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效的“距离”为管理助跑
2009-03-10张朝全
张朝全
孔子说:“远之则怨,近之则不逊。”在一所学校里,管理者与老师们要保持好恰当的距离是十分困难的。那么管理者如何才能与教师保持恰当的距离呢?我认为应根据教师个体的性格修养和才干,区别对待。
1、亲而不近
在一所学校里,有的教师可能会与校长沾亲带故,这类人仗着与校长的人情,常常会干扰校长的管理视线,有时还会使校长做出错误的决策。那么,面对此类人应该怎么办呢?我认为管理者应对他们“亲而不近”。他们有的可能善于打小报告,有事没事会向校长说这个人的不是,说那个人的缺点。在给校长提供信息时,常常带着主观色彩……作为校长,首先应练就一双善于识人的慧眼,深入一线,实实在在地了解情况,综合分析校内外方方面面的信息,用一把智慧的筛子,过滤出一些假象,认清身边的人,把握他们的心理,清醒地实施管理。
2、疏而不远
在学校内部,也总有一部分人看不惯校长与自己有隔阂的人走得太近,或者不满意学校出台的某项管理制度,或者曾与校长有某方面的过节等,从而与校长“相距”较远。在这类教师中不乏“能人志士”。如果管理者能把他们的能力和水平激发出来,学校的发展将会是“快马加鞭”。所以,对于这类人,校长应该做到“疏而不远”。对与自己“相距”较远的教师,校长都应该想到,无论是何种原因造成的,既然走到一起,工作在一起,就须心在一起。校长当以学校发展为重,想方设法深入到这类群体之中,放下自己的架子,真诚地去以心交心。当他们有事需学校解决时,在原则范围内应尽力解决。平时相逢时,点头微笑以示目中有人,树立起自己的“亲民”形象。同时,对他们的工作要心存感恩,做一个有“德”的校长。真正实现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引人、以德聚人的良好局面。
3、咫尺天涯
在一所学校里,有一些人工作进取心不强,却又时不时地相伴校长左右,阿谀奉承。他们的目的很明显,无非是想拉近与校长的关系,使校长对其特殊照顾。如果校长真的入了他们的“埋伏圈”,在工作上给他们行方便,渐渐地,他们会得寸进尺。这样一来,势必会给其他教师造成不良影响,消解了其他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作为校长,一方面要琢磨清楚这些人的意图,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提醒自己,不要被谄言迷惑了心智。所以,校长对这类人,不能迁就,要严格按学校规章制度行事,该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起初,如果与他们路遇,可“形同路人”,于无形中给他们敲一记警钟:校长不买账,工作得好好干才行!至于以后校长应与他们保持什么样的距离,则视他们的工作表现随机应变。
4、主动靠近
在学校里,有这样一部分教师,他们工作积极,善于读书,并能在工作后深入反思,偶尔还能写出点东西来,可他们每天沉默寡言,极不善于与人交往,更别说与校长交流和沟通了。由于这类教师不饶舌,不搬弄是非,其他教师如果对学校管理不满或是有什么烦恼,都会在他们面前毫无顾忌地说出来。因此,他们能掌握一些一线有说服力的事实,能给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对于他们,校长要主动靠近。首先要清楚地了解他们的嗜好与需求,以找准靠近他们的切入点。其次,靠近他们时要注意选择场合,把握好时机,让他们感觉到校长是偶然与他们交流,而不是特意安排的。这样,校长才能在融洽的氛围中了解到真实的信息,才能更好地引领学校的发展。
(作者:重庆市万州区百安移民小学教师)
责任编辑:杨雪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