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鹰文化
2009-02-25廖云新
廖云新
鹰,那俯冲而下疾如电的气概,扶摇直上九重天的矫捷,于冰峰峻岭间盘旋、翱翔的雄姿,往往使人“心随鹰影腾空去,但引诗情到碧宵”。
在中国少数民族中,很多都以鹰作为英雄象征。但鹰的形象各异:蒙古族突出勇猛,藏族显出豪放,塔吉克族则表现洒脱。
蒙古族文化中,鹰的形象源于原始萨满的跳神。过去,萨满教派女巫请神时,必先跳鹰舞,以求神灵附体。而且鹰曾是成吉思汗部落图腾崇拜中的战神。据《蒙古黄金史纲》记载:人们常以雄鹰赞颂成吉恩汗,鹰也成为蒙古族英雄与胜利的象征。所以,早期的摔跤比赛中,摔跤手的入场动作,就是拟鹰飞翔的形态。至今,不论在民间还是在舞台上,经常可以看到各种气势磅礴的鹰的形象,显示出蒙古族人民强悍、勇猛的气概。
藏族人民心目中的鹰,栖息在人迹罕至的高山峻岭之巅,与天接近,与神交汇,神圣而不可侵犯,哪怕是不恭的意念,神灵也能感知,不可饶恕。这种图腾般膜拜和存于灵魂中的敬畏,让鹰在藏族人民内心中成为一种神鸟。藏族天葬的习俗,也与鹰可以把死者灵魂带往天国的心理有关。人们以崇敬的心情表演鹰的形象。流传在牧区的民间舞蹈中,把鹰的气势、神态与对鹰的崇敬心理融会其中。开始时,一男子两手抓住楚巴(藏袍)的双袖,缓缓起舞,如鹰盘旋、翱翔。通过鹰的舞蹈形象,表现出了藏族人民朴实、豪放的性格。
能歌善舞的塔吉克族,也把鹰的气势、神态,及对鹰的崇敬、羡慕的心理融会于表演之中,风格别致。不论是鹰起隼落的跳跃,还是扶摇直上,都显得无比轻捷、洒脱。这和塔吉克族居住在帕米尔高原丝绸古道有关。民间舞蹈中保存有古西域乐舞的文化遗存,不乏如古代诗词所描绘的“凄风渐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的艺术形象。而且,名为“卡甫苏孜”近似7/8节拍的复合节奏。在鹰笛、手鼓的伴奏下,使舞蹈古风犹浓,却又格调清新,表现出塔吉克族人民像冰山雪莲一样纯净的民族性格。
在汉族人民的心目中,鹰的形象是诗意而具体的,它是涅磐的无上精灵。据说,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的年龄可达70岁。它的生命有两次,一次是上苍赐予,一次是自己给予,即自我拯救。当鹰活到40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喙变得又长又弯,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使得飞翔十分吃力,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
鹰只有两种选择:等死或重生。
悲壮的一幕开始了。这时的鹰竭力飞到一处任何鸟兽都上不去的陡峭悬崖处,然后撼天动地上演“三步曲”。第一步就是把自己弯如镰刀的喙向岩石猛摔过去,直到老化的嘴巴血肉模糊、连皮带肉从头上掉下来,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第二步是它以新喙当钳子,一个个把趾甲从脚趾上血淋淋地拔下来。等新的趾甲长出来后,即会实现第三步,它把旧的羽毛连啄带拔,直到一片不剩,待5个月后长出新的羽毛。此时的鹰又现英雄本色,重返蓝天,得以再过30年的岁月。这一过程需要耗去它孤寂而痛彻心扉的150天左右的时光。因此,鹰在汉民族眼中是浴火重生的勇士和鸟中“大丈夫”,生活中以鹰命名的企业、产品、文艺盛典和姓名的事例俯拾皆是,不胜枚举。
“云披雾裂虹霓断,霹雳掣电削平冈”,“无端窜向青云外,不得君王臂上擎”。民族审美心理不同,源于原始崇拜、宗教信仰的传统习俗不同,但以鹰作为化解危机、勇者不惧、来去无碍、激荡天地的英雄象征这一文化符号,在各民族中却是恒定共通的。这,也正是鹰的魅力之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