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09-03-06杜光永
杜光永
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未来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又是人才使用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需要不断的改革,我们提倡的创新教育,不但要在教育的设备、手段、工具上更新,更重要的是在教育观念上更新.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实施创新教育首先是进行创新意识教育.
一、什么叫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育中,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者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以及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二、在数学课堂上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
1.优化创新心理,激励创新意识.创新过程并非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诚挚的热情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此外,个性在创新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个性特点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创新成就的不同,而创新个性的发挥既有主观因素,又与内在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是主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多与学生沟通,营造和谐、宽松、乐学、民主、平等、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学习氛围,优化他们的创新心理.创新意识是人在周围事物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要参与其中的强烈情绪冲动.这种情绪的冲动程度贯穿在每一个行为表现的过程之中,冲动的积累和连续性决定着创新行为的质量和成果.这里,意识是行为的指南,能力是行为的保证.人的创新意识从孩童时代开始发展到做大事、创大业的创新人才,是极为漫长和艰难的.在这个过程中,担负中学重要学科教学任务的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启动创新思想.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推广探究;通过新知识,引导学生求新探究;通过快捷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直觉探究;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求异、求巧探究等途径,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2.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数学学科中有些知识是非常抽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或很难去感觉得到的东西,这些知识仅靠口头的描述是很难引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思维.这时让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效果,创设更加直观便捷的课堂教学情景,将所学的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乐趣,让学生由苦学变乐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创新.
3.注重问题的教学,以问促思,以问促变,以问促创新意识的培养.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年轻从教时,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他总是想办法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问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喜悦、自信,从而对学习数学充满兴趣.好的问题应充分体现必要性和实用性,能激发认知需求,好的问题能诱导积极探索,促进知识的深化;好的问题往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内在联系的交叉点,更是创新思维的启动点;好的问题能促进学生展开积极的活动(包括操作性活动、思考性活动和实践性活动),从而获得主动发现地机会.(1)问题的来源及选择.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发现书本的问题,收集大家思考的错误问题,根据生活实际的需要所提出问题作为问题的来源.(2)讲究问题呈现方式.对于问题,教师应把它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最好能由学生根据情境自己发现问题,将发现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展示问题的过程,因为对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来讲,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3)问题的解决.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独立操作(或思考)还是集体研究(或小组讨论)?是先独立研究再相互交流,还是带着问题看书自学?这与所研究问题的难易程度有关.通常的做法是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活动,将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数学交流的教学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交互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及时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及问题解决后进行小结,将触发思维的因素(即问题是怎样想到的?是什么使我这样想?为什么这样想?)进行显现,将引导思维的方法、策略进行提炼,让学生分析把握,为今后创新思维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