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如何推动中国名牌建设
2009-03-03王秋韵朱勇
王秋韵 朱 勇
2008年9月中旬,“三鹿事件”爆发,9月2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网站公布消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的要求,国家质检总局不再直接办理与企业和产品有关的名牌评选活动。
一时间传闻四起,质检总局退出了名牌评选活动,2D08年的名牌评选工作停滞,中国的名牌战略该如何继续?对此,原航空航天部部长、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主任林宗棠接受了本刊的专访,结合当下金融危机背景,就如何推动中国名牌建设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要抓住世界金融危机的机遇继续推动国家名牌战略
1990年,时任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主任的林宗棠提出了中国名牌建设的“千十之梦”,即“通过10年的努力培育出1000个中国名牌、10个或者更多世界名牌”的培育工程,从整体上提高中国品牌的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2001年至2007年底,扣除复评和取消名牌的数目,名推委共评出中国名牌340类、产品总数1913个,中国的世界名牌10个。如今,“千十之梦”早已成为现实,中国名牌战略已初见成效。但让林宗棠放心不下的是,从总体上讲,目前我国企业的规模不大,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产品占国际市场的份额小,在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不多,特别是还没有一个真正称得上“世界顶级名牌”的产品。
面对暂被搁置的中国名牌评选活动,林宗棠首先肯定了以往名牌评选工作的积极作用,他表示:“以质量为核心展开的名牌评定工作对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提升自身竞争力起到了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消费者也愿意购买名牌产品。政府指导下的名牌评选工作对提高我国产品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国面临人民币升值,出口受阻的困难,中国名牌战略应该如何发展?
林宗棠说:“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着危机,但同时也是难得的机遇。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名牌战略不但不能放弃,而且应该加大力度去做。面对金融危机,中国需要树立品牌意识,把品牌做起来,提升品牌附加值以赢得更多的利润空间。”
对于名牌战略及评定工作中曝出的问题,我们应当总结经验教训,不能因噎废食。历史上日本的品牌也发生过质量危机,但并没有因此放弃。总体来说,中国的产品还是使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以廉价的劳动力为世界人民服务了,对降低全球生产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好事情。目前虽然发生了有关中国制造的危机,但世界市场我们不能轻易退出,而是要好好改进,抓住机遇。例如美国顶级品牌很多,眼下的金融危机使通用汽车面临破产,大量裁员,我们就可以借机请来专家,学习尖端技术,把自己的汽车业搞上去。”林宗棠举例说道。
如何让世界市场认可中国名牌
面对世界舆论对“中国制造”的质疑,我们的产品应如何让世界市场接受?林宗棠认为这并不难,三条标准即可:
“首先,产品的质量要好。这是最重要的一条,也是名牌最根本的要求。第二,价格低廉。跟同类产品相比,我国出产的产品价格相对低廉,这使我们的产品更有竞争力,也成为了‘made in China的特色之一。如果草率地把产品价格向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看齐,目前就会失去竞争力。而且目前受金融危机影响,各国消费者更加青睐价格低廉的产品,例如美国就流行‘一元店,这也给了中国产品竞争的机会;第三,服务周道。产品售前售后的服务是树立产品好口碑的重要标准,在‘质优价廉的同时,也要重视相关服务。有了这三条,中国的产品就可以占领世界市场,中国的名牌就可以让世界认可,抓住机遇,再上一个台阶。”
林宗棠坦陈,目前我国产品除了面临人民币升值,出口受阻、反倾销等外部条件制约外,国内企业也存在盲目竞争的现象,山东一家工厂生产的咖啡杯在美国超市售价为7.99美元一个,但美方订单的定价却只有0.2美元,严重影响了企业利润。除了国外对中国制造施加的压力以外,国内企业的盲目竞争不但压低了价格,使产品利润下滑,还消耗了能源和劳动力,从而使得中国制造更加受到倾销的指责。这些内部矛盾还需要不断调整。
经济刺激计划中应有万亿级品牌发展基金
2004年6月,温家宝总理在山东考察时指出,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创造名牌产品。名牌就是质量,就是效益,就是竞争力,就是生命力。名牌不仅是一个企业经济实力和市场信誉的重要标志,拥有名牌的多少,还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是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体现。世界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集中表现在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产品。我们要从实现国家繁荣昌盛和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出发,鼓励我国的优秀企业争创世界顶级品牌。
林宗棠认为,在政策的支持下,名牌就好比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的刀刃,应当更加重视我国的名牌战略,把钱用在刀刃上。目前,中国出口产品被一些国家和媒体恶意炒作,对中国制造的质疑不断增多;一些知名的民族品牌不断被外资加速并购。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可以成立专项的品牌基金,拿出1万亿元来培育扶持我国品牌的发展,以国家的资本力量来提升中国制造。对于我国名牌的发展,事在人为,关键要“为”,而且“大有可为”。
林宗棠说:“名牌战略最重要的是培育,培育和评比要两手抓。我们应结合自身特色,培育和扶持国家的知名品牌,花99%的力量来培育名牌,1%的力量搞名牌评选。在以后的国家名牌战略中,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应该重在政策扶持和宏观指导,而不是亲自参与具体的评选工作,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继续推进这项工作,可以把政府,媒体、行业力量组织起来,目前新华社在全世界内享有知名度和权威性,《中国名牌》杂志也可以作为名牌评选的一扇窗口,首发评选结果。目前中国还没有自己的世界顶级品牌,名牌战略可谓任重道远。要再开展第二个30年的名牌战略,重点就是培育和扶持我国自己的世界顶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