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访青海的高原名湖

2009-02-25

科学之友 2009年34期
关键词:鸟岛黑颈鹤青海湖

龙 山

世界最高地——青藏高原有看全球最密集的高原湖泊群。这些大大小小的湖泊如一粒粒清澈的珠玑,散布在苍莽的雪域山原之间,让冷峻奇崛的青藏高原平添了几分妩媚的色彩。据调查,拥有高原湖泊数量最多的是西藏自治区,其次是青海省。青海省的湖泊,与西藏多为成水湖不同的是,既有咸水湖又有淡水湖,许多湖泊是中国乃至世界名湖,风光绝美,资源丰厚,珍藏甚多,绝无仅有。

鸟儿的天堂——青海湖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面积达到4450km2,周长约360Km。它像一面巨大无比的蓝色镜子,镶嵌在青藏高原东北部4座大山夹拥的一个巨大盆地里。青海湖是世界七大著名湿地之一、我国八大重点鸟类自然保护区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资源十分丰厚。

从有“夏都”之称的青海省会西宁出发向西,经过蜿蜒曲折的湟水谷地,翻过美丽的日月山,顺倒淌河走不远,扑入我们眼睑的这座湛蓝的湖就是青海湖。

青海湖是在4千万年以前,由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挤压,导致喜玛拉雅海底上升为陆地高原而形成的。最初为活的外流湖,水源西进东出,与黄河水系相通,后来因地壳不断隆升断裂,出口被升起的日月山阻断,便成为水只进不出的湖,形成现有的格局和规模,并衍生出尕海、耳海、海晏湖和沙岛湖等子湖。历来有70多条河流在为青海湖注水,最长的布哈河达300km,这是青海湖永不枯竭的生命源泉。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大气干旱和流域扩耕截水,大部分供水河流断流或干涸,一度曾使青海湖水面大为缩小。近年来,青海采取退耕还草等一系列保护水源措施,情况渐有好转,湖面水位又开始缓慢回升。但青海湖的水源危机从根本上来说,仍是一个问题。

青海湖自古以来有得天独厚的丰富水产资源,是鸟类,特别是高原鸟类繁衍生长的天堂。据观测调查,青海湖现有各种鸟禽100多种18万多只,是我国八大鸟类自然保护区之首,世界著名的“鸟王国”。

在青海湖,我们主要走访了著名的鸟岛。看上去,鸟岛面积并不是很大,约1km2,形似一个静卧着的蝌蚪,但它却是亚洲最著名的鸟禽繁殖场所。

鸟岛主要是候鸟的生存地。每年春天的三四月问,从我国南方和东南亚等地迁徙而来的各种候鸟,成群结队在岛上筑巢产卵,静度自己的“产假”,繁殖和养育小宝宝。五六月间,是鸟岛最热闹最壮观的时候,是观鸟的最佳季节。这时到岛上去,可见遍地千奇百怪的鸟巢、五颜六色的鸟蛋和成千上万的幼乌、大鸟,密密麻麻,蔚为壮观。各种鸟儿时而翱翔于蓝天,时而翩跹于湖面,翅声和叫声响彻云霄,俨然天籁仙界。鸟岛吸引来这么多飞鸟的原因,主要是这一带水面上有20多种营养丰富的浮游植物。浮游植物——湟鱼——水鸟,形成了一个有趣的食物链,加之当地藏民不吃鱼、不捡鸟蛋的风俗习惯,鸟与人和谐共处。据观测,每年春夏之交来岛上产卵繁殖的各种鸟禽多达30余种,总数至少在15万只以上。鸟岛上数量最多的乌是斑头雁、鱼鸥、棕头鸥和鸬鹚,被称为鸟岛王国的“四大家族”,占鸟岛鸟总数的70%以上。

