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梨和山楂锈病暴发流行原因的调查与综合防治
2009-02-24冯启云朱建芝王玉祥李样斋戴彦国
冯启云 朱建芝 王玉祥 李样斋 戴彦国
山东省安丘市是果树生产大市,现有梨树2000公顷,年产梨7.5万吨,年总产值5亿元,山楂1000公顷,年产果实2.5万吨。年总产值3亿元。主要分布在辉渠镇、凌河镇和石堆镇。果树已成为当地果农的主要经济来源。但2008年春天突然在全市范围内所有的梨和山楂树普遍感染了锈病,自4月下旬开始至7月上旬,我们用对角线5点式调查发现,感病树达57%,感病树上病叶率在21%~53%,有些树一发芽就开始出现病状,甚至全树出现感染。为了有效控制锈病的发生、流行与危害,我们几个乡镇的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同时对锈病流行、发病过程、原因进行了全面、系统调查,并研究制定出综合防治技术方案,经后期推广应用后。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1病原菌与发病规律
梨锈病和山楂锈病称梨胶锈菌山楂专化型,病原都属担子菌亚门胶柄锈属真菌。病菌以冬孢子角在桧柏上越冬。次年3月,冬孢子角吸水后膨胀成黄色胶块。并散出担孢子借风力传播到梨树和山楂树的新梢、嫩叶和幼果上危害。产生性孢子器和锈子腔,但不再侵染梨树,6、7月间再借风力传播到桧柏上完成其生活史。
主要危害梨树和山楂树的幼嫩绿色部分。如幼叶、叶柄、幼果及新梢。梨锈病的诊断要点可以概括为:“病部橙黄、肥厚肿胀、初生红点渐变黑、后长黄毛细又长”。
幼叶:叶片被害后叶片正面产生圆形小病斑,直径1~2毫米,后扩大至4~10毫米中央橙黄色有光泽,边缘淡黄色,周围具有黄色晕圈。随着病斑的扩大,病斑中央产生蜜黄色微凸的小粒点(病菌性孢子器),潮湿时小粒点上溢出淡黄色黏液(性孢子),黏液干燥后黄色小粒点变成黑色。之后病斑组织变肥厚,正面凹陷,背面隆起并长出几根至10几根灰白色或淡黄色的细管状物(锈孢子器),内有大量褐色锈孢子,成熟后从锈孢子器顶端开裂散出。
幼果:被害初期与叶片症状相似,后期病部长出锈孢子器,发病严重时果实畸形并早期脱落。
叶柄、果柄:受害后病部橙黄色。并膨大隆起呈纺锤形。病斑上也可长出性子器和锈子腔。
2梨、山楂锈病大发生流行的特点
2.1发病早,流行时间集中
最早发现是在辉渠镇的胡家旺村,4月12日在村前向阳坡的山楂园每年发芽较早的树上开始出现,到4月24日辉渠镇、凌河镇和石堆镇所有的梨园和山楂园,共计35村都有发生。我们联合一起用对角线5点式调查发现,感病树达57%,感病树上病叶率在21%~53%,有些树是一发芽就开始出现病状,甚至全树出现感染。
2.2发病面积大,病叶率高
原先的锈病仅在少数管理粗放的果园内发生,今年是不论什么样管理的果园内都有发病。只是发现早的及时用药能及时得到控制;用药晚的在短时间内会有大量叶片出现感病,甚至在叶柄、果实上也有大量病斑出现,给今年的产量、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辉渠镇的代家坡村梨树减产在40%以上。
3锈病大发生的原因分析
3.1病源有转主寄主
病菌必须以冬孢子角在桧柏上越冬。要求在5千米范围内不得种植桧柏。但前年随着小城镇建设和国道、省道两边500米范围内全部进行绿化。在不少的路段就栽有桧柏。给锈病的越冬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2008年春季降雨次数多,雨量较大,空气湿度大
该病的发生与5月份降雨早晚及降雨量正相关。3—4月共降雨8次,总降雨量达103毫米,比去年同期增加99毫米。5月份共降雨9次。总降雨量达113毫米,比去年增加了31.5毫米。这样今年春天不论是土壤湿度还是空气湿度都非常有利于锈病的扩展、发病和蔓延。
3.3前期管理疏忽
因为多年来没有锈病的发生,以致有许多的果农不认识锈病,用药不当,延误了防治的关键时间。
4综合防治措施
4.1砍除转主寄主
山楂园附近2.5~5千米范围内不宜栽植桧柏类针叶树。若有应及早砍除。
4.2清除冬孢子
不宜砍除桧柏时,在梨和山楂发芽前后(2月下旬至3月上旬),于梨树、山楂树和桧柏上喷洒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以除灭转主寄主上的冬孢子。
4.3药剂防治
自梨和山楂展叶后(4月下旬)至冬孢子角胶化前后(5月下旬至6月下旬)喷2~3次12.5%的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00~3000倍(山东玉成生化农药有限公司生产)或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4.4提高喷药质量
喷药时要做到均匀细致周到,喷头孔径要细,药液雾化要好,主喷嫩叶、嫩芽的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