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狂欢苍洱间

2009-02-25赵守值

大理文化 2009年1期
关键词:苍山白族洱海

赵守值(白族)

大理不仅以明媚秀丽的山水闻名遐迩,白族人民欢乐的歌舞和民族风情也十分引人入胜。今年三月街期间,州市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展百货、大牲畜、药材等交易的同时,还组织了“和谐家园”大型文艺表演、赛马及盛大的白族“绕三灵”活动,在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一位来自荷兰的游客说,以前我虽然没有来过大理,但看过大理的电影《五朵金花》,知道大理有个三月街,各族人民唱歌跳舞做买卖,十分热闹。这次在崇圣寺三塔公园,有幸参加了白族人民的“绕三灵”活动,让我深感白族确实是一个聪明智慧,感情浓烈,人性善良,能歌善舞的民族。一个人,只有亲身加入到“绕三灵”的队伍中,才能真正体验到“尽兴”、“狂欢”这几个字的深刻含意。

是的,白族人民就在“绕三灵”上毫无矫饰地尽兴狂欢,歌颂自己的家乡、生产生活和爱情,这是一种人性真善美激情的喷涌。

“绕三灵”,用白族话说叫“观(guan)上(shang)南(nan),若翻译成汉语,“观”为逛闲或游乐的意思,“上”为三,“南”含有圣地园林之意。所以“观上南”就是载歌载舞逛游在苍山脚洱海边耸立了一千多年的三个灵验的圣地。这三灵就是“佛都”崇圣寺、“神都”圣源寺、“仙都”金圭寺。所以,“三灵”实际上就是白族人民最崇拜的几位重要本主和传入大理地区的佛教神衹。每年的节日期间,各村寨的白族人民,互相邀约,各自为阵组成歌舞的队伍,每支队伍数十人、上百人不等,晓行夜宿,吹吹打打,唱唱跳跳,谈情说爱,自娱自乐,不分男女老幼,都插花戴朵,身着节日盛装。近则数里、数十里,远则一二百里或更远,携带祭祀用具和简单的行李及炊具等,以村寨为单位组成队伍,从四面八方赶来赴会。人们满怀热情,希望通过自己虔诚祭拜,祈盼各路神灵的庇佑,使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祈祷阖家平安,益寿延年。每队带队是手扶树枝的一男一女两位老人。第一天来到苍山应乐峰下的“佛都”崇圣寺祭祀后,大家组成浩浩荡荡、欢歌曼舞的队伍,边唱边舞,沿苍山麓绕到五台峰下的“神都”圣源寺,进行祈年等活动。夜晚便在附近的田野或园林中谈情说爱,彻夜歌舞,通宵达旦。第二天再由圣源寺出发,边唱边舞到洱海边的“仙都”金圭寺祭祀洱河灵帝,昼夜狂欢到第三天早晨,才沿洱海西岸往南绕回到马久邑村,在保安景帝和公主的本主庙前,欢歌曼舞祭祀后,才各自散去。

“绕三灵”在大理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流行于大理的一项以娱神娱人为内容,以歌舞祭祀活动为载体,含有历史、宗教、民俗、艺术、商贾等诸多文化内容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长期以来,这一活动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形式,丰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一直存活在大理白族民间文化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对白族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起到积极的作用。创造了彪炳史册的独有文化,承载着白族以及其它民族许多古老文化历史信息和原始记忆,集中展现了白族人民的创造和智慧,凝聚了白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之精华,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中具有鲜明的特色。据有关文字记载,这项活动起源于南诏国时期。最初,为白族古代宗教祭祀的一种仪式,后来才逐渐衍变成万民同乐的狂欢节。关于“绕三灵”,在白族人民中留传着这样几个优美动听的传说:

“绕三灵”又叫“绕山林”和“绕桑林”。“绕山林”传说,古代大理坝是个汪洋泽国,白族祖先聚居苍山,过着原始生活。每当他们猎获到很多野兽,或种的五谷丰收时,便以为山神帮助了他们。他们把山林看成“苍山神”,在山林间燃起篝火,手扶树枝,唱跳歌舞,向神祭祀祷告。后来,海水降落,他们就移到坝子居住,生活因而得到安定和改善。有一年,他们又遇到了干旱,人们想起过去在苍山祈求神灵的古例,便在洱海边祈求洱河灵帝。从此,人们就年年进行这项活动。

