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农村学校校本科研的实效性
2009-03-10王义斌
王义斌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学校所面临的改革压力也越加明显了。因条件所限,很多的农村学校的教师,没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了解新的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中,应该把握的重点环节以及应该怎样的更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与指导。很多的教师还是在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授着新课改后的教材。这样就导致了新课改与教学实际的脱节。面对这一问题,许多的农村学校已经开始选择适合本校实际的解决办法。有的学校采取派教师走出去学习,请城里学校的名师来校做示范课的形式来提高自己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有的学校则充分利用农远工程,通过远程卫星接收系统,组织教师学习国家名师的教学示范,学习名师的教学思想以期提升本校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水平:而教学业务指导部门,也通过组织城里学校牵头农村学校为主的连片教研活动,帮助农村学校提高教研能力与教学水平;当然更多的还是农村学校根据本身所存在的问题,通过科研课题立项,以校本科研、校本教研的形式来解决。
正是由于各个学校都已经充分认识到校本科研的重要性,对科研立项也都有了很高的积极性。因此我们看到,学校里的教育科研活动已经开展的轰轰烈烈了。但是如果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还有很多的课题立项研究还缺乏实效性,还不能真正的做到通过科研课题研究更新教师理念、提升学校品位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真正使教育科研落到实处,使校本科研真正的发挥其作用呢,以保证校本科研的实效性呢?笔者以为需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充分认识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摈弃功利思想
在农村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就是要根据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实践操作研究或是理论上的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回过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农村学校因其自身条件相对薄弱,研究能力不足也可以通过一些参与性课题的研究通过总课题组的指导,帮助自身了解教育科研的过程,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其积极意义是很明显的。
然而在具体的农村学校开展的教育科研活动中,一些学校是为了提高学校的“档次”或“知名度”,或是因为上级的业务检查的需要不得不指派几个教师搞几个课题以装点门面等等。还有的是一些学校教师为了评职晋级以及骨干教师评选,评优评模的需要,通过科研课题实验为自己获取多一点的证书,有着极强的功利性。由于认识不到位,所以搞科研不是真抓实干,做表面文章。立项时积极,研究时消极,结题时东拼西凑;或将课题研究置于教学之外,造成教学科研“两张皮”;使学校的教育科研的实效性大打折扣。我们都知道科研是非常严谨的,以功利性的心态来从事教育科研,自是不会有好的成果。
二、提高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消除存在误区
农村学校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可以通过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可以及时的了解国内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及动态,有利于自身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的提高,可以加速在自己的成长,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当然,还有很多教师在从事教育科研的认识上存在着误区。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是教书,搞科研会分散精力,导致教学成绩下降,成绩下降便会“下岗”,将搞科研与提高教学成绩对立起来;还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理论水平低,搞科研不知如何人手,担心花了力气也搞不出名堂;认为搞科研是专家学者的事,与普通教师无关,而上好课提高教学成绩才是真功夫,而搞教育科研不过是花拳绣腿罢了,只是形式上的摆设而已。这种种认识,其实是把教学与教研、与教育科研完全割裂开来。这实际上是教育教学上的短视,对于学校长远的发展和教师自身长远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三、合理选择研究方向,强化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对于农村学校,要认真搞好校本科研,切实通过开展好课题实验研究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首先就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恰当的选择研究方向,进行课题立项。其次,为求校本科研的实效性,在立项课题实验方案的设计上;在实验研究的内容、方法、步骤及时间的安排上;在实验教师的选择上都要进行认真的调研,要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资源,保证立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并通过实验课题的具体操作,完成课题实验任务,达到实效性的目的。
农村学校在从事课题立项研究时,切忌在课题的设计、论证时,过于偏重于理论,而对实施步骤及具体操作过程的设计简单、空泛。因为那样,在课题立项开始具体实验运作时,就极可能会遇到操作上的障碍,以致课题实验很难继续进行下去,甚至导致整个实验的半途而废,这将严重地影响校本科研的实效性,甚至挫伤实验教师的积极性。
农村学校开展教育科研还应避免以一篇论文或是一个结题报告就代表一项课题的做法。而是要通过实验课题的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通过课题的实验研究得出解决问题的规律性的理论或是教学模式,继而更好的指导学校的教学工作和教研活动,促进学校的进步。在农村学校对于教育科研已经引起高度重视的今天,强调加强校本科研的实效性,注意避免从事校本科研的误区,仍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