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探究式教学策略
2009-03-02马秋明
马秋明
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强调在各学科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这是一项重大的改革举措,也是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模仿,对课文进行仿写、续写、想象、扩充,学到方法,学会习作。把大作文的要求进行支解,降低习作要求,在小练笔中享受习作的快乐。本文从探究式学习的角度探讨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一、作文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必要性
“作文是表达,是书面形式的表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探究式作文教学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下作文教学的学生观与发展观。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语文综合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作文教学中的探究性教学策略
1.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作文教学。首先,教师提出某一话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围绕话题写什么?在这一过程中,无论学生表达怎样的观点或设想,教师不做任何批评和否定。在头脑风暴发生时,任何的批评和否定都会阻止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哪怕此时的想象不成熟,甚至只是思想上的一点点火花,作为教师,都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作文教学,使他们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次,针对提出的设想和方案进行筛选,选出可行的方案。在筛选时,只要学生言之有理,不妨暂时保留,待下一步进行探究和完善,哪怕此时有些观点是可笑的。如果按照习惯性思维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筛选,那么很有可能一些新颖的、甚至可能是深刻的观点在其尚未成熟之际就会被扼杀。最后,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讨论,将这些方案加以完善,使之切实可行。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写作过程中的选材谋篇过程。既对学生围绕话题所写的内容如何去粗取精,剪裁得当,使之既切合题意,又结构合理,激励其选择并产生更为完善且行之有效的想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完善还不成熟的思想、确定主题、安排文章的详略,甚至可以细致到遣词造句。
2.用童心画出作文。真情实感是写好文章的第一要素,小孩子从小喜欢画画,让画画与写话结合起来,是一条全新的作文教学之路。王尚文教授说过:“文,乃心学也,写作是为了抒写内心对生活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和别人对话、交流。其实这是人为之人的天性,或者说是人为之人的基本需要,一如游戏之于儿童。”让孩子们“画自己喜欢的画,写自己想说的话”,就是一种新鲜有趣的表达方式。
(1)创设情境,诱导创作。低年级孩子识字不多,教师得激发他们对“画画写话”的兴趣。可先创设情境,诱发他们潜在的欲望。第一次创作要让孩子画自己最喜欢的东西,然后写上最想说的话,一句两句都行,用水彩笔直接写在画面上,不讲究任何格式,随心所欲地去创作,由“画”生话,一举两得。
(2)开放视野,激情创作。《语文课程标准》中习作教学的显著时代特征是开放和创新。从“小作文”向“大作文”开放,突破传统的三中心小作文教学模式,建立与校园、家庭和社区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体系,让生活成为儿童写话源源不绝的活水。要淡化系统的写作知识传授,从扩大儿童的生活天地、丰富儿童生活情趣、提高校园生活质量入手,开放教学时间、学习空间、思维空间,拓宽画画写话的视野,让孩子积累生活素材,写话时可以有材料进行激情创作。首先,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是画画写话取之不尽的天然源泉;再次,视野广阔的校外生活是画画写话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再者,生动活泼的语文教材是画画写话拓展的课程资;最后,开发多元智能的学科整合是画画写话可充分利用的学科资源。教师可引导孩子听音乐想象画画、写话。在学科整合的画画写话中,孩子们眼、耳、口、手、脑、心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集观察、思维、绘画、表达于一体,不仅开发了多元智能,促进了想象力、创造力、表达能力等各项综合能力的整体协调发展,又满足了个性特长发展的需求。
在画画写话过程中,孩子们用独特的眼光观察世界——快乐无限;用独特的线条和色彩描绘自然和生活——创造无限;用无邪的童真童语表达独特的感悟——激情无限!画画写话,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写语心境、自由的写话空间,擦亮孩子的眼睛,点燃孩子语言的心灯,让孩子极其自然地表达他们熟悉的现实和梦幻的生活,用童心画作文,铺设了写话到习作的过渡桥梁,为提高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质量作了有益的探索。
3.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作文。“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生活也是作文的唯一源泉。”叶圣陶先生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作文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点都是生活。首先是走近生活,从学生感兴趣的体验,使学生在体验的同时能主动地积极地走近自身,反观自身;走进生活,换位思考。学生会对自己熟悉的生活换一种眼光去考量、审视,在熟悉中感受“陌生”,感受自身生活的美好。其次是书写生活。正是因为有了深入地观察、反思,感受也独特而有深度,从而进行书面交流与表达也就显得很容易了。感之于外,受之于内,从走近生活到书写生活,学生在完成生活作文的同时,灵魂深处接受了生活的一次有益的洗礼。
作文水平的高低是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标志。针对现在的学生普遍反映作文难、不会写作文的问题,本文强调了采用探究式教学,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在生活中体验作文等方法。总之,要相信学生有写好作文的能力,并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创作欲望,再辅之以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提高的。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任长松.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