“绕桑林”传说,很早以前,洱海边有一座巍峨的宫殿,宫殿旁有一片仙景般美丽的桑林,但只能归皇家享用,老百姓不准进去游玩。一天,居住在宫殿里的白王的爱子,进桑林玩耍后一直没有出来,白王便命令文武百官去找,找到天亮也没有找着。第二天,白王又命令附近所有的老百姓围绕着桑林去找。这白王是个暴君,百姓痛恨他,早就希望他断子绝孙才好,谁有心去找呢?只因为这片桑林十分美丽,很多人都想进去串串。年轻人便利用这个机会,在桑林里谈情说爱,唱歌对调,舞霸王鞭。欢乐的歌声传到宫殿里,将白王活活气死了。从此,白族人民就把这片桑林当作谈情说爱的天地。把每年寻找白王爱子的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这三天订为“相好节”,男女老少狂欢三天。

还有一种传说,南诏大理国时,有一个皇帝叫段宗榜,他本领出众,爱民如子,给人民带来许多好处,人们都把他尊称为“爱民皇帝”,于农历4月23日这一天,他到五台峰下的祖庙敬香时,突然得病而死。人们就在庙里办佛事三天三夜,祷祝“爱民皇帝早日成佛成仙。后来,当地百姓又在“爱民皇帝”病死的那个祖庙附近盖起了圣源寺,并为段宗榜塑了神像,把他当作大理地区最大的本主“五谷神王”来供奉,每年到此狂欢三天,为段宗榜歌功颂德,逐渐形成规模盛大的庙会。

关于“绕三灵”,白族清代学者杨琼在《滇中琐记》中记载:“大理有绕三灵会,每当季春下浣,男女咸集,殆千万人,十百各为群,群各有巫觋领之,……男者犹执巾秉扇,足踏、口歌,或拍霸王鞭。……相传起始于南诏,数千百年不能禁止。盖惑于巫言,祈子嗣,禳灾病。”近人缪鸾和对当时“绕三灵”的记载也颇为详细:“榆有盛会,绕三灵,阖群市民,相率赴喜洲小朝(即神都),进香众可数万。循苍山之麓而进,遵洱海之滨而归,历时三四日,载歌载舞,竞艳斗奇,极一时之甚。凡七十一村,各奉其本主,各为一队,自成行列。”特别是白族学者赵甲男的《咏绕三灵》竹枝词,更是把“绕三灵”活动描绘得淋漓尽致:“淡抹浓装分外艳,游行手执霸王鞭,咚咚更有金钱鼓,且舞且歌为飘然,欣逢四月最清和,簇簇游人此日多,六诏遗风今尚在,诸君莫笑是夷歌。红男绿女喜春游,山麓海滨绕一周,廿四已过人影散,归家返道事田畴。”从这诸多的文字记载看,早在数百年前,大理的“绕三灵”活动已经盛极一时了。

在“绕三灵”期间,凡狂欢的队伍所到之处,各村都摆香案迎接,街道上摆满了各种货摊,出售专为“绕三灵”特制的白族工艺品:太阳膏、羽毛花、绣荷包、麦杆编的菱角串,白色的小钉螺串、布老虎、布娃娃、草帽、刺绣品、白族服饰、首饰,以及白族姑娘最喜欢在嘴边吹弹的竹弦子等等!其中美丽的白族刺绣特别引人注目。人们跳累了,唱累了还可以在沿路各种小吃摊前,吃豆粉、米线、凉虾、冰粉、炖梅、生皮、破酥、腌螺蛳……,麻辣酸甜,样样色味俱佳,令人垂涎。许多沿路的住户,还在门口放一桶纯净的井水,免费供“绕三灵”的人饮用。人们饿了,便在路边、溪边“三个石头搭眼灶,平地生火做一家”,集体野炊。困了,便围着篝火,男女相杂,席地而坐,裹毯御寒,对歌交谈。人们都沉浸在欢乐的浪潮中,沉浸在对本主和各路神祇的崇敬祈祷的虔诚中,同时也陶醉在自己歌舞才华的尽情创造展示中,痴迷在开放的男女恋情交流里。

人们热情地向往着“绕三灵”盛会的来临。成年的大理白族人,如果哪一年因故未能参与,心中便留下极大的遗憾,感到这一年里,自己家里会因此而缺乏几分吉祥如意。

参加“绕三灵”的人都有三个标志:一是在太阳穴上贴“太阳膏”,这是一种用纸做的精美的太阳花,太阳膏浸有风油精,因而“太阳膏”能预防中暑,同时也表示对太阳神的崇拜;二是左臂上扎一条红带,表示祭拜本主后,得到的一种赐福;三是戴插有鲜花的草帽,起着装饰、遮阳避雨,对唱遮羞的作用。所以,“绕三灵”,不仅是展示民族歌舞的盛会,谈情说爱的盛会,祭祀本主的盛会,也是展示民族工艺品和民族小吃的盛会。这盛会沿袭千年而不衰,这是一种何等让人敬佩和振奋的,独有的民族风尚。

