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黄光裕时代的国美
2009-03-09吴建岳
吴建岳
黄光裕的“离去”无疑是国美旧有商业模式的转折点;而接下来,国美如何处理与供货商的关系、如何应对来自苏宁的竞争压力,却是一个沉重的问题。
刚过去的2D08年似乎给国美开了个玩笑,眼看着这一年快过了,一直很霸气的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黄光裕突然被查出经济犯罪问题。这一次,问题严重,这位中国第一首富至少短期内难重返国美了。
不久陈晓兼任国美电器董事会代理主席,全面掌控国美。另外,国美电器发布公告称,国美已暂停黄光裕行政职务,其妻子杜鹃也辞任董事,黄光裕委托国美电器副总裁王俊洲、魏秋立签署公司文件,代其行使权力。
即使如此,对位居中国家电连锁企业老大的国美来说,企业高层发生的人事突变在短期内造成的影响,让国美新管理团队面临考验。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冲击给供贷商们带来经营压力,而国家支持的“家电下乡”又给家电厂商带来机会,能否把握复杂的局势下中蕴藏的机会,直接关系到国美与竞争者的差距。
而在当前,国美最大的压力却在于“维稳”。
特殊情况下的厂商关系
由于企业内部发生大变动,导致合作伙伴停止供货甚至逼债,乃至逼垮企业的事情并不是没有。国美庞大的规模每天都需要巨大的现金流来支撑运营,但并没有遭遇逼债。
国美有数千家供货商,国美欠他们的钱少则几十万几百万,多则上亿。供货商们显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国美的基本经营还不至于恶化,如果国美经营正常,这些债务是百分百可以收回的;一旦资金链断裂,这些债务很可能就收不回了。可以说,除了国美员工外,最不希望国美倒下的人就是供货商。
08年的现实是,年初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但下半年却大幅下跌,提前囤积原料的家电厂商们被套在里面。为了消化库存,以及在经济危机的年份中刺激消费者购买,家电厂商们也更需要借助渠道的力量。虽然目前黄光裕“已去”,但国美“青山依旧在”,这些家电供货商仍然需要重视与国美的合作。
另外,从竞争角度考虑,国美和苏宁在国内一二级城市家电市场处于垄断地位,二者间的竞争至少可以让供货商们有两个供货选择,大型供货商还可左右逢源从中获益;如果国美垮掉,那么苏宁自然会一枝独大,在渠道强势的时代,这会让各家电品牌们的话语权更显弱势。于是,供货商们此时力挺国美,以稳定国美与苏宁二者相对制衡的竞争局势,从长远来说对自己是有益选择。
事实上,现在国美对供货商们态度也“亲和”得多。2008年11月27日,黄光裕被隔离调查后第8天,各大供货商老总造访国美总部,国美高层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不但所有的高层都亲自出来迎接,并详细向各位供货商解释当前国美电器的经营状况,请供货商们继续给予信心、正常供货。2008年底,国美每年例行的重要供货商老总年会在香港举行。会议期间,供货商们感受到了国美高层空前热情的招待。这次会议上,陈晓表示将带领国美上下一心、共度难关。
在此之前,黄光裕“主政”下的国美是很难拿出这种亲和的,头顶“中国首富”光环的黄光裕霸气十足,向来对众多家电供货商态度傲慢。而现在在危机之际,国美立即对供货商采取安抚措施,如承诺改善款项结算周期等,通过300亿元的大单采购稳定供货商。
资金压力,或促使国美调整经营模式
一直以来,中国家电连锁企业快速扩张的重要基础,就是他们与供货商的合作关系。“店是租的,货是厂家的,营业员是经销商的”,这句话描述了其中的基本合作,但里面的操作更为复杂:厂商的货由连锁大卖场代销,连锁大卖场先货后款,货卖出去后按一定比例“吃”“扣点”(有的为销售额的10%);不仅如此,连锁大卖场还会收取厂商的“进店费”和“促销费”以及占用厂家的销售回款。
如此繁多的收入来源,也构成了国美商业模式的关键部分。在国美的黄光裕时代,一方面国美通过开更多的店来维持营收;另一方面,黄光裕进行着服装城、地产等项目,甚至参与股市的资本操作,这些项目无疑需要国美大量现金流的支持。这反过来又会刺激国美对家电供货商销售回款的占用,以及对许多“杂费”的收取。
