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数字化校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009-03-11胡运震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09年2期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创建新课程改革

胡运震

摘 要:针对当前中小学在创建数字化校园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迷惘和困惑,作为一名指导学校教育技术的工作者,笔者认为通过创建数字化校园能够促进学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设备的完善,能够增强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内化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能够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创建;培训;应用;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4-0083-03

引言

在“校校通”工程建设完成后,扬州市教育局提出了在全市开展“数字化校园”创建活动,这是充分发挥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作用,提高现有设备的使用效率,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是总体提升办学层次,持续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

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是改革课程过于偏向对知识的传授,注重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的过程。开展“数字化校园”创建活动,正顺应了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因为数字化校园创建的过程,就是推动信息化基础设施、软件系统进一步完善的过程;是提升广大师生信息素养的过程;促进信息技术和现代媒体广泛应用的过程;是改变传统课程实施强调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乐于动手、勤于思考、积极探索、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查找信息、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

一、以创建为抓手,完善学校信息化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配备

经过“校校通”工程建设,我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尤其是信息技术设备的装备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甚至少数学校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学校拥有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电化教室各一个,以及6台左右的教师备课电脑,这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奠定了基础,也为部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应该说这些装备在当时为信息技术的普及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平台。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日益彰显,越来越多的教师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魅力,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方式,积极引入优质教学资源,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新课改呼唤新教育,新教育需要更完备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目前学校信息化硬件设备数量不足、软件配置缺少科学性再次成为新课改的束缚,如通常学校只有一个多媒体电化教室,当多名教师申请使用时,学校往往在安排时就显得困难,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自主性、研究性学习时,学校也不能提供相应的条件,如广大学校利用扬州教育域网进行“同步课程”学习时,一个多媒体教学很难满足师生需求,学校没有硬件能力为学生接受优质教育资源提供装备基础,阻碍了学生接受公平教育的机会;有限的几台教师电脑,也很难满足广大教师备课学习的需要。同样,教学管理方面,由于学校没有统一规划、设计这些功能软件,原有的软件如课务管理、学生管理、人事档案管理、实验室管理、图书室管理等各自为阵,采用的编程方式各不相同,彼此之间的数据也不兼容,各个管理系统之间尚未互联,数据也没有共享,导致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信息孤岛”,因此信息技术在管理上的效能几乎微不足道。

“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因为通过创建“数字化校园”,对校园网组建、多媒体教室的数量、生机比、师机比、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等均有相应可喜的变化,学校也会拥有具备一定开放性、扩展性符合标准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实现学校教育教学后勤工作的统一数字化管理,使我们的教学和管理更加高效快捷。而这一切必将促进我们的教学模式由“填鸭式”向“启发式”转变,促进教师由学生的管理者、知识的传授者向交互式、探究式学习的组织者转变,促进学生由压抑被动的学习向富有个性化、积极参与的学习转变。这些转变为广大教师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管理提供可靠的前提和坚定的基石。

二、以培训为突破,努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内化教育理念

数字化校园是以教师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和素质的信息化为先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是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为前提的,因此广大教师在新课改的理念引领下,能否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成为教学方式转变的关键,成为新课改核心目标实现的瓶颈。这就要求我们以培训为突破,通过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使新教育理念不断内化。面对新形势,部分教师能够更新观念,做好知识储备,将信息技术运用娴熟,然而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仍然“穿新鞋走老路”,难以改变多年来形成的教学方式,而学习培训就成了学校打造一支善于学习、不断更新、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根本保证。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方面的培训,时间上,固定时间集中培训和分散机动培训相结合;内容上,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要,培训相应内容;形式上,集中培训、活动培训、外出培训、课题研究相结合;组织上,加强领导考核。

经过“校校通”工程的建设,我们广大教师对信息技术能力的掌握有了长足进展,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工作的进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因此学校在进行培训时,这种扫盲式的基础性培训如Word、Windows就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占用太多精力。培训应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硬件设备的技术性培训

信息技术产品如:视频展示台、视频投影机、电子白板等一般都比较昂贵,使用时都有一些注意点,如投影机使用结束后不能立刻切断电源,需要冷却一会才能断开电源。教师在使用之前一定要进行培训,按规定操作。只有这样,这些硬件设备才能延长使用寿命,更好地为广大教师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发挥应有的效益。

(2)模块化专题性培训

学校可以针对某个专题如Flash、PB、Photoshop等进行模块化的培训,让教师掌握某方面的技能,而这种技能又能在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解决他们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困难,如物理老师讲解加速度,就可以用Flash做一个动画来演示,这样既直观又可以反复播放;如数学教师在讲解行程问题这个知识点时,大多数学生如果没有课件的演示会感到学习起来比较难,如果我们的老师做一个动画,那么学生学习起来就会容易很多,这样教学效果就会提高,老师教学的难度就会自然而然的降低。

(3)案例针对性培训

学校可以按学科或年级组针对某节课作为案例,组织相应的教师共同研究,共同分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备课,大家充分发言,思维进行碰撞,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4)课题带动性培训

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方面的课题,学校应该积极参与,尽可能地让更多的教师参与进来,在参与中学习。参与的过程就是培训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断巩固,逐渐熟悉并掌握信息技术,逐步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最终将信息技术和学科知识进行有效整合。

通过培训,广大教师要学会熟练的操作计算机,运用网络技术检索所需的教学资料,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备课;要学会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开展教学;要学会独立制作课件,或根据教学实际对现有优质资源进行二次开发,逐步形成本校的特色资源;要学会利用网络技术在跨时间、跨地域的优势,开展网络环境下教研。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教学活动,探索数字化校园环境下的教与学,以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和理念内化,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从而带动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以应用为目的,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应用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要真正体现数字化校园的优势,我们就要充分利用数字化的工作、学习环境,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学生的学习能力,学校的管理水平。如果不加强应用水平,那么数字化校园只能是一种奢华的摆设,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进步,最终淡出人们的视线。

1.要充分应用数字化校园的优质资源,开展学科整合

在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熟练操作多种信息技术媒体,并与本学科教学进行整合,优化教学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坚持立足课堂、立足教师的教学实际,改变过去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枯燥无味、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教学效率低的情况,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就是教师从知识的讲授者变成教学组织者的过程,就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教师灵感与智慧的过程,就是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变成认知主体、从死记硬背的学习变成带着任务解决问题的学习的过程。

2.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特点,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是一种能力的学习。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双边思维活动,摆正教和学的关系,让学生当主角,增加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优秀的课件和精湛的教学设计发挥其多感观的特点,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创造性;运用多媒体的交互性,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树立自信心。

3.多方共同参与应用,充分发挥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功能

学校可以应用数字化校园平台实现对实验室、图书室的调度与安排;可以高效的管理师生档案,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教师可以利用平台进行声形并茂、视听结合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让教师学会从繁重、重复的传统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如何分析学生、如何优化教育资源、如何诱导组织学生活动、如何发展学生能力等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博客将自己的教学资料放在网上与其他教师共享,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课余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利用博客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复习,就不清楚的内容向教师提问,开展自主性的学习,师生之间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交流,这种交流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应用网络平台成为广大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可以利用学校网络提供的轻松自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学会网上浏览、查寻,获取有用的信息,学会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自主学习,开阔视野,提高自学能力;同学之间还可以互相学习,共同探究,建立合作型的学习模式,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创建,能够完善学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装备,能够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够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式发展。

(编辑:刘轩)

猜你喜欢

数字化校园创建新课程改革
浅析高校一卡通系统财务管理
浅析新课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校园中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数字化校园的整体构架及技术分析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