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棚除湿八法等二则
2009-02-26艾文琦
艾文琦
在冬春低温季节,塑料大棚往往密不通风,里面过高的空气湿度会抑制植株正常的水分蒸腾,减缓土壤正常的水循环,诱发并加重病虫害发生,容易造成落花落果。那么,怎样降低棚室内的空气湿度呢?
1、选用无滴膜:选用无滴膜可以减少薄膜表面的聚水量,并有利于透光、增温;对普通薄膜表面喷涂除滴剂,或定期向薄膜表面喷撒奶粉、豆粉等,也可以减少薄膜表面的聚水量。
2、覆盖滴膜:覆盖滴膜一般可使10厘米处地温平均提高2~3℃,地面最低气温提高1℃左右;同时,由于地膜不透气,可以减少地面水蒸发和灌水次数,从而达到降低棚内空气湿度的目的。
3、起垄栽培:高垄表面积大,白天接受光照多,从空气中吸收的热量也多,因而升温快,土壤水分蒸发快,湿度不宜偏高。
4、合理浇水:冬季棚菜浇水,要做到“五浇五不浇”,即浇晴不浇阴(晴天浇水,阴天不浇水)、浇前不浇后(午前浇水,午后不浇水)、浇小不浇大(浇小水,不大水漫灌)、浇温不浇凉(冬季水温低,浇水时要先在棚内预热,待水温与地温接近时再浇)、浇暗不浇明(浇暗水,不浇明水)。同时。要大力推广滴灌、膜下灌等灌水新技术。
5、改进施药方法:冬季防治棚室蔬菜病虫害,要尽量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法施药;如果采用喷雾法施药,要适当减少防治次数和喷液量,防止棚内湿度过高。
6、通风排湿:通风是塑料大棚最基本的除湿方法。一天之内,通风排湿效果最好的时间是中午,因为这一时段棚内湿度差别大,湿气比较容易排出;其他时段也要在保证温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延长通风时间。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在大棚浇水后2~3天、叶面喷肥(药)后1~2天、阴雨(雪)天和日落前后,加强通风排湿。
7、中耕松土:地面浇水后,要及时中耕垄沟和垄背,切断毛细管,阻止土壤下层水分向表层土中移动。
8、人工吸湿:如果棚内湿度过大,可在行间撒一些稻草、麦秸、草木灰细干土,也可在棚内空闲出堆放生石灰等吸湿性材料吸湿。
测土施肥新技术
刘海英王兴芝王力
“测土施肥”是以土壤充分测定为基础,以作物吸收养分为依据,指导科学是非的一种科学性、技术性和实用性很强的高效益的科学技术。
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又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增产作用一般在30%以上。我国自60年代以后,大量施用化肥,化肥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农作物产量随之增加。目前我国化肥用量越来越大,盲目施肥现象普遍存在,甚至有的农户还不知道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需要那些营养元素,哪些肥起什么作用,施化肥随大流,别人施什么化肥,自己施什么;别人施多少,自己施多少,甚至施错化肥。一些错误的施肥方法不仅制约着农作物产量的提高,而且直接影响农业经济效益。“测土施肥”的方法和技术正是适应农业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推行测土施肥技术具有以下意义。
一、提高农作物产量,均衡土壤养分
农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种,即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铁、钼、铜、氯。这16种元素的丰缺,关系着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好坏。关系着农作物产量的高低。因此在施肥前。对现有的土壤所含的营养状况应该有个全面的了解,知道我们所种植的土壤里有哪些营养元素,缺少哪些营养元素,再根据预计产量计算出应该施用哪种肥料,施用多少。这就需要进行测土施肥,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正确确定施用化肥,以利均衡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使作物得到充足的养分供作物正常生长,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二、降低农业成本,减少肥料损失
这主要是从测土施肥的三个理论依据表现出来的。养分归还说,即植物从土壤中摄取生活所必须的矿物质,如果不正确归还植物从土壤中所摄取的矿物质养分,土壤养分迟早会用尽衰竭。要维持地力,就必须将植物带走的养分归还给土壤。目前,生产中农民不知道作物带走哪些营养元素。带走多少,无法确定补充哪些营养元素,补充多少,所以容易造成盲目施肥现象,肥料分配不平衡,而土壤养分也得不到正确归还,造成肥料的浪费。
最小养分率,即农作物产量的高低是由土壤中16种必须营养元素中相对含量最低的一种养分决定的。通过测土了解后,施肥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确定该施那种肥,施多少,可以减少肥料的损失,降低农业成本。
报酬递减率,即从一定土壤中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不是无限制约,到一定程度后,随着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加,报酬却逐步减少。这一规律对当前多施化肥不多收粮食的现象是一个很好的解释。我们要运用测土施肥技术结合这一规律,指导农民正确合理施肥,以较少的投人获得较多的产量和报酬,获取效益的最大化。
三、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我们施用的化学氮肥,如果不能被作物吸收,则会经过一系列的转化,形成酸后被淋洗到深层,发生还原,生成致癌作物很强的亚胺类化合物。除此之外,磷肥中磷元素的放射性也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所以通过测土施肥,使施入土壤中的化学肥料尽可能地被作物吸收利用。尽可能少地滞留在环境中,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