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逆反心理
2009-02-25陈小杜
陈小杜
当前,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应试教育、家庭环境、教学与现实脱离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感到反感,甚至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当教师讲述某一观点时,部分学生总是不太相信,不愿听,听不进,甚至从反面去理解,因而无法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育作用。为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营造师生间平等友好的关系,是消除逆反心理的首要条件
政治课教学应在师生感情融洽的气氛中,在平等商讨的交流中进行。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才能和学生打成一片,才能摸准学生在想什么、怎样想,才能发现问题,并有目的地解决问题。如今,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范围广,思维敏捷的他们能提出很多理论与现实相矛盾的问题,甚至是热点探索的问题。如果教师对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置于平等的地位,提倡教学民主,讲道理,摆事实,求大同存小异,服从真理,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营造师生之间友好交流的和谐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和理解老师所讲的观点和精神。对敢于提问题、大胆发表自己见解和意见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肯定和表扬。对某些持有片面性观点或错误观点的学生,教师要心平气和、耐心引导、虚心商讨。某些问题,学生一时想不通,不能接受的,教师可以组织研究或帮待在以后的实践中解决,切莫粗暴对待和“瓶盖”闷死。
二、讲课遵循对立统一的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是消除逆反心理的关键
有的教师讲课违背了对立统一规律,放弃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使主观与实际相脱节。如提到资本主义,就什么都“不好”、“不行”;对一些我国社会的敏感问题,往往是绕道走,避而不谈。这种缺乏辩证观、枯燥无味的僵化教学方法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根源。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善用辩证的、符合实际的观点,才能使学生心服口服,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学生对我国民主制度中的选举制度认识模糊,疑惑较大。对此,笔者结合学生摆出的事例和实际民主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说明任何国家的民主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落实都有一个过程;另一方面,又讲了党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上的积极努力,如今,公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加强,选举制度不断完善,正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加强与完善。这样讲解,遵循了对立统一规律,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地、辩证地看问题,既说了过去存在的问题,又讲了变化发展的情况,还提出了今后可能会有的困难和努力方向。因此,学生认为教师理论上讲的和社会上存在的客观现象基本一致,能够愉快地接受,较好地消除了逆反心理。
三、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是消除逆反心理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社会调查或参观访问,让事实说话,让学生在实践过程当中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这种方法贴近实际,较受学生的欢迎。如教学“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的内容时,笔者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向他们介绍烈士们的事迹。烈士们可歌可泣的事迹深深地印在学生心中。通过这种形式,较好地消除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增强了思想政治课的可信度,也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
四、让学生讲真话,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是消除逆反心理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讲真话”,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说出来,教师再从中发现和分析问题的原因所在,进而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能讲心里话应该加以肯定与鼓励,否则学生对政治课的逆反心理会更加严重。比如,在教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内容时,学生提出了尖锐观点:“民主党派为什么不能成为执政党?”笔者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讲清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各民主党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政治基础是一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来之不易,这项事业极其伟大,要完成这项事业不可能是轻而易举的,非同儿戏,不能搞试验;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我们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礼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力量。这样,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不仅消除了学生的逆反心理,而且教学效果也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