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四环节”探究式数学课堂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009-03-02王会君
王会君
[摘 要]为了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校根据教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数学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构建了以学生数学学习为主线的初中数学“三线四环节”探究式课堂教学与学活动模式。
[关键词]教学模式 三线 四环节
一、实践与探究的背景
为了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教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数学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本校构建了以学生学习为主线的初中数学“三线四环节”探究式课堂教学与学活动模式。经过近几年的试验,取得了很好效果,受到了全校数学老师的普遍欢迎。
二、“三线四环节”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结构
“三线四环节”探究式教学模式中的三线是指“教线、学线、问题线”。其中“学线”是主线,“问题线”是核心,“教线”是通过“问题线”作用于学生的“学线”,是为学线服务的,目的是保障和提高学线的质量和效率,而“学线”又通过“问题线”反作用于“教线”,促使“教线”更加完善合理。由于该模式每条线都有四个环节,故称“三线四环节”探究式教学模式。
三、“三线四环节”探究式教学模式环节解释
1.环节一:教线:创设问题情境;学线:进入问题情境;问题线:提出问题。
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问题情境,教师在这一环节的首要任务就是结合学习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在学生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内,精心组织问题材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和探究欲望,使其自觉主动进入所探究活动之中。创设问题情境时要遵循趣味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挑战性原则,要力求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出发,选择现实、有意义和挑战性的内容。
例如,笔者在教学冀教版九年级“过三点的圆”一节时,采取如下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大屏幕显示)现有一块碎的圆形玻璃镜子片,想重新去玻璃店配一块同样大小的圆形玻璃镜子,请问这块残片还有用吗?怎样去配制呢?同学们想不想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们异口同声:想。(兴趣高涨)
在“提出问题”阶段的教师,作用是创设问题情境,这里“问题”设计是关键,它要切合实际,要符合前文所述的可按受性、障碍性、探索性等原则;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意接受问题的挑战。
2.环节二:教线:指导新知探究;学线:展开新的探究;问题线:分析问题。
(1)自主探究。教师在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指导探索研究。在学生自主探索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把注意力集中到对学情的了解上,要快速思考:是否应当介入,什么时候介入,下一步教学应该如何调整,哪些问题需要学生讨论,哪些问题需要讲解等。教师应始终聚焦于课堂动态生成的三个阶段(是什么,什么是,为什么),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探究的教学情境,形成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要精选教学内容或信息的关键、核心和重点,突出重点原理的呈现与探索,其他相关的知识与信息由学生去探索和获取。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达到以点带面,以局部带整体的目的,从面较好地控制探究活动内容。
(2)合作交流。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契机,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表现方式等。一般出现下列情况时可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一是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二是遇到大家都盼望解决的问题,而依靠个人又不易或不能解决的问题;三是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论的;四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五是答案的不唯一且具有开放性。
(3)概括结论。在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从情境、活动中获得的感性的、旧体的和局部的认识作批判性思考,启发学生进行适度的推理论证和概括提升。然后由小组内选一代表在全班内进行发言,通过在全班的交流讨论中进行相互启发,产生思维碰撞,进一步修正和完善结论,从而获得对新知识的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比较深层次的理解,发展理性思维和多方面的数学能力,最后获得统一的认识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交流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叙说对知识的理解和解释;交流体验和感受;说出困惑和问题;公布小组讨论结果;展示新角度、新方法、新成果等。
3.环节三:教线:提供变式应用;学线:变式训练巩固;问题线:解决问题。
教师提供变式应用时可先通过一些典型例题的讲解给学生提供方法的示例,再进行“形变质不变”的一系列问题的分析解答,进行发散收敛的思维训练,最后达到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强化基本技能以及提高能力的目的。教师可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有研究价值的典型习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梯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探索、研究,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变条件、变结论、变形式、变内容、变封闭题为开放题等)和多题一解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在“解决问题”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落实完成解答的过程,把能力培养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4.环节四:教线:引导总结提练;学线:反思总结提高;问题线:反思问题。
反思总结一般在学习活动结束后,也可贯穿于在问题解决和学习过程中。反思总结的内容主要为: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和途径,应用的策略与方法;探究活动中所涉及的有关知识的问题,教学活动的结果与其他知识内在联系和规律;探究活动中的体验与感悟,解题的思路、推理的过程,运算的过程和语言的表述等。
在“反思问题”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解答进行检验、评价、反馈论证,上升为理论,并结合问题的过程进行学习指导;而学生要通过理论归纳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学会学习,并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如改造例题或应用型问题,或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培养进取心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