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字词教学的思考

2009-03-11王俊霞郑欣欣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近义词语素鲁迅

王俊霞 郑欣欣

目前,社会上不规范用字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担忧。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提高社会人群的语言文字基本素质;而语言文字基础素质的培养,要从基础教育抓起,特别是从中小学的字词教学抓起。搞好字词教学,适宜的教材和恰当的教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了解这方面的现状,我们对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用词用语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试图在此基础上对中学阶段的字词教学以及教材的不断完善提出一些想法。

翻开苏教版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教材,给人最突出的感觉就是伴随着内容的丰富多彩,用词用语也发生了较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是选词范围更宽,形式更多样,新鲜感、时代感更强——五彩缤纷、琳琅满目。

从词语的结构来看,除了已经凝定的现成词语以外,教材中也使用了一些后附词缀且并未凝定的“语法词”,如“工厂化、矮化”;

从通行的范围来看,除了普遍通行的普通话词语以外,也有一些只在个别地域使用的方言词语,如“仔、小囡、老鸹、爷老子”;或只通行于某一行业的行业词语,如“券门、卷帙、食肉目”;

从词语的来源来看,除了地地道道的汉民族固有词语外,还有从外民族语言中借来的舶来品,如“迪斯科、NBA、BUNGEE绳”;

从所用词语的时代色彩来看,既有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产生而出现的一些新词语,如“科盲、一国两制、温控、气调”,也有已经基本退出现代交际的旧词语,如“脚夫、茶房、局子”;

从语体色彩来看,既有带有很强的文言色彩的书面语词,如“裨益、潋滟”;也有人们口头常见的“大白话”,如“蔫巴、赶趟儿、愣怔、一股脑儿”;

此外,还有只是个别作家使用的带有很强的个人色彩的词语,如:霎眼(巴金《繁星》)、旺相(鲁迅《社戏》)、硕学(张健译《格列佛游记》)等等。

这林林总总、异彩纷呈的语词各司其职,共同为学生描画了一个斑斓丰富、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然而,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把握最恰当的导向尺度,以使学生能够在这琳琅满目的语词之林中撷取最精当最适合于他们的那部分以充实其语言修养呢?我们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些探讨。

一、区分等级,分别要求

教材中出现的词语数量如此丰富,种类如此繁多,让学生毫无区别地全盘接受,似乎是一种苛求。可以根据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有选择地予以区别对待。首先可以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仿照国家公布的常用字、次常用字、通用字表那样分成等级,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比如对于数量庞大的古语词,我们可以分成这样几个等级:

甲级,如:蓦地、须臾、徜徉、氤氲、夜阑

乙级,如:澹澹、疾趋、蹴蹋、涕泗、芊芊

丙级,如:绝囐、大穰、月去箧、亻叔尔、翕忽

甲级词语虽然现代口语不用,可书面语还不时用到,是一些文言色彩较强的书面语词,可以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乙级词语虽然也是在教材的白话文中出现的,但使用频率很低,可以要求学生一般了解;至于丙级词语则只是在所选文言文中出现的,是已经退出现代交际的“退职人员”,学生只要能够理解原文,知道这些词语在原文中的意思就可以了。

这种区分词语等级的工作可以由广大一线教师去做,也可以由教材编写部门组织专人去做。现行教材已经考虑到语文课中字词教学的重要性,在每册教材的后边都附录了《字词表》,内容包括容易读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和常用词语。应该说,编写者的初衷是很好的,《字词表》对学生也确实起到了引领复习的作用。但是略显不足的是,《字词表》所收的“常用词语”数量过多,有些似乎并不常用,且未分层次,如九年级上册第五课所收的“獾猪、猹、弓京、髀、茫远”等,可以不必作为常用词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我们以为,如果《字词表》中所收录的字词再过细斟酌一番,然后按照对学生的不同要求区分出级别,要求学生或重点掌握或一般掌握(丙级可以不予收录),那么针对性会更强,目标会更明确,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

二、善用比较,同中辨异

对于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词语,教师应注意教学方法,而“比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尤其是对那些同中有异的近义词语,更要注意比较。要告诉学生这些词语彼此之间有哪些异同,使学生在理性辨析的基础上准确掌握词语的用法。比如成语“前仆后继”中的“仆”常常有人误写作“扑”,教师如果向学生讲清两字虽然都有向前倒的意思,但“扑”是用力向前冲,使身体突然伏在物体上,带有主观因素;“仆”是向前跌倒,不含主观因素。这样学生对两字的意义区别就比较容易掌握了:“前仆后继”是前面的人倒下来,后面的人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这种倒下显然不是主观希望的,不能写作“扑”。