斑头雁是鸟岛的“大家族”,属大型游禽,个头可与家鹅相比,全身羽毛为浅褐色,身上有斑纹。它善于远飞,九十月间南迁时,可从青海湖直飞东南亚。鱼鸥是游泳好手,头部呈黑褐色,上体灰白,颈部和腹部的羽毛纯白。雏鸥一出世,就可以随“父母”游水。鱼鸥不与鸬鹚、棕头鸥为伍,因为它们食物相同,有利益之争。不过,鱼鸥与斑头雁却能和平相处,因斑头雁吃草,与鱼鸥没有利害冲突。棕头鸥小巧玲珑,是乌群中的“小美人”。它体形只有鸽子般大小,头部棕褐色,腿和嘴为红色,背部华丽,其余地方雪白。棕头鸥动作灵活,善于在湖面上飞翔,以浅水区的小鱼为食。但棕头鸥有很强的自卫能力,遇到天敌,会血战到底。有时候,它也以洒粪的方式攻击不轨的人类。鸬鹚,就是鱼鹰,全身墨黑,尖嘴、长颈、短腿、秃尾,是捕鱼的能手,也是潜水冠军。鸬鹚较为凶猛,捕鱼多为单兵作战。鸬鹚在鸟岛独霸一方,建立了“国中之国”鸬鹚岛。

另外,青海湖的珍禽还有赤麻鸭、大天鹅、黑颈鹤等。黑顶鹤在青海湖虽不算很多,但时有所见,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高原稀有鹤鸟。

为了保护鸟类,青海从1975年8月起建立了鸟岛自然保护区,1980年又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种鸟类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也给旅游区观鸟营造了更多的风景。

河源地标——姐妹湖

离开青海湖去玛多,我们在黄河源头走访考察了扎陵湖和鄂陵湖这对姐妹湖。

从玛多县城玛查理出发,一路向西上行60km,就到达了鄂陵湖,再往前走约30km就是扎陵湖。

黄河源所在的玛多县境,曾有多达4000多个大大小小的湖泊。不用说,扎陵、鄂陵两湖,是最大、最壮美、也最妩媚的湖了!这两座湖是高原少有的淡水湖,而且是世界上最高的淡水湖,海拔4300m,比青海湖还要高1km。她们夹在巴颜喀拉山和布青山之间的宽大河谷,像两颗熠熠闪光的碧蓝宝珠,装点着河源的美丽。从自然地理地貌来说,两湖河源区的巴颜喀拉山与布青山属于受断裂构造控制的长期隆起带,黄河和以扎陵、鄂陵湖为主体的湖泊群宽谷盆地则是第四纪相对沉降带。地质结构的巨大应力,营造了河源地区两山夹两湖的特殊地貌。扎陵湖面积现为542km2,鄂陵湖为608km2

两湖的名字,是很早以前的当地土人根据湖水的颜色和湖的形状叫下来的,“扎陵”意为“白色长湖”,“鄂陵”意为“青色长湖”。

姐妹湖区是海拔4300m的高寒地带,一年无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两季之别,年平均气温只有-4.1℃,最冷的1月极端日最低温度低达-48.1℃,是青海最冷的地方。一年四季,姐妹湖周围的山上冰雪不化,夏天也常见大雪纷飞,景象十分奇异。由于两湖水温低和冰封时间长,湖中的浮游动植物和鱼类较少,但鱼却很大,如花斑裸鲤有的重达10kg左右,我们昕当地牧民说他们有用鱼须做马鞭的。因水草丰美,湖区陆地野生资源也很丰富,有珍贵野生动物野牦牛、藏羚羊、野驴、原羚、马鹿和马熊等多种。鸟类也多达38种,尤其玉带海雕、胡兀鹫、红隼、黑颈鹤、斑头雁、赤麻鸭、鸬鹚、棕头鸥和藏雀等,十分珍贵。

听玛多当地人说,这里有句谚语:“孔雀河上有孔雀,羽毛插在宝瓶中。”说的是扎陵湖上面美丽的星宿海,这个湖泊群的确如开屏的孔雀羽尾,与瓶状的扎陵湖连在一起,栩栩如生地构成了一副宝瓶插羽毛的美丽形象。所以,当地人把黄河称做“玛曲”(孔雀河),是很有道理的。