但当前,国美的商业模式已经是险象环生。
首先,零供关系面临转变。
我国家电业产能过剩,企业产品利润微薄还得切一大块给家电连锁业,这本身就潜伏着危机;而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家电企业的经营更为紧张。有供货商表示,虽然与国美的合作依旧,但会“多卖货、少供货、勤收款”,以加快资金的周转,来降低经营风险。甚至有供货商表示,当前经济低迷之际,放弃掉一些不赚钱的业务也在所不惜。相比国美,2008年以来苏宁加大了对供货商的预付款比例,以及部分加大了现金的支付。在缓解厂家资金压力的同时,苏宁也从厂家那拿到更低的产品价格。可以预想,这些低价产品会在卖场中为苏宁带来价格优势,增强苏宁在终端的竞争力。
其次,苏宁的强势给了国美更大的竞争压力。
08年岁末,苏宁推出了新年开店计划:09年将新开超过200家店面,预计到2009年年底店面总数超过1050家。这些店一部分开在一二级市场,另一部分是为国家的“家电下乡”计划作准备,开在三四级市场。目前来看,一二级市场的家电销售已趋饱和,而三四级市场随着国家政策调整已展现出大的市场空间。相对苏宁而言,国美采取收缩战略,已宣布2009年资本开支计划只有2008年的1/4。如苏宁09年的开店计划顺利实施,那么无论是在店面总量上还是分布上,国美的行业老大地位岌岌可危。
再次,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国美自身的资金面临窘境。
从报表上看,国美08年中期的资产负债率达69.83%,而国美此前的多次大规模收购还带来资金压力和管理压力,2010年还面临46亿元的可转债偿还压力。国美从哪来获取资金缓解压力呢?一直以来,国美的现金流有三个主要来源: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供货商货款沉淀。但在当前,银行不敢放心借贷,而国美自有资金短期内难有突破性增长。近期传闻长虹、海尔、海信等家电厂商可能联合持股国美,以及国美寻找战略投资者,都折射了国美的资金困局。相比之下,与供货商修好,扩大供货商货款成了无奈之选。
但另一个问题是,国美对供应商收取的费用已经够多。08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截至9月30日,国美前三季度实现经营利润18.7亿元;毛利润和其他收入分别为35.7亿元和25.2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27.98%和39.40%。其中“其他收入”一项主要来自于供货商的进场费和促销费用,这部分收入已经超过其经营利润。
于是,要获取供货商更多的支持,是缩短他们的结款周期,还是减少对他们收取的额外费用?这成了国美左右为难的选择。
单店盈利一直是家电连锁业关注的焦点。2007年,苏宁每元租金实现的销售业绩达到38元,而国美同期只有27元;苏宁同比门店收入增长近17%,而国美仅为3%。从08年的三季报看;国美前三季度828家门店实现净利润15.93亿元,平均单店产出192.39万元;而同期苏宁784家门店实现净利润17.12亿元,平均单店产出218.37万元。而与国美相对比,苏宁近两年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大幅提升,而其他业务毛利率的占比则有了较大的下滑。
这些都构成了苏宁业务转型的基础。苏宁现在在简化零供关系,它与供货商的合作建立在价格多高、苏宁销售多少的基础之上,而这个新模式的就是“吃差价”。
面对当前网上直销的快速发展以及“家电下乡”的政策扶持,可以感受到的是,不论国美还是苏宁,家电连锁企业所面对的行业调整已经远远超过单纯的“厂商博弈”。对国美来说,黄光裕的“离去”无疑是国美旧有商业模式的转折点;而接下来,国美如何处理与供货商的关系、如何应对来自苏宁的竞争压力,却是一个沉重的问题。不管怎么说,后黄光裕时代,是国美模式调整的一个契机。
责编/谢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