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掘学生的习作资源
2009-03-10杜志民林锦灿
杜志民 林锦灿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要求为习作教学指明了方向,只要老师们就地取材,善于挖掘教材、校园生活、社区活动等资源,就能为学生习作挖掘一泓清泉,开辟一条通向快乐习作的道路,变“天堑”为“通途”。为此,我们进行如下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挖掘教材资源,捕捉习作灵感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本资源
根据教材单元训练重点及各课中不同的写作特点,及时引导学生进行仿写,使学生把自己融入作品中,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对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如在学习了《小 镇的早晨》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仿照课文再写一篇小作文——《校园的早晨》。学生仿照课文的形式、内容写出了校园早晨的静谧、安详的景象。
2、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资源
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配有生动的插图。这些插图除了具有趣味性、直观性、教育性,还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素材。教学时,教师可抓住插图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把静止的画面变成鲜活灵动的形象。
比如在《小音乐家扬科》一文中,文章写到扬科对音乐的痴迷,对小提琴的酷爱,使他忘记了恐惧走进地主的食具间,望着心爱的小提琴……课文就此打住,我们可以延续这个思路让学生观察插图,展开想像和联想,续写当时的环境、扬科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当时扬科为了看一看、摸一摸小提琴内心无所畏惧和即将实现愿望的狂喜的心情。我们还可根据插图的种类,采取不同的方法,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状景,或神形兼备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这样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习作的素材。
3、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一些空白点
课文中有些地方,作者为了节省笔墨,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往往只用简短的语句带过,或者只是概括交代,具体内容必须由读者去领会。这些地方我们可以把它进行素描详化,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如《开国大典》里有一句话:“两个半钟头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这都是概括的描写,我们可让学生想象其中的一两个人(如农民、学生等),想象他们当时的动作、语言、神态。这样就更具体化了,更能体会到当时人们激动的心情。学生不但深刻地理解了课文,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二、开发校园生活资源,激发习作热情
1、借媒体忆生活
生活像万花筒,有多少人或事如过眼云烟稍纵即逝,更何况是小学生呢?因而在列作中,我们可以借助实物、照片、歌曲、录像等媒体,再现生活,让孩子们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例如让孩子们写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感受,或写校园运动会的某个场面,这样的经历人人都有,与其让孩子们闷坐回忆,不如让孩子们拿出自己的相片或播放拍摄的录像等再现当时的一情一景、一言一行,淋漓尽致地将其再现眼前。孩子们在向大家展示介绍的过程中轻松走进当时的一幕,自然从生活中提取了素材。
2、扮角色演生活
针对儿童喜欢表现、擅长表演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孩子们扮演习作中的相关角色,进行相应的角色感受和角色体验,使孩子们人情入境,以此丰富孩子们的体验积累。通过惟妙惟肖地表演,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映入“缀文者情动而辞发”。生动的语言表达依赖于孩子们对所写事物的真情实感。比如《中彩那天》中,爸爸该不该把彩票归还给库伯呢?教学时,我们不忘利用这个资源,在课堂上展开了大讨论。讨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理有据,滔滔不绝,课堂异常活跃。经过辩论,大家进一步意识到爸爸的诚信,深化了课文的主题。随后要求同学把这辩论的过程记下来,大家都写得非常精彩。
3、做游戏爱生活
游戏是儿童认识生活和世界的重要方法,也是儿童和伙伴们交往和沟通的手段,游戏表演是低、中年段习作教学的主要手段,它可以使孩子们跨越低年级看图写话到中高年级习作这一道坎。例如教学习作《记一次活动》,教师与孩子们一起玩他们喜爱的游戏:贴鼻子。孩子们尽情、痛快地玩,教室里的欢声笑语驱赶了孩子们的习作恐惧。同时,孩子们心里一定会有很多感受,再让他们写作就水到渠成了。
4、进校园看生活
校园火热的生活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如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合唱比赛、经典诵读……都是孩子们自己亲自参加的,从开始紧张而又辛苦的训练,到比赛时的激烈场面,再到胜利的欢呼雀跃,失败时的垂头丧气,都是孩子们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抓住时机进行习作训练效果极佳。也可以写今天有同学迟到了,班级五项评比被扣分了,大家对这件事的看法;可以刻画校门口父母接送孩子的情景;考卷发下来了,让同学们写写发卷时的心情,写写这次考试的得与失;今天我跟好朋友闹别扭了……五彩缤纷的校园生活都可以成为学生笔下的内容。
三、利用社区资源激发习作热情
1、观察自然,描绘生活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大自然中集中了无数神奇美妙的东西:风雪雨露,鸟曹虫鱼,春天的生机勃勃,夏天的电闪雷鸣,秋天的碧空原野,冬天的寒冷萧条……这无一不能触发他们的灵感,写出本真作文。其次,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广纳信息。社会生活包罗万象,身边平常的一些人和事,都是写作的好材料,如可记下你驻足的一个镜头,记下你喜欢的一样东西,记下让你注意的一种声音、让你感兴趣的一件新闻……这样,让学生睁开明亮的小眼睛,竖起善于倾听的小耳朵,辨别世间真伪,体验人生百味,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这样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积累起来的点点滴滴就会在学生习作时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然后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去再现生活,激活学生心灵的感受,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能力,生活之水的闸门一旦被打开,学生就不会感到没有东西可写,没有感情可表达了。
2、参加活动,检验生活
我们的生活本来就平平淡淡,小学生的生活更是简单,多数时间家校两点一线。怎样拓展他们的生活空间,引导出“不平凡”的事儿来呢?我有意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引发学生探究的专题式活动——《小脚丫走天下》,促使“我是小当家,社区新风貌,农耕苦乐行”等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学生收益不少。举行“游家乡山水,谈社会变化”专题活动,孩子们的足迹遍及风景名胜,在忘情山水瞬间按下快门,留下旖旎风光,挥亳抒写内心情感。
3、了解习俗,丰富生活
惠安石雕巧夺天工,惠安的服饰魅力无穷,我们就利用这些独具特色的地方资源,开发了“惠安风情”的校本课程:包括“惠安石雕”、“惠安服饰”、“惠安名胜”、“惠安人文”等四方面。通过校本课程让学生了解家乡习俗,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如结合校本课程——《惠安石雕》,让学生自发组成探究小队,深入十里石雕长廊,人工厂、进企业,通过参观访问、查找资料、请教艺人,热情洋溢地写下了许多惠安石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佳作。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享受到的是纯情的大自然,体验到的是淳朴的乡土气息,沐浴到的是爱家乡的人文精神,倾吐的是真情实感的美文。这种专题活动,赋予了作文很有价值的素材,成为生活化作文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