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危”为“机”,实施品牌崛起计划

2009-03-03谷方隆周晓华

中国名牌 2009年2期
关键词:名牌金融危机国家

谷方隆 周晓华

虽然北京奥运会带给中国品牌全球崛起的机遇被“三鹿事件”稀释了,但此次金融危机却给中国品牌全球崛起送来了不可错过的机遇,专家建议国家经济刺激计划里应安排过万亿元的品牌战略发展资金来扶持中国品牌的全球崛起,对内以自主品牌战略逐步收复被外资品牌占领的中高端市场份额,对外则应稳步获取中国名牌的品牌价值。

金融危机正是中国品牌崛起的机遇

当我国坚持以“搞好本国经济建设就是对全球经济最大的贡献”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之策后,美国政府便向世贸组织提出控告,称中国推行的“中国名牌”项目是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此前的中国制造的安全问题也都被有意夸大,特别是当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后,一个“三鹿事件”引发全球市场对中国商品的全盘否定,这正是西方品牌大国对中国品牌顽强崛起的恐惧表现,于是他们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和借口来阻止中国品牌的崛起。西方品牌大国的如此种种反应从另一角度佐证了当前正是中国品牌崛起的最佳机遇。

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主管宫下彻分析说:“跨国公司在其他市场受挫严重,所以对中国汽车企业来说,金融危机确实是发展的好机会。而据我所知,由于日本另一大汽车品牌经营不善,日本几个工厂相继关闭,而目前就有几个中国企业前去商谈购买这些设施事项。一些中国企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之后有可能会显示自己的地位。不仅丰田这样认为,其他品牌实际也是这样看的。”

全国政协委员、华旗资讯董事长冯军说:“大部分美国人都认为中国产品是低端、低档的,只认日本品牌,金融危机发生后,对于普通的美国人来说,在购买产品时,肯定会有所调整,因为钱比较紧张了,这对于中国品牌来说,就是机会。如果中国人这时候都团结起来,共同把高端品牌做好,同时价格还比日本品牌合理得多,那就不愁没有市场。”

恒源祥集团董事长刘瑞旗的观点是:当金融危机来临后,对于很多经济比较紧张的西方人来说,他们会调整自己的购买层级,消费日本、德国品牌的就有可能转而消费中国产品,这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将品牌做好,同时又价格合理,就可趁机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经营”。与此同时,我们也可趁金融危机,在一些国际品牌处于谷底时,用资本抄底收购国际品牌,以入股或控股的方式拥有中国品牌自己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同许多有识的企业家一样,品牌研究专家们也从危机中看到了难得的机遇。因为综合国力是品牌的后盾,也是品牌的聚合表现,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正在对中国品牌的全球崛起形成挤压效应。而某些国家却千方百计追寻中国品牌的漏洞,指责中国搞倾销,把本国产品的设计问题放置一边却说中国产品不安全,妖魔化整个中国制造。事实上,这些事件恰恰反映出中国品牌的全球崛起是历史的必然,其发展脉络很清晰,虽有波折但总体是步步推进不可逆转。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制造已在全球奠定了超高性价比的品牌基础,接下来将是品牌价值提升的黄金时期。北京奥运其实也是品牌崛起的一个最佳节点,只是因为三鹿事件被有目的地全球放大,这个巨资买来品牌崛起的机遇被稀释了,使得中国品牌一度犹处黎明前的黑暗。然而祸兮福之所依,转瞬间金融危机逐级传导美欧日的实体经济,全球购买力大幅萎缩,世界给中国品牌的崛起再赐良机。

原航空航天部部长、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主任林宗棠就谈到:目前虽然发生了有关中国制造的危机,但世界市场我们不能轻易退出,不能因噎废食,而是要好好改进,好好抓住目前历史性的金融危机里蕴藏的机遇,继续加大力量推动中国名牌战略。

国家应推出万亿级的品牌发展基金

海尔欧洲市场经理段玮说:“我们对品牌的话语权与国家经济实力还不匹配,尤其是走出去的企业在当地很弱势,欧洲人对中国制造的接受程度还较低,希望国家整体的品牌文化输出领先企业,扭转不利的消费软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认为:在金融危机面前,国家的雄厚资本实力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当民族品牌遭遇外资并购和走出国门时,国家应给予自主品牌足够的支持,包括政策及资金,为规避世贸组织的“贸易保护主义”指控,国家可以名牌发展战略基金的名义来实施。

刘瑞旗提出:“目前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增长,已经成为扩大内需的一大亮点。所以在此刻,企业界也急需国家趁此机会,将培育品牌、发展品牌作为拉动内需的一大策略来考虑,可持续的发展需要永续的经济动力。”

品牌专家们大声疾呼,黄金时期中国品牌需要国家支持。目前的中国制造已在全球奠定了超高性价比的品牌基础,接下来将是抓住一切机会实施品牌价值提升战略,现在的金融危机无形中让中国相比欧美国家具有资本比较优势和较强的内需市场优势,国家可以推出中小企业品牌崛起计划,选择一批具有质量优势、成本优势、技术优势的中小企业,给与税收、人才、融资、宣传推广等方面的扶持,同时对企业主进行系统的品牌理念培训,也许就这两三年光景,我国将形成中小企业品牌群落,中国制造将可获得全球市场的品牌溢价。

林宗棠对此提出切实的策略:国家可以考虑成立专项的品牌基金,拿出1万亿元来培育扶持我国品牌的发展,以国家的资本力量来提升中国制造和中国名牌。对于我国名牌的发展,事在人为,关键要“为”,而且“大有可为”。

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刘凡认为:三鹿事件给我们最大的警示就是“做好本职工作,规范监管行为”,我们要进一步规范广告监管,进一步倡导诚实守信之风。中国制造的推广离不开广告,广告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风向标,广告要创造诚意、心意和情意,要顺应民意,广告活动的各利益相关者需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维护好我们的国家利益,切不可夸大其词,我们的驰名商标也要有合理的退出机制。企业可实事求是地用好与世界接轨的“商标保护法”,“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世界是离不开中国商品的。

发展品牌经济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

金融危机正是民族企业强筋壮骨,成长为世界级企业的品牌机遇期,而品牌不单是应对危机的砝码,更是带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

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外需大量减少,这虽然对我国以出口型为导向的企业打击很大,但也为我们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巨大的倒逼压力。如果科学处置,变压力为动力,就能化“危”为“机”。目前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为企业发展提供相对充裕的外部资金环境。单纯地为其他跨国企业做代工和出口的企业,正可以借这次金融风暴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拿出资金创出自己的品牌,以比代工稍高的价格开拓内需终端市场,以比贴牌卖给国外贸易商稍高的价格直接开拓外需终端市场,按照科学发展观统筹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实现振兴。

中央党校有关专家认为,持之以恒地发展名牌经济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在企业的最好方式和最贴切的解读,做名牌就是一切以消费者为核心,合理的价格、最好的质量、最优的服务、让消费者非您不买,可谓非以人为本不可;摒弃暴利、稳健发展、做百年老店,可谓可持续发展;一边是消费者的利益、一边是企业自己的利益、还要担待社会责任,可谓统筹兼顾。

猜你喜欢

名牌金融危机国家
撕名牌
把国家“租”出去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成因比较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