为了进一步传承宏扬这一优秀的白族传统文化,大理州市有关部门,将这流传千载的历史文化活动搬到今年的三月街举行。将三天的活动浓缩为一天,集中在佛都崇圣寺展示,情天歌海,欢歌曼舞的盛况,震撼着千千万万前来赶三月街的中外游客的心。

四月廿日中午,在离三月街不远的崇圣寺附近已布满了各种国籍,各种肤色,各个民族的人山人海,纷纷来参加“绕三灵”活动。不少人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四处荡漾着原汁原味原生态的白族调声:

四月里来绕三灵,

一绕绕到大理城。

绕到东门唱一调,

绕到西门停一停。

绕到湾桥歇一歇,

绕到喜洲谈谈情。

绕到庙头才住下,

一夜唱到大天明。

……

唱调是一位年近古稀,头戴白草帽,额贴“太阳膏”,鼻梁上架着墨青眼镜的白族老奶。歌声委婉动听,吸引了不少人惊喜的目光,有人用白族话和她打招呼,她说,我家住在洱海东岸海印村,从年轻时候起,差不多年年都到海西参加“绕三灵”,听说今年三月街,要组织盛大的“绕三灵”活动,就特意赶出来凑凑热闹。我们年轻时,在“绕三灵”上对歌,是白族青年男女恋爱约会的一种非常浪漫的方式。白族小伙往往以对歌向自己喜爱的姑娘倾诉爱慕之情,对歌对得好的小伙子,最容易获得姑娘们的垂青。如果白族姑娘对某位优秀的小伙子暗自倾心的话,也会向对方邀歌方式表白,对歌对得好,男女双方大多可以顺理成章结为终身伴侣。我现在虽然老了,嗓音也不如以前了,但一唱起调子,就觉得年轻了许多。老人说着说着爽朗地笑了起来,笑得很开心,很真诚,真羡慕她那么大的年纪还唱出那么好听的白族调,年轻时,肯定是个十里八乡出名的好歌手。

下午一点多钟,离狂欢活动还有一个多小时,一队队盛装艳服的“绕三灵”队伍,早已聚集在高耸云天的崇圣寺三塔前,等待吹乐时刻的到来。据州文化局有关人士介绍,“绕三灵”是大理白族人民最具民族特色的古老民族节庆和宗教盛典,是白家人一生中不可错过的释放生命自由的机会。“绕三灵”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形式,丰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似一幅传承千年的民俗画卷,一直存活在大理白族民间文化生活中,这一特殊的民族文化活动,在大理年年按期举行,人数一年比一年多,活动内容也从过去单一的娱神活动,变为多样性、群众性、自发性的民族歌舞活动。“绕三灵”以“活化石”般的历史和文化记忆,被列为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被中国文化部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名单。今年三月街民族节,大理州的广大文艺工作者,大胆创新思路,别出心裁地将“绕三灵”搬到崇圣寺内进行展演。整个“绕三灵”队伍达三千五百多人,其中诵经队一千人,古乐队一千人,“绕三灵”一千人,龙狮队五百人,由广大文艺工作者与白族群众联袂演出。以白族礼仪为原型,结合现代审美发展的需求,集中呈现白族优秀典章礼仪文化。这是传承、发展民间民族文化的一种新的尝试。整台歌舞名为《苍山洱海的祝福》,分《喜迎本主》、《盛世献礼》、《诵诗祝福》三个内容进行。目的在于让前来参加大理三月街民族节的千千万万各地朋友和群众,领略到白族民俗文化的魅力,彰显白族积极乐观向上的民族精神。

三月的大理,阳光明媚。春天的女神,用鲜花和芳草装点着童话般的苍洱大地,巍峨壮丽的三塔,彪炳着百二山河的风采。

下午两点正,前来赴会的各地贵宾步入三塔公园,“绕三灵”活动以浓郁虔诚的礼仪欢迎他们。让他们跨“三把火”:第一把火烧艾蒿,称吉祥火,第二把火烧松柏,称祝福火,第三把火烧辣椒,称亲热火。辣子和花椒“麻麻辣辣”,白族话意为“气气各各”,译为汉语即“亲亲热热,富裕红火”,且含有驱恶避邪之意。当贵宾们经过“三把火”的洗礼之后,一群婀娜多姿的白族金花,手执柳枝,沾上圣水洒向贵宾,以示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并为他们在太阳穴上贴“太阳膏”,给他们挂彩,表示吉祥如意。

