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葡萄促成栽培环境因子的调控
2009-02-24杨晓明
杨晓明
近年来我国的设施葡萄栽培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葡萄栽培新的方向和趋势。日光温室葡萄促成栽培。是提早葡萄采收。调节市场供应的有效途径,可以达到“反季节、品质优、高效益”的效果,其中,环境条件调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温室葡萄栽培的成败。如何科学合理地调节温室内环境因子,对于温室葡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温度调控
1.1休眠期湿度调控
葡萄品种一般需要在≤7.2℃以下,经过1000~1400小时方可完成正常休眠。河南省在实际生产中,常在11月中旬扣膜后上加草帘。关闭通风口,夜间将草帘揭开并打开通风口。保持温室内低于7.2℃的温度。12月末至1月初,白天揭开草帘,夜间盖帘,以满足植株发芽生长的温度需要。也可采用20%的石灰氮涂抹结果母枝的冬芽,促使解除休眠,但应注意枝条顶端的1、2个芽不能涂。
1.2萌芽期温度调控
温室葡萄在10℃以上的温度下10天左右即可开始萌芽,因此,1月中下旬后温室内最低温度要保持在10℃以上。白天保持15~20℃,夜间不能低于12℃,地温保持15℃。当温室温度过高时,应及时通风换气。值得注意的是,催芽升温应该逐步进行。防止因升温过快导致造成萌发不齐,花序发育不良等。
1.3萌芽至开花前温度调控
温室温度在25℃时,葡萄萌芽到开花约需40天左右。为避免温度过高引起新梢徒长、花器官发育受阻等,白天最高温度控制在25℃左右,夜间维持在15~18℃。
1.4开花期温度调控
多数葡萄品种需在比较高的温度条件下,授粉受精才能顺利进行,且昼夜平均温度在20℃左右时授粉受精较好。因此,开花阶段白天应控制在26~28℃,夜间16~18℃,温度过高应及时打开通风口和通风窗以降低室温。
1.5果实生长期温度调控
为保证枝、叶、果的健壮生长,白天保持25~28℃。夜间16~20℃。这一阶段室外气温逐日升高,应注意根据天气变化进行盖膜与通风,保证幼果生长处于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1.6果实着色成熟期温度调控
为促进果实迅速着色,增加果实含糖量,白天盖膜升温保持28~30℃,夜间通风降温保持15~16℃,使昼夜温差在10℃以上,但白天出现32℃以上高温时,要及时放风降温。
2湿度调控
温室内较为封闭,空气湿度过大是温室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湿度过大会在温室内形成水雾,影响室内光照,同时诱发病虫害,还可引起植物蒸腾能力降低和根系吸收减弱,授粉受精不良,果实甜度降低。着色困难等。为此可采用覆地膜、滴灌等措施减少地面蒸发及通风排湿以降低湿度。
温室扣棚铺地膜前、葡萄落叶后应进行1次充分灌水直至萌芽前,空气湿度保持在85%左右;萌芽到开花前,应根据土壤墒情进行小水灌溉,空气湿度保持在70%~80%;开花期要停止灌水,保证开花期湿度控制在60%~65%;果实生长期。为促使幼果膨大,应补充灌溉,维持空气湿度70%~80%;果实着色成熟期注意降低空气湿度,应控制在50%~60%;果实采收后,温室已经揭膜,室外已经进入夏季高温阶段,再灌1次透水,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补充树体内养分的消耗。
3光照调控
葡萄为喜光树种,生长期光照不足影响花芽分化。开花期前后光照不足影响开花与坐果,果实生长期光照不足易诱发病害,着色成熟期光照不足影响果实着色与品质。光照不足、光质差是日光温室栽培葡萄存在的普遍问题,因此增强温室内的光照,是葡萄设施栽培的关键技术之一。
3.1选用透光的塑料薄膜
以选用透光率高、抗老化、无滴、防尘的长寿聚氯乙烯(PVC)膜或乙烯-醋酸乙烯(EVA)膜为主。生产上较多使用蓝色无滴膜,目前EVA膜作为一种新型日光温室专用塑料薄膜应用前景广阔,其突出优点是分光透光率高,室内光照接近于自然日光,抗老化性、耐低温性、低温抗冲性、防尘性及后期透光性明显优于PVC膜。另外还要经常清除膜面尘土,保证棚膜的清洁与透亮。
3.2缩放银灰色反光脱
铺设银灰色反光膜能有效改善温室内光照条件。使温室内光照分布均匀,植株生长一致,提高地温、气温,降低湿度,减少病虫害。可于温室内北、东、西三面墙上和地面上铺设反光膜,使照射到膜上的阳光反射到葡萄植株上,增加葡萄叶片的受光量。反光膜选用幅宽1米规格的专用聚脂镀铝膜(用透明胶布粘成2米幅宽)或收集各种有反光作用的锡箔纸。缝接成宽1米左右的锡箔反光膜架铺于温室内的弱光区。
3.3人工辅助光源
温室弱光造成光合产物积累减少,导致温室葡萄栽培中普遍存在树势衰弱、产量与品质下降等问题。补光栽培是克服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阴天和早晚补充光照是条件较好地区常采用的补光措施。可选用荧光灯(4~100瓦)、水银灯(350瓦)、卤化金属灯(400瓦)、或钠蒸汽灯(350瓦)等光源,而一般的灯泡、日光灯补光作用是微弱的。一般认为,开始补光的季节最好是在贮藏养分转换前的4~5片叶开始,当达到了所规定的叶面积指数以后停止补光。
3.4墙面和立柱涂白
葡萄发芽后,用石灰将温室的后墙、侧墙和立柱进行涂白。可以增强光线的反射,明显改善温室内的光照条件,一定程度上起到增光、增温、增强叶片光合效率的效果。
3.5喷施光合促进剂
葡萄生长季节每隔20天,喷洒1次400倍光合促进剂。能明显促进叶片光合作用,利于增产增收。同时使葡萄甜度提高。单粒质量重和干物质增加,利于保鲜。
4气体调控
温室内种植葡萄比较密闭,气体成分与露地相比变化较大,当温室二氧化碳(CO2)含量低于光合作用二氧化碳补偿点时,光合作用就会受到影响。因此适量补充二氧化碳,可提高温室葡萄光合利用率,增加产量。
温室葡萄一天中进行有效光合作用的时间主要集中于早上揭帘后0.5小时后1~3小时。因此每天上午7~10点提高C02浓度,增强叶片的光合功能是葡萄温室栽培必须重视的问题。CO2的调节方法有增施有机肥、通风换气、补充CO2气肥等,生产上常采用人工施放CO2的方法,如利用强酸(硫酸、盐酸)与碳酸盐(如碳酸铵、碳酸氢铵)反应、二氧化碳发生器等。目前主要推广用稀硫酸和碳酸氢铵反应。每667平方米温室内均匀取10~20个点放置二氧化碳发生器(如塑料桶等),以使CO2均匀释放,并将温室密闭2~3小时后放风。使用方法是将发生器吊挂在棚架上,容器口略高于果树,装入适当比例的稀硫酸和碳酸盐,让其进行混合反应。
使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温室葡萄施用CO2主要在开花前后与幼果生长期,尤其是幼果膨大期,应连续施用30~40天:施入CO2以后保证充足的阳光和温度,浓度为1000~1500毫克,千克。低温寡照时一般不用,否则易发生CO2中毒;与其他措施相结合,施用时白天室温适当提高2~3℃,夜间适当降低1~2℃,同时还要增施磷钾肥:施入量要逐渐增加和减少,开始时由小剂量逐渐向大剂量过渡,需要停止时,也要逐渐减少使用量。