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2009-03-10邬继军
邬继军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已经逐步进入了课堂。传统科学教学中的教学媒体如实物、模型、挂图等,虽然形象、直观,但有一定的局限性。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带动着我们的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信息技术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最大限度地、生动形象地、以声、形、视听等手段,形象逼真地进行模拟,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实验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在科学实验课教学中,运用投影片、录像片、多媒体课件或互联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受到感染和启示,可以充分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日食和月食》这节课时,课前几分钟可以播放有关日食和月食的影视资料,让学生来感知日食和月食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一种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然后把日食和月食形成的模拟过程课件演示给学生看。学生通过课件的演示,会很快了解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之间的关系。过后再组织学生根据模拟课件和课本中的插图进行示范表演。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为他们能真正掌握月食知识而高兴,感到学习是一种轻松,充满乐趣的事。从而对科学这门课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如在讲授《大气压力》一节时,大气压力小学生很难体验到。为了满足学生对求知领域探索的好奇心,课前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一些如“水往高处走”等与平时的现象相违背的现象,造成悬念,学生兴趣浓厚,急于知道“水往高处走”的原因,这样使学生增强了求知的欲望和参与实验活动的主动性。
二、丰富感知,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科学教学最前沿的思想:“一英寸厚,一英尺深,一英里宽”。由此可见,科学教学在以培养学生的经历学习,即培养能力为主线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应掌握最为基本的知识(一英寸厚)。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学《卵石的形成》一课,我把《小学科学电视教材》中的一段十多分钟的录像,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分阶段出示了在上、中、下游河道上不同形态的岩石,它们大小悬殊、棱角差异明显。同时结合录像文件制作了一些文字灯片,这样一来,加深了学生对卵石如何形成的了解。再如在讲授《动物的保护色》这一节时,仅仅用青蛙为例说明什么是保护色,这样小学生就会误认为绿色就是保护色。但在举了青蛙的保护色这个例子以后,再用信息技术展示禾苗上的蝗虫、地里的蟾蜍和树上的毛虫等,这样学生就会建立起关于保护色的正确概念,即所谓保护色,是指动物身体的颜色与所生活的环境很接近,从而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三、指导实验,增强学生自主探索实验的欲望
现行的小学科学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十分重视让学生自行探索知识,教材的作用主要是在指导而不是在结论。这就需要小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实验、分析、讨论,然后得出结论。在实验过程中,小学生盲目摸索,当然不行。科学教学中,对一些装置和操作学生感困难的实验,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先进行模拟操作,训练实验操作技能,然后再进行真正的实验。如制氧实验的操作,教材中所述:①在试管里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塞上有导气管的橡皮塞,用铁夹夹住试管口1/3处,让管口略往下倾斜;②把集气瓶装满水倒立在水槽中;③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把导管放在水槽里;④待氧气把水排出后,用玻璃片在水中盖住口,把瓶移出水槽;⑤收集氧气完毕,必须把导气管移出水面,再熄灭灯火,不然水会倒流入试管内使试管炸裂。这一操作技能,光靠课堂演示,并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整个实验过程。因此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一个全开放的实验环境,让学生按照计算机给予的正确提示,自主地选用仪器搭建实验装置,能够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四、弥补不足,增强教学效果
科学教材中的许多隐形知识、原理、规律,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凭借传统教学模式是难以讲清的内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有效补充这一教学环节。例如:风的形成过程、果实的形成、煤油和石油的形成等,可运用CAI课件或通过互联网,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刺激对象,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其规律,获得深刻的印象。同时,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许多自然现象是学生无法考察或经历的,但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较好地克服这一不足,更好的体现新课标倡导的让学生“亲身经历”的新理念。如教学《地震》一课时,我们先播放录像片,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大地剧烈震动,房屋倒塌,道路错位,路面升降成台阶,树木被连根拔起的景象。学生被这恐怖的画面惊呆了,他们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憾。此时再让学生分小组说一说这是一种什么现象,把自己知道的一些有关地震的情况说给同学听一听。然后再从现实中来推测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地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壳的不断运动,在地下的岩层受到承受不住的地球内部的压力的时候,地壳发生了断裂,这时地震就发生了。在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情绪激动,兴趣被调动达到极至。学生甚至主动拿出一张木板,从两边向中间挤压,使木板中间向上拱起,比喻地下的岩层在地球内部的作用下,形成了褶皱,在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木板突然断裂,这好比是岩层断裂发生地震。另外,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可见度差,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放大,有利于学生实验观察。有些实验,甚至用信息技术演示比实验演示效果会更好。例如杠杆是省力还是费用,必须通过实验,而比较用力点与支撑点和支撑点与重物点移动的距离时,则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更容易比较出来。又如肌肉收缩实验,要求学生摸着自己的膝关节后两侧的肌腱,体验哪些肌肉支持腿运动,学生还是难以搞清楚,但通过信息技术演示,学生就一目了然了。
总之,在科学实验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拓宽思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