“三把火”仪式刚结束,一只只长筒号伸向天空,长鸣三通后,白族古歌起,如泣如诉的古歌,若仙家之乐,天籁之声,在苍山洱海间缭绕,把人们带入天荒地老的岁月,追思白族祖先开疆拓土的丰功伟绩。

古歌声中,一位银须飘拂的白族老者,身戴“五佛冠”,手执法铃、降魔杵,手舞足蹈,行拜四方。边拜,口中边颂祝词:“一年一回绕三灵,喜接本主笑吟吟,保佑白家千万代,家家福寿永康宁。”话音刚落,四周观众中,立即响起惊天动地的答谢声:“谢——金——口——”。随着鼓声、锣声、唢呐声、叶笛声响成一片,白家人簇拥着英勇智慧的本主,将其安放在高高的神坛上之后,一列古装卫士威武上场,守卫在本主的两旁。一群精壮的白族汉子,唱着祝酒歌,端着浓烈芬芳的美酒,踏着酒歌的节拍,跳起粗犷豪迈的敬酒舞,向本主敬酒。在古乐声中,广场中心的神坛下烧起一堆堆熊熊的烈火,点燃一个个炽烈的火圈,一群剽悍的白族男子,将公鸡、猪头、大鲤鱼、果品、鲜花等供品高高举过头顶,跳着矫健的舞步登场。有的跨越火堆,有的穿过火圈,有的蹬上吐火的高台耍狮子,终于在群众阵阵的喝彩声中将供品一一献在本主的神坛上。

数百只木鱼敲响了,一列列盛装艳服的白族“莲池会”老奶开始朗朗颂经。一群群香客,一对对花枝招展的新郎新娘,手挽着手,怀着虔诚的敬意,捧着香蜡纸烛,依次而上,向本主跪拜,献上一炷炷祈福香,求本主保佑他们,幸福安康,早生贵子。

此刻,又一白族老者,登上高台,唱起了祝福的诗文:

巍巍苍山彩云飘,

滔滔洱海涌碧波。

苍洱养育白家人,

幸福逐浪高。

一年一回绕三灵,

人神共娱乐陶陶。

山也欢来水也笑,

歌舞冲云霄。

……

唱罢诗文,老人用白族话大声向四周的人们发出开始“绕三灵”狂欢的信号:“父老乡亲们、兄弟姐妹们,各地的朋友们,今天省州级领导都来参加我们‘绕三灵盛会。大家唱起白族调,敲起金钱鼓,挥起霸王鞭,舞起双飞燕,用白家人响亮的歌喉,美妙的舞姿,欢度我们的佳节。大家尽情地唱吧!尽兴地跳吧!让我们的欢歌曼舞,在苍洱大地掀起五彩的浪潮。”……

在老人吉祥的颂祝声中,万方来朝,万民狂欢。唢呐、锣鼓、叶笛齐鸣,吹出了白家人心中的欢喜;男女老幼,欢声雷动,喷发出昂扬的激情。在“龙上天”热烈的白族吹打乐声中,一队队“绕三灵”的人流,如五彩的波涛,奔腾的浪潮,涌向苍山,涌向洱海,涌向四面八方。狮舞大地,龙腾长空,旱船、白鹤、彩贝翩翩起舞。到会的省人大副主任晏友琼,州委书记刘明,州长何金平等省内外贵宾和慕名而来的各个地区,各种国度,各种肤色的中外友人,都一齐卷入到狂欢的浪潮中。大家不停地唱,不停地舞,不停地欢笑高歌,苍洱大地变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来自各村寨的“绕三灵”队伍。各自为阵,各领风骚,让自己的希望和向往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和满足。无数人的脸上都荡漾着无边的欣喜和欢笑,显示着他们千百年来留传下来悠远的精神文化因素。此时此刻,每个参加“绕三灵”的人都完全忘记了自我,他们心中只有乐乐乐!跳跳跳!唱唱唱!跳不完欢乐的舞,唱不完心中的歌,爱不尽无边的笑脸。

看——

在崇圣寺三塔前狂欢的是来自喜洲的“绕三灵”队伍,领头的是两位年过古稀,服饰艳丽的白族老爷爷和老奶奶,他们合扶一枝扎着红绸,系着葫芦,挂着响铃的柳树枝。他们走一步摇三摇,老爷爷挥舞牦牛尾主唱,老奶奶甩动花手巾打诨,见景生情,即兴编唱,见物咏物,问话答话。舞步协调优美,对答诙谐,妙趣横生:

爷爷:“一年一度绕三灵”

奶奶:“是啰!”

