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不被淘汰出局的是绿色经济
2009-03-12蔡亚林
蔡亚林
近忧金融危机,远忧环境危机
2008年,一场来势汹汹的金融海啸给全球的企业与经济体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发展的新契机,有人把这种“冲击”称为行业、企业发展的“重新洗牌”。
2008年12月4日,在北京 — 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商业论坛之一——《商业周刊》在北京举行第12届CEO年会。全球300多名首席执行官、总裁、企业高管济济一堂,围绕“确保企业持续发展:在亚洲及全球成功的新模式”的主题,共同探讨创新的商业模式并制定新形势下的战略重点,以便使企业在动荡的经济环境中不被淘汰出局。
“我们希望在经济衰退的形势下为大家指明新的道路,确保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商业周刊》国际副总裁、董事总经理麦克尔·泰德曼一语道出此次年会的目的。
如何构建可持续发展企业,如何找寻到新的发展空间,“绿色经济”让急于摆脱现状的企业有了新的发展动力。
渐渐清晰的绿色经济
近年来,“绿色经济”越来越多地“活跃”在大众视线中,很多人将绿色技术及相关产业当成了走出经济衰退的出路。
大多数CEO意识到,目前所要关注的已不仅仅是成长与收益目标,社会与环境发展必须融入企业的发展战略。随着企业营收越来越多地来自发展中国家,消费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快,采取更持久的经营措施才是符合所有企业长远利益之举。公司不能忽视生产对社区及环境造成的影响,而如果将社会压力看作可影响公司收益因素的先行指标,则实际上可将社会压力转化为公司的竞争优势。企业战略决策向社会责任看齐,还能创造价值吗?既保护环境又对社会负责的经营措施能提高企业的收益吗?很多人仍心存疑问。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已为世人敲响了警钟,企业有能力也有义务为创造更好的未来贡献力量。
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共同的愿望,希望把世界引向更美好的未来,但它并非一个简单的定义。当前,很多企业都希望在经济衰退中求得生存,这个时候他们到底该不该考虑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经济?我们急于找出答案。
众所周知,在经济下滑的时候忽视环保问题,企业必将为之付出更沉重的代价。
Cuscaden集团的主席MarkDaniell认为,在公司的治理当中必须要有切实的行动来反应出对社会责任、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支持。有这样的价值观念,客户群与员工就会更忠诚于企业,品牌价值也会提升,NGO与政府会对企业有非常正面的印象。此外,贷款机构也会为这些具有良好文化的企业提供更多的流动资金。所以,这种可持续发展将对企业的整体回报非常高。在经济危机的时候,一旦忽略社会责任和环保责任,对所有利益相关者都不负责任,就会造成更严重的危机,而不只是经济上的危机,甚至会面临更严重的危机——社会对企业的信任危机。
现在各国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是财务上的可持续发展,还有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讲,只有企业在节排减能上真正收益,体会到绿色政策带来的好处,才会不断有钱来投入到可持续发展事业当中去。”香港特别行政区溢达集团董事长杨敏德表示,“胖人要减肥会更容易”。经济衰退对发展绿色经济来说,不仅是危机,更是机遇。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只要在管理上稍微进行改动,就能体会到节排减能带来的收益。真正注重社会责任、保护生态环境的企业往往是可以生存下来的企业;不绿色的企业往往在金融危机的浪潮中被淘汰出局。
走绿色道路,最关键的是提升劳动力效率。拿纺织行业来说,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劳动力,但更重要的是要依靠管理。目前很多大学毕业生进入到实体经济中,这使得企业在提升整个价值链中有了一个优势,用知识武装自己,更有效地推行环保理念。削减成本的同时,又降低污染,使地区更具竞争力。如果企业不抓住这个机遇的话,即使没有今天的金融危机,总有一天也会被一场环境海啸所吞噬。
绿色“渗透”
对于很多公司来说,出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媒体监督等考虑,会慢慢去采取绿色政策。但要让绿色经济真正走进千家万户,需要一个渗透的过程。
杨敏德认为,发展绿色经济,关键的是要把绿色理念植根于公司的企业文化中,把绿色经济的观念延伸至员工,让每个员工认识到改善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把环保理念带进日常工作、生活。具体实施上,应该从最顶层开始,董事会层面要带头实践。
他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可口可乐一开始在冷却设备中降低碳排放达到50%,这个决定由CEO宣布,在得到董事会全力支持之后,这个信息从上至下传达到下面的员工,所有人都知道要降低碳排放,进行绿色生产。如果这个项目只由公司一个部门来做,效果是不一样的。同时,还要有管理的工具和方法,这样可以确保所有的员工确实能够站在领导背后,全力支持领导的政策。换句话说,只有绿色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绿色政策才会融进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近年来,“环保”成为了全世界最流行的词。“今天你环保了吗?”更是成为人们之间的招呼语。由此可见,这种渗透已经慢慢见效。
除了这种文化渗透,政府的力量也十分关键。近年来,如何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谋求平衡一直是政府努力在做的,而且卓有成效。这也就为绿色经济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土壤。
Mark Daniell认为,从全球范围看,现在的政府很关注可持续性发展,希望能够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促进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政府面临着非常多的环境方面的挑战,比如说沙漠化导致很多人没有安全的饮用水源,日本、印度等国政府在寻求其他的资源,希望能够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来保证经济能够充分的发展,而不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或者是资源,在整个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通用汽车中国总裁兼总经理甘文雅说,政府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努力已越来越多。之前企业的一些错误做法,应该尽快改正。除了自身创新,还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通过多种途径来保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相信在政府和媒体的共同推动下,大家会发现,绿色经济非常具有竞争力。如果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业务发展,会真正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因为企业的声誉会随之而来。”甘文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