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
2009-03-02周善经
周善经
我们中国数学的现状,正如著名数学家吴文俊所言:“我们独创的东西不够,开创一个领域,让全世界的人跟着你,这类东西不够。”吴教授所指的是我们国家人才的创新能力不够,归根结底是教育没有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科学探究不仅被作为重要的理念强调,作为教学建议提出,而且被列入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之中,作为必须实施的内容要求。那么在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呢?笔者认为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1.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建立民主型师生关系。
教学要改革、要创新,首先要转变改革者自身的思想,教师必须从以前的教学模式和思维定势中跳出来,用“一切从培养能力出发,一切以提高素质出发”的新角度去审视教材、备课、上课、作业、考试这些教学中的基本元素。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怀特和李比特把师生关系分为三类: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研究表明,在民主型的师生交流中,其情感最好,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敢于阐述自己的不同见解。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树立民主、平等的教学作风,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同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鼓励和支持学生提出问题,以完全平等姿态与学生一起查阅资料,寻求答案,真正实现课堂中的教学相长。
2.创设主动探索空间,促成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3.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形成主动参与的心理倾向。
首先,要注重新课导入的激励作用。好的新课导入能够引起学生注意,促使学生尽快全身心的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建立起知识间联系,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中学生的创造性表现在创造性学习活动与知识的运用中,往往由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情境所激发,产生创新意识并转化为创新能力。已学习的知识不能解决的问题,就需要寻找新知识来解决。例如,在学习余弦定理时,就可以从勾股定理导入:在△ABC中当角C=90°时,三角形三边a,b,c满足关系式c2=a2+b2,当角C不是直角而是锐角或钝角时,它们之间又会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这种以旧拓新的导入,不仅让学生找到知识的生长点,而且使学生明确了新知识所带来的更为广阔思维空间,从而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
其次,注重让学生重新发现知识的来源,适宜的进行重演和再现知识产生过程,对学生的创造性心理品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进行锥体体积公式教学时,将圆锥中盛满水,倒入等底同高的圆柱中,共倒三次,恰使圆柱中盛满水。这个实验说明圆锥体体积为等底等高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那么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如何从理论上证明呢?直观演示点燃了学生求知欲,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其创新心理处于待发状态。
再者,向学生提供探究和发现的真实情景,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在进行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学中,教师可创设如下有趣问题情境:李先生要购买一套商品房,向银行贷款10万元,银行利息月利率0.5%,贷款期为15年,贷款按月等额还款,问李先生家每月应还银行多少元?由于分期付款与每个家庭、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这样的引入既联系了实际,又增强了数列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必然会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4.强化交流和合作,倡导开放探究的教学活动方式。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通过媒体接触大量信息,往往会在多方面质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加强交流与合作,引导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学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不同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逐步培养好学生主动探索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