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祝福》难句赏析

2009-03-02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1期
关键词:鲁四鲁镇新党

张 珍

中学语文课文中,鲁迅的文章一直是同学们学习的难点,这除了鲁迅作品有着特殊而复杂的时代背景外,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鲁迅作品本身的难度造成的,如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字斟句酌、意蕴深刻、耐人寻味的语言运用,对文字表达效果的刻意追求等。《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中学习起来比较容易的一篇,但其中也有一些句子是同学们理解的难点,这里挑出一些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1、“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

从表面看,这话似有语病──同义重复;其实,它是有深刻的意义的。

旧历年是我国传统大节——春节。习惯上,春节并非单指阴历正月初一这一天,而是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止,其间包括腊八、祭灶、除夕过年等。此过程中诸多祭神祀祖的礼仪活动庄严而隆重,与之伴随的各种习俗充满喜庆而又热闹。祥林嫂便死在祭灶的夜晚,死在喜庆的爆竹声中。那些“钝响”的爆竹,“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的闪光,种种“新年的气象”,都成了祥林嫂悲剧命运对比鲜明的背景。

“旧历的年底”,不是辛亥革命后确定使用的公历的年底,从语义表层看,“旧历”的指称语义是“传统的”、“历史的”;“毕竟最像”,作为逻辑联系语,在这里具有强调的意味。联系作品内部和外部语境理解,它强调年终大典深深地浸淫着、厚厚地积淀着中国古老文化的传统和习俗,指向中国深邃复杂的历史背景。因背景深厚,更加顽固,因其久远,牢如坚冰。联系下面关于鲁镇年关祝福习俗的生动、逼真的描写,便可以体会到,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封建统治下的中国城乡每一块土地,都是鬼神观念牢牢统治着的地方。而这一点,往往是在旧历的年底显示得最充分,最集中。鲁迅的这句话以违反语言规则的形式流露出沉重的忧思,给全部喜庆气象的经验世界蒙上了一层冷峭深沉的灰色,故事语境情感的基调也因之悄然确定下来。

2、“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骂的还是康有为。”

这段叙述是平实的,介绍了鲁四的身份,通过其言行的概述,反映出人物的立场和政治态度。“监生”在清王朝是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的,可见鲁四并非货真价实的“科班”出身;“讲理学”暗示了人物维护封建道统,注重封建礼教的道德观念;“大骂其新党”更暴露了他维护封建统治的顽固政治立场。联系后文对鲁四书房的描写,那“脱落”的对联,“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摆在案头的《近思录集注》和《四书衬》,一个信奉宋明理学的、没落腐朽的乡村地主的形象便鲜明地呈现出来了。

最有趣最深刻的是这里插入的一段叙述者的评议:“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骂的还是康有为。”这句话字面的语义是清晰的,骂的是康有为。之所以骂康有为,是因为康有为是戊戌变法中改良主义的领袖,有违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由此更进一步揭露了鲁四的政治立场。但这句话还蕴含了一个言外之意。“还是”,仍然是,竟然是。《祝福》写于1924年,故事的背景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后,“中国广大农村风景依旧”(人教社《高级中学语文第三册(必修)教学参考书》)。按理说,鲁四老爷“大骂其新党”骂的应该是孙中山,那么为什么鲁四老爷不骂孙中山,偏骂康有为呢?这里鲁迅先生是否另含深意?特别是在“康有为”之前还加了一个“还是”,更值得深思。

辛亥革命的失败,使本来对辛亥革命抱有满腔热情的鲁迅先生困惑了,“彷徨”了,甚而至于沉默了,当他在别人的启发与感召下,拿起笔来作小说,进行“呐喊”时(见鲁迅先生《呐喊》自序),他用他力重千钧的笔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形象化的总结,这些总结有小说,也有杂文,其中就有《祝福》,所以《祝福》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揭露辛亥革命只是“赶走了一个皇帝”,并未触及封建制度、封建思想、封建意识和封建礼教,尤其农村更是如此。鲁四老爷“骂的还是康有为”的深意正在于此。

深意一在于,鲁四老爷骂新党不骂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而骂康有为,说明鲁四不知道如今领导革命的是孙中山,倘若他知道是孙中山,反动透顶的鲁四肯定要骂孙中山的,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领导人是谁,一般人都不知道,可见革命之局限性。

深意二在于,鲁四是鲁镇的头面人物,且是一个教书的“老监生”,他都不知道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谁,那就更不要说普通的百姓了,作为把目标定位在“大清的天下是咱们大家的”(夏瑜语)的辛亥革命,普通百姓连革命的领导人是谁都不知道,革命能不失败吗?

深意三在于,康有为是一位改良主义者,后来成了保皇党,也就是成了辛亥革命的反对派,如此的人物,鲁四老爷尚且骂,那更不要说要革皇帝命的孙中山了,可见鲁四老爷之反动的程度。

这段平实的叙述和简洁的评议入木三分地刻画出鲁四的形象特征,平实之中寓深刻,言近旨远,辛辣地对形象进行了嘲讽和鞭挞;含蓄之中,闪烁着尖锐的批判锋芒。面对这样一个人物,“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叙述者“我”与鲁四立场的对立,其民主进步的倾向也清楚地表现出来。

3、“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现在这样的人世间,像祥林嫂这样无所依靠而活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使讨厌见她的人不再见到她,这对于别人和自己,都还不错。这是“我”的愤激而沉痛的反语,渲染社会环境的黑暗与可恶,营造悲凉气氛,表现了“我”对祥林嫂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憎恨、愤激但同时又无能为力的思想。

4、“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是指文章开头的“我”的“不祥预感”、“负疚”和“我的答话委实该负若干的责任”。

这一句以“我”的感受来写景,是虚写,用的是反讽的手法,意思是祝福的时候,天地间的圣众享用了祭祀的酒肉和香火,准备赐福给那些祭祀者。而被众人歧视迫害的祥林嫂,却在这一时刻死去。作者用悲愤沉郁的笔触画出了贫富对立的图景:“醉醺醺”蹒跚着的“天地圣众”只赐福给富人,买不起爆竹的穷人们,得到的只是无穷的痛苦和悲哀。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张珍,教师,现居甘肃高台。

猜你喜欢

鲁四鲁镇新党
论鲁迅小说中的鲁镇空间
《祝福》教学经验分享
重释鲁迅笔下“鲁镇”
《祝福》续写2
论鲁迅小说中对“鲁镇”的民俗描写
日在野党征名遭网民调侃
悍妇
当喜儿遇到鲁四
也谈鲁四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