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银行信贷严控风险保增长
2009-03-03白洁纯刘诗平
白洁纯 刘诗平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放缓,也给我国银行业带来双重挑战:一方面必须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大力支持经济增长,一方面应审慎调控贷款规模,防范信用风险。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内商业银行将如何在“两难”中把好“信贷关”?
支持经济与防控风险:银行业面临的双重任务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正逐步传导至实体经济,全球陷入衰退边缘,企业融资难成为全球问题,亟须银行的金融支持。在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模式下,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更需要银行信贷的推动。
不过,经济下行时,银行往往会出于自身风险控制的需要,控制和减少贷款规模,把更多的资产配置到超额准备金和短期票据一类准现金类资产上,银行常常出现“惜贷”行为。
近来我国经济出现明显的减速迹象,企业利润水平也正从2007年的峰值水平快速下滑。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近日指出,由于企业亏损增加、利润减少,银行体系经营压力加大,潜伏着资产质量下降的风险。
同时,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拖欠明显增加,出口坏账上升使已身处经营困境中的外贸出口企业雪上加霜。
银行业的风险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客户的健康状态之上的,在整个经济面临下行风险时,不少客户的现金流量为负,势必造成银行的风险。但是,中国银监会有关负责人指出,在困难时期,如果银行不支持企业,企业倒闭会使银行风险加大,银行需要与客户共同渡过难关。
唇亡齿寒:保增长也是保银行
专家指出,在目前的经济情况下,银行的利益和企业乃至整个宏观经济实际上是一种唇亡齿寒的关系。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对银行来讲,保增长是一大局,如果银行纯粹基于风险而畏缩不前的话,就会影响工业增长,从而使经济下滑的问题变得更严重,银行自身的存量贷款也将受到影响,最后受危害的自然也包括银行业。”
事实上,从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九项金融措施,再到进一步细化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三十条意见,中央近几个月来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的金融政策和措施,促进货币信贷总量的合理稳定增长,为经济航船保驾护航。其中特别指出,“在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对基本面比较好、信用记录较好、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但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
央行更是在3个月的时间内五次下调利率,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总量的控制。
此后,银行业也迅速行动起来: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工商银行等先后公布其落实扩大内需政策的措施,重点支持“三农”、中小企业、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等。
央行数据显示,去年11月银行贷款明显增长,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按可比口径增加4769亿元,同比多增了3895亿元。
严控风险:“救急”“救穷”但绝不“救乱”
从国际经验来看,银行不良贷款的上升与GDP的增速下行存在密切关系。从2008年三季度末各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状况来看,都比2008年年初略有下降,但是比第二季度末已经略有上升。在增加贷款规模的同时,严控信贷风险同样是银行必须重视的问题。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近日指出,特别在当前经济处于下行时期,要根据“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不但要“救急”,而且要“救穷”,但绝不能“救乱”。坚决限制对“两高”行业、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斌认为,银行对那些方向对头、公司治理状况良好、不盲目跨业扩张、产品适应力较强的大中小企业,不可因目前一两年困难就停贷、收贷或变相增加信贷成本;而对那些风险很高,不满足贷款条件或不符合国家产业调整政策方向的企业,则应严格限制。
有关专家同时建议,在弱经济周期下,政府有关部门应在税收、贷款核销政策等方面尽量给予银行更多的优惠政策。同时,多方位、多渠道解决生产资金紧张,通过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和创新体制机制,形成银行、证券、保险等多方面扩大融资、分散风险的合力,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经济增长和促进结构调整的作用。
责任编辑周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