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工业设计的误区
2009-03-03肖思思
肖思思
在2008年12月举行的“2008广州国际设计周”上,来自珠三角、中国台湾、英国等地的专家为珠三角中小企业支招:工业设计或能为中小企业制造腾飞的“翅膀”,前期在设计上的投入,日后将为企业赢得意想不到的发展。
东菱电器是广东佛山一家小家电企业。1988年创立时,还是一家生产电吹风机的小作坊。上世纪90年代初,该企业开始接受西方小家电OEM订单,进行代工生产。从2001年起,东菱开始重视工业设计创新,频频推出创新设计产品,每年的销售额以超过50%的速度增长,利润从2000年不足5%上升为2006年的10%以上。如今,“东菱”已经成为在欧美市场上颇有影响力的小家电品牌。
东菱集团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创新设计中心总监廖志文说,在这次金融海啸中,身边一些加工型出口企业正在面临困境,而他所在的企业发展势头很好,这与坚持设计创新分不开,他的公司创意部门一年至少要完成8个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项目。
面对金融海啸的冲击,来自英国的工业设计专家约翰·赫斯科特(johnHeskett)认为,中小企业尤其应当早点做好调查,迎合市场需要、科技趋势、社会文化趋向去做设计,这样才能从长远摆脱没有品牌的困境。
专家认为,社会各界对“工业设计”的认识亟须走出四大“误区”:
误区一,设计就是外观艺术设计。中外专家一致认为,设计不仅是外观设计,还包括整个产品的功能创新等等。广州市美术学院院长童慧明认为,珠三角多数企业止步于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权”,而不是长远意义上的设计创新。来自广东省知识产权局的权威数据也显示,1995年广东专利申请量首次居全国第一时,全省当年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仅占专利申请量的6%,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发明专利也才达到目前的20%,大部分是外观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误区二,设计创新不如价格战。童慧明认为,正是珠三角中小企业追求“规模最大”、“销量最大”的低价同质化竞争战略导致了珠三角很多中小制造业品牌形象严重受损,在消费者心中被贴上“低价品牌”的标签,成为品牌价值感提升的“拦路虎”。
误区三,“挑大白菜”式的设计合作。长期从事工业设计的浩汉产品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常务理事陈文龙介绍,很多中小企业并不重视工业设计,在选择设计公司进行合作的时候,往往是价格低廉者胜出,更有企业直接花几千元钱到校园做一个设计大赛,一次性收罗几千幅作品再慢慢挑。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设计必须依靠长期的战略合作,才能完成一系列的配套。
误区四,设计不如抄袭。随着我国的知识产权政策日益健全,珠三角不少企业成为知识产权纠纷中的被告。我国的家具业甚至因为模仿而被米兰家具博览会整体拒之门外。针对这些情况,专家呼吁中小企业尽早走出“设计不如抄袭”的误区。
责任编辑林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