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教学思考

2009-03-06朱兴丰

消费导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教学理念教学效果

[摘 要]“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的公共政治理论课之一,课程具有时代性、时效性和政治性的特点,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和方法,突出课程教学的理论性、现实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关键词]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教学理念 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朱兴丰(1980-),男,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从事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教学和研究。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以下简称“世经政”)是教育部规定的全国高校学校的马克思主义公共理论课程之一,具有综合性、理论性、现实性、政策性很强的特点。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课程的特点,笔者认为“世经政”课程应该进一步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突出课程教学的理论性

“世经政”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有它自身的理论体系。从教材体系结构和各章节的内容看,它主要侧重于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关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基本观点、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关于当今国际问题的重要论述和我国外交政策的教育,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主要国际力量在经济、政治、对外关系和对外战略方面的地位、作用、影响、发展变化及其原因,在复杂的国际斗争中辨别是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理论性教学。

强化课程教学的理论性需要教师深刻把握教材,理清教材体系中基础理论问题。一般要把握两条主线:一是二战后世界经济与政治演变的主要进程、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二是中国的外交政策、国际战略以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两条主线相互呼应,体现了中国与世界的辩证关系。由两条线索引申出三个基础理论问题,:一是国际关系行为主体,二是国家利益,三是综合国力。三个问题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笔者把它们放在导论部分讲解。世界的经济政治活动、国际关系矛盾变化发展都是国际关系行为主体活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任何国家从事外交活动都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国家之间关系的调整、国际格局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国家利益的分化和组合;综合国力决定主权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活动的威信和作用。所以,教师首先要把这三个基础理论问题交代清楚,才能为讲解诸如关于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分析和批判,关于帝国主义、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分析,关于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等重点理论问题打下坚实基础,从而增强教学的理论教育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理性思辨能力,知晓事情的来龙去脉,把支离破碎的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

二、突出内容教学的现实性

“世经政”课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教师在授课时要根据国际形势的新特点、新变化,及时调整、补充新内容,努力做到与时俱进,以满足学生“求新、求热、求深”的渴望。

课堂讲授的重点放在影响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变化,以及对中国当前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国际问题上。如果说教材必须涵盖“教学基本要求”的内容,对问题的阐述应当比较全面的话,那么,课堂上的讲授则应选择重要的和现实性较强的内容。这样做,也可以缓解这门课内容较多与课时较少的矛盾。在课堂讲授中,我们将自二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以及各主要国家经济政治和对外关系的发展,梳理成清晰的线索,具体内容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掌握,而重点讲授如下内容: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美国的新经济、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中俄关系、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最新发展等。

将国际社会最近发生并具有重大影响的国际事件及时补充进讲课内容。尽管这门课不是时事政治课,但是,随时跟踪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让教学融入生动鲜活的材料,充满现实感,应是这门课突出现实性的题中之义。我们在结合理论对学生进行时事解析时,还注意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在每一次上课前都形成惯例,提问学生近一周内发生的国际重大事件,并对此进行评析,从而改变他们过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学习态度,逐渐形成关注国际新闻的习惯。

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趣味性能起到活躍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就要改变传统教学普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视作消极被动的客体,课堂教学采取“我讲你听、我灌你通”的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千方百计改进和丰富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第一,“沙里掏金、精益求精”,深入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由于教材内容较多,纵横交错,知识点密集,每个事件的背后包含着鲜为人知的故事。教师备课和课堂授课时,就要抓住学生的心理上的好奇心,挖掘事件后面有重大价值的典型人物、事件或名人轶事,结合讲解的内容,进行精彩的描述。如讲到有关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这一内容时,可以讲解二战后美国历任总统的个人背景及其在政治舞台上的一些故事,通过总统背景和故事的讲解来带动学生学习二战后各届总统执政时期确立的外交战略,从而达到增加学生知识容量,扩大视野,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第二,通过创设问题来引导学生思维,启发灵感,培养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地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愿望。”因此,教师要有准备、有意识地创立问题,促进学生开动脑筋,培养研究问题的能力。这种“互动”既可以在课堂进行,也可以在课前或课后进行。

大学生是对新事物、新观点最敏锐的一个群体,而实践表明,大学生对于解决难点、疑点、热点问题具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如果能抓住这此焦点,深入分析,即便理论不十分成熟,也能引起学生共鸣,取得良好效果。当然,教师在授课时要通过合理的教材安排,注意趣味性与严肃性的辩证统一,趣味性与知识性相融合,寓庄于谐,寓教于乐,不搞与内容毫无关系的浅俗的故事讲解和评论,更不要搞无谓的低级趣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世经政”课不是一门只讲现实而不讲基本理论的课;只强调专业性、学术性,而忽略它的思想性,只把主要精力用来解释马克思主义关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的基本观点,而忽略用这些理论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以及世界中的中国,是不妥当的。这门课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学术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相协调,保持课程直面现实,内容丰富,贴近时代,同时又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导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体会、多琢磨、多实践、多总结,就必定能使这门课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参考文献

[1]李景治、林甦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绪论第1页

[2]吕有志、戴德铮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本科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前沿第2页

[3]转引自王京常《培养语文学习兴趣的三个环节》,载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17期,第20页

猜你喜欢

教学理念教学效果
关于提高开放电大“统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探讨
钢琴对环境污染的探讨
浅议课堂教学与管理的体会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