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激发兴趣入手让学生“动”起来

2009-03-10逯秀华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1期
关键词:品德动手儿童

逯秀华

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行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门课程是品德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文化、科学教育的整合。作为教师,如何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活动在课堂中引导活动、发展活动,提高活动的实效呢?我认为关键在于一个“动”字。

一、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学生学习往往从问题开始。在课堂上,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再现丰富的、生动的、形象的生活事例,精心设计问题,制造悬念,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产生探索的需要,有了这个需要才能萌发内心的冲动,让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如在教《我为家人添欢乐》一课时,课前可布置每位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爸爸妈妈累了,你是怎样做的?(2)妈妈生病了,你又是怎样做的?(3)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学习、生活的?

二、注重讨论,激发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讨论是最常用的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辨析在思想品德中能起到既明理又导行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经常结合现实中的具体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评议,认清美丑;还可以自编一些讨论题,让学生分清是非,辨明真伪。如教《盲人摸象的启示》一课时,我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自编案例运用多媒体展示,组织学生讨论、辨析。如:展示有一个同学平时表现很好,遵守纪律、乐于助人。可有一次,他为了帮助一个残疾人寻找亲人,上课迟到了,不少同学指责他“不守纪律”。这样指责对吗?为什么?通过讨论、辨析,激学生口“动”在争议辩论中学生懂得了如何判断、评议一个人、一件事,要注意全面地分析,而后再作出结论。那位同学能热心帮助别人是对的,应该给予充分肯定,而他迟到却不是故意的,他的迟到与一般不遵守纪律有着明显的区别,无论批评者和受批评者都要正确对待。

三、结合生活,激发兴趣

新世纪、新形式,对于人的品德与生活也必然有新的要求。新课程要求学校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体现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我们作为品德课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创设情景,例如利用生活事件、运用生活问题等,去引导孩子听一听各种问题,引他们认真去思考,让他们有自己的思考和建议,在生活体验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又进一步“学会生活”。

例如《实话实说》之类的电视节目,这些节目都有相当高的收视率,都很有创意,深受广大学生欢迎。为此,我们的思品课堂也应多一些类似这样的创意。通过开放课堂,转换我们的脑筋,把课堂变成展示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舞台。品德课老师只不过是一个主持人——课堂教学的主持人,负责组织引导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展示自己的道德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充分展示的过程中,在心灵上有那么一点触动,在情绪上有那么一点感染,在情感上有那么一点体验。教学《旅游去》时,利用图片和录象直观展现,让学生观看并畅所欲言,把自己想说的都说出来,并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在秋游购物时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最后老师才总结学生的发言,并提出要求,这就真正促使学生心“动”起。

四、结合实践,激发兴趣

实践活动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探索情趣,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引发儿童学习的需要,有利于儿童对他们所接触到的生活内容、周围的环境、眼中的世界认真观察、发现、探究感悟,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认识,达到在做中悟、做中学的目的。《品德与生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比如教学《春天来了》,我设计了“我们心中的春天”的主题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动手实践,积极地将心目中的美丽春天用多彩的画笔画下来。

此外,我还通过让孩子动手做些小实验、小制作,来培养孩子的劳动和操作技能。例如教学《欢欢喜喜过春节》一课,我有意识地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剪窗花和拉花、吹气球、做灯笼,准备节目等,要求用自己的双手来装扮教室,喜迎新年。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孩子们不仅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还养成了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品德与生活》是集生活性、活动性、实践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把握一个“动”字,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儿童在活动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在真实的生活中,让儿童去感受、去体验、去领悟并得到全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品德动手儿童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好学者贤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品德
动手动脑多快乐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