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杨》教学构想

2009-03-02徐天砚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2期
关键词:白杨

徐天砚

《白杨》是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教材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谈对该教材的初步理解和一些不成熟的教学构思。

一、教材解读

《白杨》这篇课文是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儿童学家袁鹰的一篇散文佳作。

作者以西部“浑黄一体”的大漠为背景,以疾驰在荒漠上的客车为舞台,以两个孩子极富天真的争论和爸爸极富哲理的谈话作为主要内容,叙述了白杨在西部地区的生长状况,隐喻了第一次西部大开发的建设者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坚定信念与崇高精神。作者犀利的笔触、敏锐的目光和今天西部大开发的时代热潮不谋而合,那几棵迎风成长的小白杨,将是第二次西部大开发的生力军,现在学习这篇课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文以“白杨”为线索,段落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课文开篇入题,展示了一幅恢宏的西部风景图,作者用“白茫茫”、“浑黄一体”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画面的背景,而突出前景的是高大挺秀的白杨。这幅画为下文爸爸望着白杨出神,孩子们看到白杨争论,以及爸爸借介绍白杨的特点来表明心志埋下了伏笔。接着爸爸由白杨高大挺秀的形象,联想到白杨“坚强不屈”的三个特点,这实质是在借白杨来勉励自己,显然又为下文“教育孩子学习白杨”一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然爸爸介绍白杨、表达志向的话比较深奥,孩子们还不能完全理解,但白杨的优秀品质已播种在孩子们的心田中。课文最后以“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收笔,画龙点晴,升华了主题。

本篇课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作者的匠心在于通过赞美白杨的品质,以颂扬建设者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伟大精神。文中爸爸借物言志,表白心迹的二、三两段应是教材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领会作者写作目的重点,因此,对文章二、三段的阅读理解应是课文教学的重点。如何让学生在语言文字所提供的信息中,找到白杨的生长特点和文中人物爸爸的精神面貌相关联的契合点,便是教师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领悟的难点。

二、教法学法设想

1.教法设计体现以下几个要点:

(1)以培养学生语感能力为核心,以读书内化为主线。

(2)着力多读,采取多种形式,提高阅读效果。如整体感知课文时范读、轻读,研读感悟课文时默读、标记读,总结欣赏课文时表情诵读,积累借鉴课文时速读,以及重点段落(12节)反复读,对话部分角色表演读,等等。

(3)强化“两根柱子一条龙”的教材特点。三节课要设计好阅读坡度,让学生“读进去”,重点段落反复阅读时,强调让学生“记得住”,造句写话时着力“运得出”。

2.学法指导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自学初读,交代学法。教师要提示学生在自学课文时,先初步通读,划出生字词,借助课后拼音读准字音,达到读通读顺。然后逐节阅读,想一想每节写什么意思,连接每节意思,想一想全文写了件什么事,最后把自学中的疑难问题标注出来,在下一步学习课文时逐步解决。

(2)研读感悟,教给学法。在精读课文时,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活动。

听一听:听课文录音,进行整体感知。

看一看:仔细观察荒漠中高大挺秀白杨课件画面与插图,循像明文,感知白杨的品质。

画一画:标出疑难点,质疑解难。

想一想:先理清爸爸神情变化线索:出神——微笑——严肃——深思——微笑,体会爸爸内心的思想感情。

记一记:对于重点背诵段落(12节)先记爸爸神态变化句子,然后按叙述白杨特点的三句话记忆:“直——高大——服从——需要——坚强不屈”。学会边读边过“电影”,边过电影边背诵。

(3)点拨提示,讲清学法。学生学习本文的难点是理解文章隐喻之意,这也是教学的关键点,对此,教师应给予关键点拨,讲清学法。设计过程如下:①先读后想:文章描写白杨生长的环境怎样?生长有何特点?爸爸在哪里工作?工作条件怎样?②边想边读,逐步感悟:白杨与爸爸(边疆建设者)有何共同之处?文章写的是白杨,实际上是写谁?

