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中地理作业的设计
2009-02-25宋强
宋 强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的教师更加注重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的创新,而作为教学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却往往被我们忽视。目前初中地理作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重数量,轻质量,重复抄写,机械训练;重学科作业,轻实践性、探究性作业,方法指导不够,思维创新和动手能力不足;重作业布置,轻作业评价,效率不高;重统一规格,轻分层设置,针对性不强。这表明,作业不受欢迎的原因不在学生而在于作业设计和布置本身有先天的缺陷。因此,要通过改革作业布置的内容、形式、分量、难度和作业评价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有效教学。
一、作业生活化——诱发学习热情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天天看到各种社会生活现象,天天都要参与社会生活中的活动。为此,应把地理作业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一些与学生具体生活有关的作业,引导他们动手、动脑,自主探究与他们生活有关的一些问题。例如,教室里贴的校历表及一个学期变动几次的作息时间表,都是很好的地理教材。当学校更换作息时间表的时候,可在课堂中问学生:“上个学期7点40分上学时,天才蒙蒙亮,而现在为什么7点40分上学时,天已经大亮?”从而用变动的作息时间表来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让身边的事物与书上知识有意识地联结在一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而且也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
二、作业个性化——满足不同需求
学生学习地理的程度不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同,故作业的布置应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层次,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符合课标要求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学习材料,布置不同的题型等多层次的地理作业,满足不同层面的学生需求,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主动探究,并乐于学习。设定:学生不会做的题目可以不做,但要在会做的题目完成后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问题1:本次作业中,你独立完成的和在别人帮助下弄懂并完成的内容有哪些?
问题2:本次作业中,对于不会做的题目你能分析出症结吗?
问题1的设定能使教师迅速、清晰地把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实际水平。问题2的设定,使学生把不会做的题变成了一种“合法行为”,再也不会有人抄袭他人的作业。在这种宽松的气氛中,学生通过分析症结所在,培养求实精神,摒弃自欺欺人的不良学风。它对学生而言,完成作业是成功,个别题没完成,但明确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也是成功,他们将苦学变为乐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
三、作业多样化——开拓学生思维
新课程要求教学要向学生生活及社会等广阔的时空开放,这就使得学生的作业天地更为广阔,学生的作业也应由“可预见的、早已生成的、封闭型的”学科作业,走向“以师生共同建构,由新课程产生的新知识为基础的、开放型的”作业。调查中发现,学生对题目形式千篇一律有所厌倦,于是我在作业设计上做了多样化的探索:采用组建兴趣小组、竞赛指导、进行社会调查、自出地理试卷、5分钟的课前演说、地理手抄报、角色扮演、绘制地图、手工作业、口头作业、网络作业、小论文、小实验、实地观测、“形体”演示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时,可以布置手工作业,让学生用橡皮泥自制等高线地形模型,模型上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多样化的作业,使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更好地发扬和体现,形成了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的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作业人为化——升华学生感情
做作业和批改作业是一种人为活动。在此,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才华、学识、风度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平等的交往、纯真的情趣和进步的快乐。同时,通过作业批改方式的改革,也让学生体会到同学间合作交流的乐趣。
在新课程教学中,适时适度地写好作业评语,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 于学困生在作业中的点滴进步,教师要特别善于观察,及时给予热情鼓励,使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并在学习上不断取得进步。对作业一向潦草马虎、敷衍塞责的学生,只要出现一次完成比较工整认真的情况,就可抓住这一“闪光点”,在他们的作业中批上“认真是进步的开始”或“继续努力,相信你一定能让人刮目相看”等批语。
在新课程教学中,倡导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此,作业的批改同样也将由静态的分离式走向动态的参与式。教师更多地是参与或间接地参与学生作业的批改过程,如采取抽批与面批、小组批与自批、互批与重批等方式。批改方式的改变,使得教师工作量减轻了,将有更充沛的精力对作业进行精批、精改或面批、写评语。而学生从不同批改方式中得到及时反馈的结果,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赏识、同学对自己的帮助、自己帮助同学后的愉悦,体验到成功与快乐,从而形成一种乐融融的学习氛围。
地理作业已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重建与提升课堂意义的重要内容。通过作业设计的改革,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实际应用,增加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的机会,获得更多更广泛的交流机会,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劳和辛劳。这样,作业将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需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