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的孩子也享受优质教育
2009-03-10吴飞
吴 飞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位于浙江西部,是1985年设立的衢州市市辖区,也是衢州市委、市政府的所在地。建区以来,随着柯城区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取得了较快发展。踏上衢州市这块热土——柯城区,就有一种厚重的感觉。回首23年,审视现在的柯城区农村教育,可以说,她站到了时代的“制高点”上,她在浙西大地中崛起了,成了浙江省的教育强区,真正实现了让农村的孩子也享受到城市优质教育的伟大工程。柯城区的农村教育,一路走来,风风火火,走在人们的视线里,走在历史的视线里,更走在全省、全市的前列。
一、看教育变迁,负历史重任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这里建有全国仅有的两座孔氏家庙之一——南宗孔氏家庙;这里四省通衢,毗邻福建、江西、安徽,自古处在交通要冲;这里资源丰富、生态优良,是全国九个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之一;然而,在浙江这个经济高度发达的省份,这里却仍然属于浙江省的发展中地区……
尽管衢州经济不是十分发达,但因为受南宗孔氏文化的世代熏陶,却一直抱着“教育强区”的发展目标——在柯城区教育体育局看来,他们更喜欢用“适度超前发展”来规划柯城区农村教育事业。
一位哲人说过,一切都会过去,惟有思想生生不息;一切都会消失,惟有救育文化亘古长存。
带着探求的心态,走近柯城农村教育。一页页翻开它气势磅礴的发展篇章,了解柯城的过去,展望柯城的未来,感受柯城农村教育的变化与腾飞,心中原有的疑惑和惊叹也渐渐化成了一种深深的敬意和感动。
23年来,柯城区农村教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5到1996年,以争创“两基”为目标,实现第一次教育布局调整,主要标志是完成了农村学校危房改造任务,1996年下半年与全省同步通过“两基”验收。第二阶段从1997到2002年,以高标准高质量“普九”为目标,实现第二次教育布局调整,主要标志是完成了破旧校舍改造任务,2000年开始全面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第三阶段从2003年开始,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争创教育强区为目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农村基础教育“五项工程”开始实施浙江省政府提出的“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高标准地实现了义务教育的各项指标。从2003年开始,柯城启动了基础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子女免费入学工作。以上这一切宏大的工作为让农村的孩子也享受城市的优质教育奠定了基础。
二、抢历史机遇,决胜制高点
走过23个春秋的柯城教育,特别是近年来的跨越式发展、抢历史机遇、决胜制高点,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潮平岸阔、百舸争流、风正劲足、千帆相竞、生机勃勃、动人心魄的美丽画卷。
转变了办农村教育只解决了“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课桌凳”基本需求的观念。通过合理的布局调整,适度集中办学,扩大办学规模,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现代化教育水平,实现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也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柯城属浙江经济欠发达地区,许多学校,特别是广大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当薄弱。为了改善农村学校师生的学习生活环境,自2003年起柯城在浙江省率先启动了“四改”工程。
“四改”工程实行“分三步走”的战略:2003年实施“改水工程”,对农村学校的水井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整改,让广大师生喝上了干净水、放心水。2004年实施“改厕工程”,让农村广大师生用上卫生环保的厕所。改水改厕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农村学校的用水如厕的条件,还带动了当地农村的改水和环境整治工作,被当地群众誉为“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通过努力,改水和改厕工程如期圆满完成。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中小学的卫生条件,确保了农村广大师生的健康和安全。
2005年起实施“食宿改造”工程,切实改善了农村学生的食宿条件,被浙江省教育厅誉为“最快最好”。同时加快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近几年来是柯城农村学校面貌变化最大,办学条件改善最快的时期。实现了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漂亮的是学校的厕所。这一点都不夸张,学生公寓,有独立的阳台和卫生间。这样的学生公寓足以和大学的公寓楼相媲美。
“四改”工程的率先实施,也从正面说明了柯城农村教育事业的勇于改革和不断创新。面对教育新形势,柯城教育局的领导又审时度势,及时提出要尽快实现“硬件转向软件,数量转向质量,外延转向内涵,粗放管理转向精细管理,努力办全面高素质教育”。全面高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好高素质教育的根本。教师队伍建设关键在校长,抓住关键,培训校长,柯城区在这方面又走在了前列,这是柯城教育局的领导又一创新和尝试。
城乡教育的差距,教学设施的差别是其中之一,但关键是教师队伍素质的差别。近年来,柯城教育局加大了农村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积极探索实施“名师资源共享工程”。
目前,柯城农村中小学呈现出一幢幢崭新高大宽敞明亮的校舍、操场上做起了以往农村学校想也不敢想的塑胶跑道;学校设备添置齐全、班班已经配备多媒体设备、校校配有计算机室、实现了校校通广播系统、电视闭路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全区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开课率达到100%。柯城农村中小学踏上了农村学校教育的现代化之路,为让农村的孩子也享受城市的优质教育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促均衡发展,扬帆新征程
柯城区共有农村学校45所,学生28827人,占全区学生总数的73.7%。长期以来,由于优质的教育资源向城区集聚、优秀教师向城市单向流动,广大农村孩子却难以得到优质教育,农村完小成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
面对日益突出的教育资源矛盾,柯城区教育体育局局长陈先福提出“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可以率先发达;让农村的孩子也享受城市的优质教育”的理念,在围绕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协调发展这一主题上,以改革教育管理体制为突破口,在全省率先探索试行“教育托管”。
渗透——城里校长下农村。从2002年起,柯城区选派市区学校“学科带头人”、“省市区级教坛新秀”或“拔尖人才”到农村中小学担任校长,将城区示范性学校、强校、名校的管理规范、教育理念等带进农村学校,推动农村校园管理模式的转轨,帮助农村学校从以往较多的业务型管理逐步转移到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管理,激发了农村教师教科研的活力,大批农村教师实现了在教科研活动中与市区教师共同成长。
试点——喊区强校接管农村弱校。2006年柯城区开展城区“强校”、“名校”结对托管农村“弱校”的试点实践。鼓励强校的资源向弱校倾斜、流动,以达到优质资源共享。
推进——城区学校接管农村完小。2007年6月,柯城区教育体育局出台《关于市区强校名校托管农村完小的实施意见》,在前期试点基础上,正式启动城区名校、强校托管农村完小工作。通过“一校两区”的城乡联动,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深层次地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以托管方在学校日常管理、制度建设、教育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已有的优势和经验,加强对被托管学校的统一管理和科学指导,优化办学条件,规范教育管理,同时向完小输入骨干教师,实现强力渗透。
自“教育托管”模式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柯城区的教师资源配置逐步均衡化,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有了较大提升。
一项通过“渗透、试点、推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创新之举,使全区92.8%以上的小学生都在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之下,真正实现了让农村的孩子也享受城市的优质教育的愿望。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捧着沉甸甸的收获,从一路拼搏中走来的柯城教育人已经再次踏上了新的征程,他们并没有因为眼前如潮的鲜花和掌声而停下前进的脚步,昨天的荣誉都将成为遥远的回忆,因为有更高更远的奋斗目标在等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