三、教学主要环节设计

针对文本借物言志、以物喻人的特点,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引导初读,整体感知。《白杨》是一篇优美的文章,它的美是整体的美,而学生感知事物也是从整体开始的,所以初读课文时应让学生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初步感知课文整体美的轮廓。本环节安排以下三个教学程序:

(1)情境创设。实施要点:语言策略,媒体策略,直观图片,引生入境。导入新课时,教师语:“同学们,在我们淮安城乡,尤其是乡村的房前屋后,路旁河堤栽植着一种生长快,生命力强的树木,谁能知道这种树的名子吗?”教师板书课题:白杨。接着再语:“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随着我们淮安籍的著名作家袁鹰乘着西去的列车,去新疆的戈壁滩上看看生长在那里的白杨树和扎根在那里的边疆建设者们。”接着播放课文录音,激趣导入,由读入情,以情助读。

(2)自学设疑。实施要点:主体性原则,先学后教,设疑批注,四点到位(动眼、动口、动手、动脑)。教学时,学生自学课文,教师交代学法,识写分流,随文识记,重在读书,读通读顺,连节成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边学边想,边想边注,标注疑难问题后续读中感悟。

(3)合作探究。实施要点:民主性原则,参与性策略。教师检查教学效果时,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再逐节阅读,搞清每节大意,再默读全文,想一想,议一议,作者是怎样围绕“白杨”来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

2.引导精读,理解感悟。这一环节,主要任务是精读课文,感悟同化语言文字,一要循文明像,一边精读,一边展开联想,明了课文意境。二要体情悟道,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体察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借物喻人的语言表达形式。本环节着力以下两点:(教学重中之重)

(1)研读感悟。实施要点:发展性原则,读悟结合,深究有度。在本课阅读指导中,应化繁为简,围绕文中三个问句,以读代讲,以悟代教。

教学第一段时,利用文中“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通过读议,感知白杨高大挺秀的外形,以及茫茫戈壁、浑黄一体的恶劣环境,初步感悟白杨顽强的生命力。

课文第二段,通过简洁而又绘声绘色的不同人物语言,来介绍白杨树的生长特点。教学时,可采用角色表演朗读,有条件可以试演一幕小话剧,让学生入情入境。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文中两个孩子和学生的年龄相仿,语言相似,很有亲和力,非常便于学生读入书境。教师在此要特点注意评价引导,“言为心声”,指导学生准确、规范的使用课本的语言去说话。

在学生读入书境之时,教师可适时从哥哥的话:“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高大?”这一问句,通过反复朗读爸爸说的三句话,循文明像,塑造白杨高大形象,进而感悟出白杨的品格。

教学第三段时,利用文中“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么?”这一问句变换形式反复朗读,特别是要抓住第15节中,“哪里……哪里……”“不管……总……”句子的阅读指导,体情悟道,由树及人,进而理解爸爸的心愿与崇高精神。

(2)指导点拨。实施要点:主导性原则,导在学法上,点在关键时。“指导点拨”与“研读感悟”应相伴进行,重在阅读指导上,感悟的点拨上,尤其是在由树及人,赞树颂人的隐喻之意的阅读理解上。

对于文章最后一节中“几棵小白杨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的喻意,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动画加以点拨理解,设计小树在风沙中长成大树,来体会爸爸对子女们寄于的殷切期望。

3.引导熟读,积累借鉴。本环节的主要任务是熟读课文,积累借鉴,迁移运用文本材料和言语经验,其程序有二:

(1)信息储存。指导学生背诵第12节。操作方法是抓住“直、高大、服从需要、坚强不屈”等关键词,以形助读,以读显形,熟读成诵。

(2)品评借鉴。提取课文中精妙之处,如一家三口对话的语气,神情,文章结尾描写状物的句段,以及第15节中“哪里……哪里……”、“不管……总是……”等重点句,引导学生表情朗读,品评欣赏,记取精要,适时迁移。迁移着重放在以读促写上,先仿后造,用“哪里……哪里……”、“不管……总……”的重点句引导学生表情朗读后各说一句话,再指导学生以《路边的巴根草》为题,写一段借物喻人的一段话,文中要用上“哪里……哪里……”、“不管……总是……”两个关联词语。

猜你喜欢

白杨
小白杨的故事(下)
小白杨的故事(上)
废园
一个追拍马拉松的人(小小说)
白杨
关于白杨的若干记忆片断
焚诗记
好光阴都赠与你
我的小白杨情结
声东击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