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自主提问 提高学生能力

2009-02-25

广西教育·B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正方形教学法情境

顾 滨

“思源于疑”,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无不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他们带着怀疑的目光观察世界,敢于提出问题。因此,问题教学法是课堂教学中实施创造教育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实现两个改变。把提出问题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

新课程标准把“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作为培养目标之一。“数学的本质是自由”,它最能激发人的自主探究、自由创造的本能。但是许多教师,一提到“素质”、“探索”、“创造”就觉得很神秘,高深莫测,认为与中小学教学不沾边,在教学中仍习惯地按老一套照搬照套,缺乏对学生质疑素质、探究能力有意识的培养及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在教学中,不要过低地估计学生的素质,认为学生什么都不会,事事包办代替,点点滴滴一讲到底。要相信学生,通过创设氛围,营造问题情境,给学生思考、质疑、探索、表达的机会,使学生能实现自主学习。

2改变“满堂问”的教学习惯

“问题教学法”显著特征之一是教学内容问题化。数学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但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认为“问题教学法”就是将过去的“满堂灌”改为“满堂问”,只重视向学生提问,忽视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不到发展,“问题教学法”的效果也就难以实现。“问题教学法”强调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由学生自行设计并控制整个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始终把提出问题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通过再现知识产生的过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并启发他们深入探究问题。

二、树立三种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能力

1树立情境意识,创设良好教学情境,让学生敢问

只有保障学生心理安全和自由,才能使学生大胆发问。如果学生的提问得不到教师的肯定认可,反而经常遭到批评、讽刺、挖苦,那么学生的质疑欲望和行为就会受到压制,久而久之,就没有学生再敢提问了。因此,要创设一个充满理解与宽容的心理环境。教师要扮演好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要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和相互尊重、互相学习、共同促进的新型师生关系,并构建充分交流、自由交往、民主讨论、彼此激励、平等对话的合作学习平台,最大限度地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与沟通。以此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一种最佳心理状态,通过心理上的接受,达到思维与情境的融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自由地去想象、思考和探索。

例如,对无理数的引入。开始时为了让学生的思想放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可先让学生做一个简单的拼图活动:有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设法将它们剪一剪,拼一拼,得到一个大正方形。然后问学生:根据我们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提出下列问题:

①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α,α满足什么条件?

②α可能是整数吗?理由是什么?

③α可能是以2为分母的分数吗?可能是以3为分母的分数吗?理由是什么?

④α可能是其他分数吗?理由是什么?

学生经过思考和争论后发现:α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事实上它不是有理数。这时学生会想到:α不是有理数,但α是我们拼出的大正方形的边长,它是确实存在的一个数,那么α是什么数?α究竟是多少呢?学生的新旧认知发生了冲突,产生了求知的欲望。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学生会体会到新数的引入,是现实的需要,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打破了数学的神秘感,学生思考问题。提问题的积极性就会提高。

2树立过程意识,再现知识发展过程,让学生有问

数学课堂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操作、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知识的价值和应用、知识的未来和发展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受到启发,思维被激活,问题随即产生。

例如,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后,让学生用硬纸板剪一个平行四边形ABCD,作出它的对角线的交点O,用大头针把一根平放在平行四边形上的直细木条EF固定在点O处。拨动细木条,它可以停留在任意位置。

问:观察几次拨动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结论?你能证明你的发现吗?

学生通过自己几次亲手操作,联系本节所学习的内容,能够得到相应的结论:△AOE≌△COF,△DOE≌△BOF。

在学习完《正方形》后,教师又提出了题型相似的问题:如图是一块正方形草地,要在上面修建两条交叉的笔直小路,使得这两条小路将草地分成的四部分面积相等,你有多少种方法?

学生经过讨论后,得到答案:方法有无数种,只要这两条小路保持互相垂直并且经过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

学生通过对前一个问题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获得了直接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作图、观察、猜想得到结论和推理。在后一个问题中。他们就能够根据前一个问题的结论进行大胆的猜想和创新,并由此很容易诱发出各种疑问,如“为什么这两条小路一定要互相垂直?”“为什么它们一定要经过对角线的交点?”问题出现了,又使得他们为解决问题而继续思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3树立反思意识,教师示范提问,让学生会问

问题的解决,不是思维活动的结束,而是深入认识的开始。对整个解决问题活动过程的反思,是一种深层的思考,是一种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用问题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概念、定义时,可问:“定义是怎样引入的?能否换一种方式?若改换或增减其中的关键词会怎样?”学习定理或公式时,可问:“定理或公式是怎样提出的?其证明思路是怎样的?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条件不变,结论能否改变、推广?”解完题时,可问:“解题主要应用什么方法?这种方法的关键是什么?这种方法还能解决哪些类似问题?这种方法是怎样想到的?依据是什么?有无更简单的方法?”通过反思,学生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能逐步掌握提问的方法和策略。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后,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提出:“这样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它和轴对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在学习“不等式的性质”时,学生提出:“是否把等式性质中的‘等式两个字都改成‘不等式就行了呢?”在学习“矩形、菱形”时,学生提出:“矩形的哪些性质是菱形不具有的?而菱形的哪些性质是矩形不具有的?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在做证明题时,学生问:“这个已知条件有什么用?要证明这个结论需要些什么条件?”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问,在问题中学习,这对于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分析能力、反应能力、论辩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对此我们还需要在实践中努力探索。

猜你喜欢

正方形教学法情境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重构正方形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超级变变变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移火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