黄河源区自古以来属气候严酷恶劣的无人区,少有人进出。但它的神秘和太多未知,激发了人类的好奇和探索的勇

气。自7世纪上半叶也就是唐代,人类开始了对河源地区的探索和调查。元朝,皇帝派大臣都实,以招讨使的身份,佩戴金质虎符前往河源专门进行过考察,时间长达4个月,得到大量第一手资料,并对一些湖泽做了蒙语命名。清代,康熙和乾隆时,曾先后两度派侍卫拉锡、舒兰和阿弥达组成考察队,进入河源及两湖地区进行过考察。近代,俄国地理学会西藏探险队普热瓦尔斯基,也曾到鄂陵、扎陵两湖进行过考察,并深入南行到达巴颜喀拉山。我国在解放后也在河源地区有科学考察活动,给我们今天留下了黄河源区和两姐妹湖的宝贵资料。

为了保护和恢复河源逐渐恶化的生态环境,玛多两湖区现已封禁,变成了真正的无人区。一切重归自然,真正的美丽将重现河源山川湖泽,这是很令人欣慰的事。

“黑颈鹤之乡”——隆宝湖

从玛多转道向南,翻过巴颜喀拉山,到达玉树县的隆宝湖,就到了黑颈鹤的故乡。

隆宝湖是夹在唐古拉山和巴颜喀喇山脉之间的一处幽地,离通天河不远,这里现在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风光绝美又可以观鸟的一处特殊自然浅湖区。隆宝湖这里主要生活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濒危鹤鸟——黑颈鹤为主的33种鸟类。

湖区水波滟潋,湖周绿草茵茵,湖面和空中各种水鸟上下翻飞,吱吱嘎嘎,嘶鸣成一片。

站在隆宝湖区草滩上四望,南北两面是海拔4760m的仓宗查依山和海拔5182m的宁盖仁其崩巴山,众山相拥,形成中间狭长的隆宝湖区。仓宗查依山和宁盖仁其崩巴山,是两座非常壮美的高原雪山,常年披雪,犹如两座冰雕雪塑的巨人耸立在隆宝湖旁。在当地藏族人的眼里,这是护佑他们的两座圣山。我们听当地人说,这两座山是格萨尔派来保护妻子珠姆和她家乡的卫士,几千年来一直守在这里。因为格萨尔王妃珠姆就出生在这里,隆宝湖是她的生命湖。而这两座山以下的山体及山麓地带,一直延及隆宝湖周,全是被密实的植被所覆盖着的,绿白对比,圣洁而美丽!在当地民间传说中,这是珠姆帐里的大地毯。又有人说,有一次格萨尔打了败仗,白度母赶来帮助他,还带来黑脖子仙鹤给珠姆,于是这里有了神乌黑颈鹤,此后每当珠姆遇到危难时,她总是能得到黑颈仙鹤的帮助和解救。宗教文化和民间传说,神化了隆宝湖和黑颈鹤,也使它们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考察发现,隆宝湖区有兴雅陇、协雄陇等7条长流河和6条季节河。这些河流将水注入相连的5座永久性淡水湖和众多的小湖泊,使这里的湖泊四季不干。我们看到,在第二大湖泊中有一宽20m、长2km的美丽陆岛,这里是各种鸟聚集最多的地方,也是保护区的核心区。

黑颈鹤属于涉禽类鹤家族中的极珍稀品种,是全世界唯一生存在高原上的鹤鸟,因为数量极少成为“濒危”,而在近年引起人们格外的关注。数年前,中美联合发行过一套旨在保护鸟类重要意义的邮票,特产于中国的黑颈鹤与美洲鹤一起在其上亭然亮相,使生活于我国青藏高原的黑颈鹤名扬世界。

