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拨动心弦
2009-03-10李丹
李 丹
音乐有益智的功能,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发展幼儿语言,激活幼儿思维,丰富幼儿想象力;音乐有调节情绪的功能,是给幼儿增添兴奋情绪的积极动力;音乐有审美的功能,能够使幼儿情绪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情感”这条线,让音乐拨动孩子的心弦,在美的熏陶中产生情感共鸣。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因此,要充分利用环境中的情感因素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中一些图片的展示、情景的创设、情景的布置、游戏的开展等,对幼儿的情感发展将会起到导向的作用,更快的促进幼儿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汽车》音乐活动中,我布置场景,采用游戏活动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投入活动。我首先让幼儿观察场景,孩子们马上发现活动室里多了一条马路,“那我们今天都来当小司机,到马路上去开汽车好吗?”我的提议让孩子们欢呼雀跃。“小司机开汽车时要注意什么呢?”“不能开得太快”、“红灯停,绿灯行”……孩子们在七嘴八舌中懂得了要文明开车。随之音乐响起,孩子们听着音乐,有秩序地开车,我及时给予表扬,随即鼓励幼儿把刚才的事编进歌曲中。幼儿在参与表演后,学唱的愿望被调动起来了。此活动中,幼儿的情感得到充分体验,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得到了提高。
二、挖掘作品中的情感因素,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音乐作品有着不同的风格和情感。每次活动前我都会认真分析作品的力度、速度、旋律、节奏的特点,以便更好地引导幼儿体会音乐的美,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表演能力等。
在欣赏《苗岭的早晨》时,我让幼儿从乐曲的民族风情、演奏的乐器、乐曲各段落力度和速度的不同变化引导幼儿欣赏,体会音乐作品的美妙之处。在活动开始时,我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图片、欣赏乐曲等形式了解苗族的一些相关知识。在了解了乐曲的背景后,我让幼儿闭目聆听,体会乐曲的婉转、清脆,感受苗岭早晨清新、美丽的意境。听着听着,孩子们情不自禁地随音乐节奏左右摆动,此时我请幼儿猜测演奏乐曲的乐器,幼儿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幼儿很快认识了“口笛”,感受到了“口笛”演奏曲的优美。最后我请幼儿跟着乐曲跳起了苗族的舞蹈,这时整个活动气氛热烈,达到高潮。
三、带领幼儿进入音乐,激起幼儿的情感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音乐是一片浩瀚的大海,需要教师用简练、生动、准确的语言,富有表现力的演唱,优美的舞姿,饱满的热情去引导幼儿徜徉在音乐的大海洋中,唤起幼儿的美感,愿意亲身去体验,激起他们情感的表现,拨动他们的心弦。
1、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促进幼儿的情感
人类表达情感最直接的工具是语言。幼儿年龄小,对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往往不能准确的表达出来。这时,教师就要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作品,从而产生情感体验,更好的表现作品。
如歌曲《小熊过桥》是一首优美形象的歌曲,它每段歌词都表现了不同的感情色彩。第一段歌词表达害怕、担忧的情感。而第二段歌词中感情的处理是高兴、欢快的,演唱中充满愉快、兴奋。对于这样的强烈对比,幼儿如自己演唱是不能把握的,就要靠老师用语言来激发幼儿的感情。我先引发幼儿讨论:“第一段小熊过独木桥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幼儿各抒己见,谈话中流露出害怕、担忧的神情。而后我继续以语言引导:“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做?”在我语言的诱导启发下,幼儿流露出了勇敢、兴奋的神情,他们在为小熊骄傲,为小熊而自豪。经过语言的启发,幼儿在演唱中能较轻松自然地把握感情色彩,唱起来情感交融。
2、用模仿、投入的表演,激起幼儿的情感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好模仿。于是在活动中我较多的运用示范表演法,激起幼儿的兴趣,以此表达情感。如歌曲《走路》中,小兔走路蹦蹦跳跳,“蹦蹦跳跳”的旋律平行,节奏短促跳跃,表现了小兔跳的特点;小鸭走路摇啊摇,旋律有摇摆的感觉……这首歌曲,形象地描绘了这些动物的动作特征,比喻贴切,生动有趣,孩子易学、易记。通过教师的表演、幼儿的模仿,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在活动中幼儿的情感得到充分的体现,自我表现力也得到了发展。
音乐是最善于表达、激发情感的艺术,它可以使幼儿兴奋,也可以使幼儿镇静,消除紧张心情,获得情感的平衡。通过广泛接触表现不同情感内容的音乐,拨动幼儿的心弦,幼儿的情感世界将逐渐变得更加丰富、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