增值。中国不缺少资金: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提供的数据表明,截至2008年9月底,我国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6.68万亿元。2008年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9056亿美元,如果按9月末1美元兑6.8183元人民币的汇率计算,折合人民币为12.95万亿元。但同时,中国的企业却缺少资金,特别是中小企业资金链条紧绷,为了生存,一些企业不得不借高利贷“饮鸩止渴”,且这种局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问题在哪呢?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的金融市场不发达,资本市场不完善,投融资渠道过于狭窄。手里有钱的人,想增加“财产性收入”,不是投资股票,就是投资房地产——因为我国的投资渠道太少。现在股票和房地产不行了,资金又只好回流银行。人们都在期盼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扩充我国的投融资渠道,让资金源源不断地转化成资本,让增加“财产性收入”从理想走进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金融出版社推出了郭恩才先生的新书——《解密私募股权基金》,确实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私募股权基金(PE)在西方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美国经济在全球居于霸主地位,按2007年GDP计算,美国的经济实力为第二名日本的2.64倍,为第四名中国的4.64倍。美国经济成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作支撑。美国的银行业、证券市场、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在全球各国中都是最发达的,这些市场为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向企业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实际上,各种资本市场均具有内在的独特功能。有人指斥银行嫌贫爱富,谁越有钱银行越追着他向他提供贷款,但这就是银行的本性,也是银行“稳健”经营的原则使然。也有人谴责证券市场不近人情,因为只有少数大企业、明星企业才可以IPO上市,上市后还可以再融资。但是证券市场就是“精英会”,政府和监管部门要防范“外部性”风险,上市公司只能是凤毛麟角,而且世界各国概莫能外。
私募股权基金(PE)则是中小成长型企业的“护花使者”,它们在企业成长的各个阶段向目标企业提供股权投资,扶持企业的成长。比如,它们对具有发展前景的初创高科技企业提供股权投资,对“现金牛”企业提供股权投资,对具有上市前景的企业提供股权投资,对重组后能焕发青春活力的企业提供投资,在持有目标企业股权一定期限后,通过目标公司上市或兼并实现资本获利退出。PE有点像一个称职的保姆,把孩子养大后全身而退。但PE绝对不是“活雷锋”,相反,由于承担风险很大,它们要求更高的投资回报。查一查著名PE机构的收益率数据,相信会使许多人目瞪口呆。PE有一个明显的长处,在与目标公司“结婚”以后“知冷知热”,通常是竭尽全力扶持目标企业发展——因为它要把目标企业卖个好价钱。郭恩才先生在书中把这种情形戏称为“期限婚姻”,又把PE称为“内涵型资本”,这些比喻称得上是“点睛之笔”。
《解密私募股权投资》一书将PE置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大背景下,从PE的概念、由来、分类、功能娓娓道来,剖析了PE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成长中的作用,分析了PE在我国经济转型中可能扮演的角色,诠释了PE的运作机理,探讨了在我国扶持PE发展的路径,书中的许多观点具有独创性和启发性,相信对我国PE的健康发展会产生推动作用。这本书是一部学术著作,但文字幽默、风趣、活泼,读起来饶有兴味。
这本书的结尾写了这样一句话:“PE的冬天来了吗?来了也没关系,春夏秋冬的轮回是自然界普遍的规律。PE的未来不是梦,冬天的尽头是春天。”这句话昭示了私募股权投资的灿烂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