保护区的人对我们说,隆宝湖自成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青海省就把黑颈鹤定为省鸟,予以重点保护。因为隆宝湖位于青海比较偏僻遥远的玉树,路途又艰险,所以现仍为一处罕有人至的秘境。近年只是有一些科研考察人员和少量观鸟爱好者进入,所以仍保有着比较完好的天然美景和生态面貌。生活在隆宝湖的黑颈鹤,也已由1992年成立保护区时的22只增至现在的170多只,种群越来越大,生存环境也大有改善。

隆宝湖被世界鸟类专家誉为“黑颈鹤之乡”。藏族人崇敬自然,以宗教信仰、传统习俗和天然的健康生态伦理,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种藏族文化生态是自然生态最好的保护伞。藏族人保护高原环境的自觉意识,值得我们尊敬。

世界第二盐湖——察尔汗

青海西部的柴达木盆地,是我们回头西进所去的地方。我们来到这里著名的察尔汗盐湖,这里风光浩淼苍凉,盐产非常丰富,是这里的最大特点,因为气候和生态状况极其恶劣,这里较少有人到访。

察尔汗盐湖是青海柴达木盆地最低洼和最核心的地方,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盐湖城盐湖)的大盐湖,总面积5 856 km2,盐资源总储量多达600亿t,足可供全世界的人吃两千年。察尔汗盐湖,堪称中国西部的一个大聚宝盆。

据说,几亿年前,柴达木是万顷汪洋大海。由于青藏陆地隆起导致海陆变迁,柴达木变成了盆地。在柴达木的百多个大大小小的湖泊中,察尔汗盐湖是最大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所记“青盐”,就源自于此。盐湖东西长168km,南北宽48km,自西向东分为别勒滩、达布逊、察尔汗和霍布逊4个湖区。有人这样折算,如果用这里的盐架一座厚6m、宽12m的桥,足可以从地球通到月球。据青海盐业专家向我们介绍,察尔汗盐湖潜在的开发价值很大,至少在12万亿元左右。这里是我国最大的钾盐生产基地。盐湖卤水中还有镁、锂、钠、碘等数十种矿物质,其中氯化钾的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97%。

我们在当地听到这样的传说:很早以前,察尔汗遍地都是宝藏,山妖魔怪们为争夺财宝争战不休,给这里的百姓带来了很大的灾难。仙居昆仑山深处的西王母得知后很生气,就命司水神放下天水来,把这些宝贝都给淹了。结果呢,山妖魔怪们谁也没拿到,宝贝留给了人间的百姓,它就是这里的大盐湖。民间文化把自然现象神化了,表达的是老百姓的善恶观。

在察尔汗盐湖深处的达布逊湖一带,我们看到了“海市蜃楼”幻景,那碧海帆影、绿树层楼、人影绰绰,实在是内地人大饱眼福的时候。大自然是公允的,它在给高原赋予严酷质性的同时,也赐给它美丽和财宝。

察尔汗盐湖有个非常独特的景观,那就是长32Km的“万丈盐桥”。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桥,悬浮在盐湖上,是20世纪50年代为了开发察尔汗盐湖和公路通藏而修建的。它没有用任何一点常规的建筑材料,全是由混杂了沙土坚硬异常的7m~8m厚的盐晶构成的,没有一个桥墩没有一根桥梁,与周围湖面的厚厚盐盖连为一体,俨然一条公路,承载能力超过任何大型的桥梁。作为格尔木至敦煌公路的一部分,“万丈盐桥”横跨在浩瀚的察尔汗盐湖上,成为柴达木盆地奇特一景,是中外交通史上罕见的一个奇迹。2004年,察尔汗盐湖上又出现了第二座大盐桥,长120km,是“万丈盐桥”的4倍多,跨越察尔汗盐湖直通西气东输工程起点——涩北气田。盐桥两边的碧绿湖面像明镜般闪闪发亮,各种盐花一丛丛、一簇簇,尤如珊瑚、雪花、白玉或水晶,湖边结晶的光卤石反射着五彩的阳光,如诗如画,比“万丈盐桥”更气魄、更美丽。

这里有座壮丽的盐湖城,成片的工厂和楼房也是建在湖面坚硬厚实的盐盖上的,周围是一望无际的清泠泠的盐田。盐湖城是我国第一、世界第二的钾肥工业生产基地,是20世纪50年代5 000多