在字词的比较教学中,又当以字的比较为主,因为很大一部分易混易错的合成词都是由于其中某一个字(语素)的易混易错造成的,只要把这个字讲清楚,那么这个词也就不难理解了,况且很多字本来就是记录了语言中的单音节词。比如,把“查”和“察”之间的区别弄清,“考察”与“考查”就不容易用混了。

比较,最好是同一篇课文中的近义词语互相比较。如八年级上册季羡林的散文《幽径悲剧》中分别用了“浓烈”和“强烈”这一组近义词:

秋天,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

此时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仿佛从地下深处爆发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向上,向上,向上……

教师在讲解时如果结合它们的使用语境,指出两词虽然都是形容词,都表示程度高的意思,但是浓烈的“浓”形旁是水,指液体或气体中所含的某种成分多,常用于形容气味或颜色,如香气~、色彩~;强烈的“强”是力量大,与“弱”相对。所以文中在形容枫叶的颜色时用了“浓烈”,在形容绿叶和红荷的生命力时用了“强烈”。这样一比较,学生对两个词的区别就会较好掌握了。

当然,更多的比较是在不同课文中的近义词语之间进行的。教师在讲读课文时,可以把本文中的词语与此前学过的其他课文中的近义词语相比较,这样,既可以温故而知新,又便于掌握相近易混的词语。

三、解形释义,连类而及

词语的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汉语的词语丰富多彩,数以万计,但是这成千上万难以计数的词语都是由为数并不太多的几千个语素通过不同的搭配组合而构成的,而这些语素本身在书面形式中又是一个个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表示意义的表意文字,所以教师在讲解词语时注重对语素的讲解,注重利用字形讲解字义,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因为语素数量的局限,一个构词语素会在词汇系统中多次反复出现,我们遇到的新词语中的语素很可能是曾经学过的某个旧词语的组成成分,这样利用熟悉的旧词语也会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新词语。如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中的“界”可能学生一时不好理解,如果教师以“分界、国界、界碑”等词来说明它是分划的意思,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的。再比如邹韬奋《我的母亲》一文有“她把我负在她的背上”一句,其中“负”是背的意思。教师讲到此,就可以顺便提到“负重、负荆请罪”的负也是背的意思,还可以连类提及“负责、负罪”中的担负义,“负隅顽抗、负险固守”中的依仗、倚靠义,“负债”中的亏欠、拖欠义等,也都是从负的“背负”义发展演变而来。这样,学生就可以触类旁通、连类而及,达到巩固理解的目的。

在词语的教学中,解形释义和连类而及的方法可以同时运用。比如成语“根深蒂固”,如果用“上形下声”的结构方式解析“蒂”的意义和读音,再用“并蒂莲、瓜熟蒂落”等词加以说明,用“外形内声”的结构方式解析“固”的意义和读音,再用“坚固、牢固”等词加以说明,那么整个成语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的意思就很容易理解了。

四、注意时代,讲清区别

词语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说先秦两汉时的用词,就是鲁迅巴金等人的用词用语也有不少与现在的通行用法相抵牾之处,教师在讲读这些作品时应该注意讲清这些词语在形体或意义方面的时代区别。比如鲁迅的《社戏》中所使用的“模胡、喝采、漂渺、偶而”等都与现在的规范写法不同。学生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可能会产生疑惑:难道鲁迅这样的大家也会写错字用错词吗?难道因为是鲁迅就可以用错了也不改吗?教师在讲读时应该告诉学生,这些词语并不是鲁迅用错了,而是本来就存在着不同写法,在鲁迅的时代那样写也是对的。现在这些不同写法的异形词已经逐渐规范统一,我们现在就不能再像鲁迅那样写,而必须使用规范形体了。通过这样的讲解,不仅对学生掌握词语的规范用法有好处,同时也可使学生了解语言文字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解语言的发展演变和词语的时代性,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就可以用动态的观点去思考和分析了。

字词教学是语文课中一项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也是夯实学生语言文字基础素质的关键一步,应当引起广大语文教师和教材编写者的高度重视。它对现代化的信息处理、对文明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 关燕云)

猜你喜欢

近义词语素鲁迅
怎样辨析近义词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语素的判定、分类及语法单位关系研究述评
因果复合词
鲁迅《自嘲》句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