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寓于语文 润“心”细无声

2009-03-10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1期
关键词:水罐荷塘荷叶

徐 芹

新《语文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之一,所以从一年级始,我把学生的情感培养作为带动语文知识学习的切入点,融情入境,以情带学,学中激情,学中自然渗透了德育,滋养了学生的心灵。

一、以身示范,抓住细节教育学生

德育无处不在,以前总是听别人这样说,自己对于这句话并没有太多的感触。在讲二册语文《松鼠和松果》时,却有了别样感觉。备课时并没有想到非得渗透什么德育,在讲到松鼠种下的果实长成了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树时,却衍生出了两个教育点:一个是爱护环境,保护树木,要像小松鼠那样,砍。棵树,要记得种上一棵;另一个是理解挺拔,由它教育孩子站队要像小松树一样,直直的,而不是斜着,也不是乱动。我一边引导,一边在讲台上模仿他们平时站队的各种不规范动作,孩子们哈哈大笑,我严肃地讲出要求,发现中午站队时孩子们的纪律好多了。可见教师只要有心,就一定能够抓住平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文明习惯。

二、精心准备,使学生学会合作

小学语文第二册的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在教学“快乐的夏天”一组的《荷叶圆圆》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体验美的情感:

在情境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我先用幻灯展示了一幅青翠欲滴的荷叶图,配上悠扬的音乐,把学生带到了夏日的荷塘去倾听荷塘里的悄悄话,开启了学生情感的大门。这时,进一步渲染气氛,用多媒体把这个童话世界搬到课堂,感受荷叶带来的欢乐。荷叶在孩子的眼中不仅仅是那一片片绿色的叶子了,它成了他们的朋友,是他们心中的小精灵。学生们还说要在荷塘边树一块牌子,不让别人破坏荷叶,让美丽的荷塘永远永远和我们在一起。这样,在课文的学习中学生不仅锻炼了朗读能力,而且从中得到了真实的美的体验。

在合作中感受团结互助的美。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学生之间的合作,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体会到互帮互助、共同成长的乐趣。

三、适时点拨,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新课标提倡教师要由主讲者变为主导者。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主观上改变观念,客观上改变做法。如:新编六册教材《七颗钻石》讲的是在一次大旱灾中一位小姑娘拿着水罐为生病的母亲出门找水,爱心使水罐发生了一次次神奇变化的故事。讲读课文后我提出了两个问题:

1、课文中,木罐发生了几次变化?课文中共有几处神奇的地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一样吗?2课文的题目为什么不叫《神奇的木罐》而叫《七颗钻石》呢?围绕这两个问题,孩子们认识到是爱心使水罐发生了一次次神奇的变化,深深地体会到爱的博大,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未来。

四、以情为导,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同样一篇课文,如若教师满怀激情地去讲,那么学生的情绪也会被调动起来,整节课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若教师情绪不高,整节课用平淡的口气与学生交流,那么收到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这是我在讲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得出的结论。

那节课,我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从我的言谈举止中去感受破坏环境导致的恶劣后果,孩子们在满怀激情地读课文、感受课文内容后,情绪激昂地怒斥小村庄的村民:“你们每砍一棵树,就等于砍去美丽小村庄的一部分”;“你们要多种树,要保护这个有山有水有树木的美丽的绿色家园”……孩子们各抒己见,在说出自己心里的愤慨之词后,对课文所蕴含的深远思想意义也就深刻感悟了。

有个家长在当晚给我打电话:“徐老师,今天你们学的什么课文呀?我儿子回家表现得这么异常。”我急忙问怎么了,他家长述说,孩子回家后,看见家长正在整理刚买回来的木料,准备装修房子,就大发脾气,说:“你们没看见环境越来越差吗?凭什么不让树木生活下去”诸如此类的情绪激昂的话语。说完后不再理大人,自己跑到小屋里生闷气了,家长在外面叫门愣是叫不开,只好打电话向我求助。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这节课必将影响孩子今后的行为。

所以说,语文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我们的行动、情感会在不经意间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影响。只要我们用心,就能够利用学校生活这个大舞台,时时、处处对学生进行德育。

猜你喜欢

水罐荷塘荷叶
七颗钻石
荷叶像什么
荷塘里的“怪物”
四季的荷塘
水罐与鲜花
荷叶圆圆
小世玉智闯荷塘
荷塘蛙鸣
荷叶游乐园
小蚂蚁喜欢躺在荷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