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书写人生

2009-03-10金海峰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1期
关键词:诗文弘扬中华

金海峰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上个世纪末由学界倡导、媒体呼吁、渐次成为政府认同、国家意志的一个目标和理想。从实事求是到以人为本,从与时俱进到小康社会,从和谐之路到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这些年已经逐渐结构成一个系统、磨合成一种共识、凝聚成一种力量和价值观,为人民的精神生活和国家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背景深厚、内容丰富、前景广阔的理论空间。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规划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中小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和国家语委等部门为更好地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联合发出国语[2008]1号文件,组织了“中华赞·诗词歌赋创作”和“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活动,这是在全社会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营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而推出的一项语言文化活动,旨在通过广泛诵读经典以及对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的原创性诗词歌赋作品的征集,引导广大群众体验中华语言的魅力,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水平,进一步挖掘与诠释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弘扬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为了贯彻执行中宣部、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委联合发出的文件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国民社会精神文化生活,切实提高当代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新世纪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国家语委领导班子、特别是语用司领导王登峰司长、张世平副司长等大力推动下,几年来各地相继举办各种形式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好评。

2009年国家语委将推出“中华经典诗文书写”活动,叫作“书写经典,传承文明”。让人们在学习书写汉字的过程里也能够更多地了解、关注、喜爱、弘扬我们的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典籍里灿烂的中华文明。

“中华经典诗文读写”活动,不仅是对“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具体实施,也是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落实,是迄今为止国内开展传统文化传播最符合国情、最具深远意义的一项举措,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意义。所以我们叫“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这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一、“中华经典诗文读写”活动的理论认同

1、当物质生活达到基本满足之后,拿什么慰藉我们的心灵?当这种需要层次提高的意识产生形成之后,人们就要自觉不自觉地寻求精神食粮,寻找心灵故乡,这是一个存在于人们心灵世界的永恒主题。无论是唐代崔颢那首千古绝唱《黄鹤楼》,留下让诗仙李白不敢题诗的佳话,还是这个话题的延伸——余秋雨写过的一篇散文《乡关何处》,也不管是北大奇才教授李零先生对《论语》的另类解读《菠家狗》,还是在全国媒体界都小有名气的一栏节目《回家》,都是这个问题、这种需求的不同形式的表现。

2、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一个旧世界,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过去我们是革命党,现在我们是执政党,角色转换必须要带来话语的转换。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但是在淡化阶级、提倡和谐的今天,必须与时俱进,要有新鲜的思想血液充实它,必须要有中国特色的思想理论与之协调发展。意识形态影响着上层建筑,使之更好的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共发展,这是政治改革的思想基础,也是构建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前提。

3、纵观中国历史,每当社会发展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必然回归。这在历史上几经现象反复,已经固化为一种规律。在多元文化共存、和谐发展的前提下,我们起码要在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共存、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共存、虚拟文化与现实文化共存、俗文化与雅文化共存的和谐发展中给我们自己的传统一席之地。更何况还要强调主旋律,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积极进取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4、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什么是共有?共有就是你的、我的、他的。从空间上看,包括大陆的、港澳台的、海内外全球华人的;从时间上看,应该是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是一以贯之的,是传承一统的。那么,哪些文化元素和系统具有构建共有精神家园的条件和资格呢?这时空交叉,舍我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还会有谁能担当得起来呢?

二、“中华经典诗文读写”活动的国学传播背景

在社会变迁、转型的背景下,在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大论域里,国内外呈现几种态势:

以杜维明为代表的新懦家和国内外专家学者,将视野投射在不同语境下的传统文化发展研究,或执中鉴西,或专注东亚,或整理国故,或创立新说,把大量精力放到对传统文化本身进行梳理、抉择、解构或重建工作中。

以中国人民人学开设国学班、组建国学院为标志,一批高校设立国学研究机构,如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首都师大、山东人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国学研究机构,意在培养学术精英,为传统文化深度研究,提供人才资源。

由国家汉办发起,拟在全球设立孔子学院,虽是借孔子之名树立文化品牌,旨在推广汉语,但语言沟通的深层必将是文化的交流与思想的传播,此举价值重大,意义深远,是百年来我们把两方文化请进来之后,有意识地把中华文化送出去的一次互动。在与其他文化对话、交融的过程中,必将有精彩的一幕出现。

以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为代表的各类国学讲座,在社会上传播广、影响大,是借助媒体优势传播传统文化的成功典型。

以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华孔子学会为代表的各种学术团体的建设,在聚拢现有人才,团结志同道合的人士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更多学术活动提供了机制、平台。

基于对上述理论的认识和背景的了解,在青少年中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与书写活动,就更有现实价值: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不仅在于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核心精神,也在于它基于人生伦理、不离日用常行的普世性特征,更在于它直指人心、改变行为,扩而移风易俗、文化社会的实践功能。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与书写活动的最大功能,就在于它直接有效地改变青少年的观念与行为,聚精神、养志气、修身心。马克思说:“哲学家从来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但真正的关键是改变它”。教育改变观念,观念化为行动,行动形成习惯,习惯铸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与书写就是一个“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系统工程。

三、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读写”活动的一些思路

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一定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利学发展观,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普及、研究、传播、交流,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作出新的贡献。

“人能弘道”。我们各级各类学校、与教育相关的社会团体,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社会资源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把“中华经典诗文读写”打造成自己的特色项目:

1、相关高校、研究机构、学术组织利用科研优势,开展与“中华经典诗文读写”相关的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工作;

2、古典文学、语言文字、播音主持、书法家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可以面向中小学教师开展师资培训;

3、有关部门还可以组织推荐专家深入中小学校和其他机关、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学习者提供朗读示范指导活动;

4、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民族节日为契机和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我们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读写”活动,是为了很好地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但也要注意防止一些不良现象:第一,不能借助我们推崇我们的传统文化来削弱马克思主义;第二,不要借助传统文化复兴搞复古;第三,不要借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搞封建迷信;第四,不要借助传统文化的复兴进行商业炒作;第五,不要借助传统文化的复兴、民族文化的繁荣来排斥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这和我们的“和谐”具有共同的要求。

在多元文化并存的时候,我们不能不向自己的民族文化汲取营养,这种民族文化给予我们更多的东西是什么呢?是她的主体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的精神动力,这种精神上的动力强调道德伦理,在个人来讲是个人积极进取的心劲;在企业来讲就是企业文化;在部队来讲就是“亮剑”精神;在一个民族来讲,那就是这个民族勇往直前、积极进取的民族之魂。

猜你喜欢

诗文弘扬中华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走遍万水千山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叶诗文:成功的5个关键词
弘扬国学文化 畅游艺术天地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