爷爷:“唱歌跳舞千万人。”

奶奶:“我也跳得气也喘不过来了!”

爷爷:“往年没有这热闹,”

奶奶:“到处人山人海,老外也来了多多代少!”

爷爷:“苍山起舞洱海笑,”

奶奶:“我也年轻了几十岁啰!”

……

两位老者的后面是数对手摇花扇,吹着花柳曲,唱着白族调的男女歌手,歌声此起彼伏,委婉动听。再后面是数百人的霸王鞭队伍,金花们挥舞霸王鞭,阿鹏们敲响金钱鼓,边走边跳。一会儿脚勾脚,一会儿背靠背,一会儿心合心,一会儿凤穿花,一会儿五梅花,身影跌宕起伏,舞姿变化多端。舞步虽有些夸张,仍不失优美、潇洒,让人心中的欢畅纵情地蹦跳。这是一幅不停变动的画,一首热情豪放的诗,一杯浓烈芬芳的酒,醉了天,醉了地,也醉了天地间千千万万的人。只有加入“绕三灵”的队伍,才能深刻体验什么是欣喜欢乐的滋味,什么是忘情狂欢的真谛。

“金钱鼓子霸王鞭,

双手推敲背转旋,

最是小姑僰歌调,

声声唱入有情天。”

是的,从苍山脚下到洱海之滨,处处都是情天歌海,舞影翩跹。白家人尽情地跳,把理想和追求凝聚在舞步中;尽情地唱,把欢乐和激情倾注在歌声里。看看这雄浑剽悍的舞步,听听这惊天动地的音乐,谁不为表演者的热烈刚劲而击节喝彩?谁不为白家人的豪情奔放所感染振奋?

听——

这是一对情人在苍山密林深处对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礼赞生命的快乐和自由的天籁,去寻找爱情和幸福的交响:

女:花上花——

隔山隔海来寻访,

相好节上人来旺,

知音在哪方?

男:花上花——

茶花一开十里香,

蜜蜂扇翅飞得远,

有心采鲜花。

女:红芍药配绿牡丹,

凤尾竹配虎头兰,

妹想把哥招进门,

蜂蜜拌红糖。

男:蜜蜂想花花想蜜,

鲤鱼想着清水潭,

阿哥愿变多情鸟,

飞进妹的家。

……

这里苍山的歌声还未落,那里洱海边上又响起了歌声:

女:翠茵茵——

四月里来柳色青,

载歌载舞绕三灵,

人人喜盈盈。

唱得苍山百花醒,

唱得蝴蝶来照影,

唱得妹子心里乱,

歌声动人心。

男:翠茵茵——

箐底唱歌有回声,

歌声引来画眉鸟,

枝头觅知音。

洱海日出苍山雨,

有情无情也难分,

未必她心如我意,

试她真不真。

……

多含蓄,多富有诗意的情歌呀!这样的歌在绕三灵会上到处都听得见。难怪人们都说,白族是一个勤劳智慧,能歌善舞,感情浓烈的民族。他们以诗对话,用歌传情,真是名不虚传呀!

要看这威风八面的“绕三灵”,要听这优美动人的白族调,就请到大理来。白族的歌舞是不甘寂寞灵魂的涌动,是畅快淋漓感情的喷发。

夜幕降临,从苍山脚下到洱海之滨,一阵又一阵欢歌曼舞此起彼落,有多少人在唱?在舞呢?也许天上的群星才数得清吧!这里到处都奔涌着诗的流泉,歌的大海,爱的蜜汁,情的浪花。一位诗人说,我参加大理“绕三灵”,好像看见一对对倩影不是在苍洱间欢歌曼舞,而是在用自己的心血编织着幸福。

狂欢节夜晚的月色多好,明天的日子一定会更加动人。

猜你喜欢

苍山白族洱海
开学第一课《洱海保护》教学设计
苍山
苍山脚下
走到洱海
请叫我党员
诗意洱海
洱海太湖石
吕敬人连环画《括苍山恩仇记》选页
花样云南(二)
白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