名热血青年和两三代盐湖人几十年艰苦奋斗建成的。几年前,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青海钾肥百万吨项目又在这里建成投产,使青海盐湖的氯化钾年总产增加到了150万t,写下了中国钾肥工业经天纬地的绝唱。

无人区的多尔改错和可可西里湖

告别察尔汗盐湖,稍作休整之后,我们在可可西里保护区管理局的协助下,去可可西里。离开青藏公路从楚玛尔河沿插入后,我们沿楚玛尔河溯流西行,先后考察了多尔改错和可可西里湖。

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生命禁区”的可可西里,是中国第一大江——长江的发源地,也是“湖泊的王国”。千姿百态的湖泊,像一粒粒珍珠和蓝宝石镶嵌在壮丽宏阔的雪山高原。由于湖水盐度和水深的不同,每个湖在光线映照下都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浅蓝色、绿色、蓝绿色、深蓝色……湖区水禽翻飞,动物群现,一派世外桃园景象。可可西里的湖泊因形成年代久远,多为封闭的内陆湖,冰雪融水是其主要来源。可可西里地区的湖泊壮丽景象,为世界罕见。

在可可西里众多的湖泊中,多尔改错和可可西里湖是最为引人注意和最有名的,而且也是比较容易进入的两个较大的湖泊。

多尔改错是进入可可西里的优选路线,必经地,从五道梁或楚玛尔河沿两地向西进,约100km后就到达多尔改错。这里是探险、科考和保护区工作人员进入可可西里后第一个理想的休整地。多尔改错,是可可西里最大的淡水湖和外流湖。它又名错仁德加(藏语意为“山包长湖”),因湖的四周被山紧紧环抱和湖的形状而得名。多尔改错湖为长江上源最大、最长支流楚玛尔河上游的最大湖泊,湖面海拔4688m,东西长31.7km,南北宽7km,面积145.8km2。在我们眼前,它像一片巨大而美丽的树叶,镶嵌在可可西里群山的银色中。楚玛尔河从湖西南注入,从湖东流出,汇水面积4650km2。而且这里众山抱一湖,自然景色对比鲜明,尤其风和日丽时,碧净的湖水映照着银色雪峰,水天一色,景色非常美丽。这一带水草丰美,也有片块状沙地沙丘,藏羚羊、野牦牛群频频出没其间,大地充满灵动。据可可西里管理局的向导介绍,从地理位置上讲,这里直通可可西里湖、霍通湖、库赛湖、太阳湖、卓乃湖、月亮湖等大湖,是可可西里的要津。

离开多尔改错湖向西北行进约100km,就是著名的可可西里湖。可可西里湖不是可可西里最大的湖,但它却是最美丽可人、最具地标性的一个湖,湖面海拔4878m,水面302.2km2,以可可西里山名命名,为半咸水内流湖,以冰雪融水补给。在格尔木,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才嘎告诉我们,1995年可可西里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一场场特殊的反盗猎、反乱挖乱采的战斗在这里打响,山川湖泊和野生动植物自此得到更好的保护。可可西里湖一带是野生动物出没之所,但过去这里没有藏羚羊,我们这次在可可西里湖边山地上,发现了几小群准备在这里越冬的藏羚羊。这与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苏建平此前的专业考察所见和分析一致,意味着有些雌性藏羚羊已开始改变习性,选择在产羔时不做长距离迁徙,就近生活在距卓乃湖和太阳湖两个产羔地直线距离30km~60km之间的地方。在我们的视野里,那些精灵般的藏羚羊,飞翔一般的跑姿非常优美,让我们相信这片世外圣地数千万年来只属于它们。

猜你喜欢

鸟岛黑颈鹤青海湖
青海行
鸟岛
我们生活的鸟岛
归来吧!精灵(连载六)
归来吧!精灵(连载四)
神奇的黑颈鹤
资讯
踏浪青海湖
鸟岛游
游青海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